
杜甫诗选读后感.docx
1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杜甫诗选读后感 篇一:7《杜甫诗选》读后笔记 《杜甫诗选》读后笔记 杜甫的诗有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特别是安史之乱前后所写的《三吏》《三别》等系列,读来有一种史诗的感觉,我觉得这些诗也是杜甫最为卓越的,特别要提到的是《北征》这首长诗,读完感觉十分过瘾,此外,我还对比热爱杜甫早期的《望岳》“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在《望岳》的一、二句描写登上泰山,看到泰山横跨齐鲁大地,青山雄伟的样子三、四句读起来很费解,但却感觉很玄妙翻译成天地神灵令泰山布满奇妙灵秀,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了晨夕可是,假如联想到杜甫的修道背景,“阴阳割昏晓〞又可以理解为阴和阳把时间分割成黄昏和拂晓,阴气上升阳气下降则为黄昏的开头,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则为拂晓的开头,而泰山正是这阴阳交替的分割点,所以天地才把奇妙灵秀的造化赋予了泰山。
与李白不同,杜甫属于“苦吟〞诗人,句句雕琢,凝练心智精华,杜诗风格,根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富于变化,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所以杜甫的诗歌被认为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望岳》这首诗就让我们认识到杜甫炼字炼句的高深功夫,读起来字字珠玑,意境深远 在读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时很感动,感动的是杜甫所喜,并非一己之喜,一家之喜,而是国家之喜,人民之喜,天下之喜安史之乱终止杜甫是一个喜欢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全诗八句首联写初闻喜讯的惊喜;三、四联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家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四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在《忆昔二首》之二中,上段十二句追思开元盛世。
当时既庶而富,盗息民安,刑政平,风俗厚,制礼作乐,几于贞观之治,惜明皇昧持盈之戒,遂至极盛而衰耳《杜臆》:“‘百余年间’二句,尤为有识,盖法度之存亡,关乎国家之理乱,先叙此二语,而随用“岂闻〞二字转下,如快马蓦涧,何等笔力〞下段十句悲伤乱离而思盼兴复自开元至此,洊经兵革,民不聊生绢万钱,无复齐纨鲁缟矣田流血,无复室家仓廪矣东洛烧焚,西京狐兔,道路尽为豺狼,宫中不奏云门矣乱后景象,真有不忍言者孤臣洒泪,仍以中兴事业望诸代宗耳 篇二:读杜甫诗有感 读杜甫诗有感 让纸张挽起时代的屏幕,让笔墨播转岁月的年轮,让我们对你的遥望在历史的长河上架起一座用仰慕之心筑成的时代桥梁 从你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读出了你的心胸之开阔,襟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读懂了站在山顶上的身姿才潇洒,把众山饱览于眼底的感觉才开心。
于是,在我自己心中,便有了一种布满了自信的豪爽 当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次又一次的浮现在眼底,我的大脑中仿佛出现了一个用怨恨织成衣衫,用愁苦笼罩脸面的你,你的脚步里透着沉重,你的举止中含着压抑,你的每一个表情都布满了对世道的不满与无奈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天下百姓生活的艰苦,令你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整个国家的危难于是,在我心目中,无私与宏伟两词早已静静跟定了你我为你的才华不得重用而感到惋惜,为你的豪情壮志得不到施展而慨叹,既然上帝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你,又为何让你在悲哀中死去?既然你带着非凡的气质来到世间,却又为何匆促离开人世? 当读完你的《春夜喜雨》,我发觉,原来在你的人生中还有愉悦快乐是啊,你是喜欢生命的,喜欢自然中的一点一滴,但是,黑暗的社会世道偏偏摧毁了你宁静的心,世道不允许你有开心,战争不同意你过得潇洒,一切都阻断了你与开心之间的绳索。
从某种意义上说,你自小就被培养了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民族忧患意识你是中国历朝历代中最特别的一个之一身体并不强大,手无缚鸡之力,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一身的傲骨,不管是面对外族的侵逼,还是权贵的压迫,始终坚守着一种特定的文化精神,保持着对国家的忧患意识以及对百姓的关心之情 你用悲苦终止了自己的一生,却用诗章延续了自己的生命,你的不朽灵魂会因你的诗而永葆青春活力! 篇三:杜甫传记读后感 心中之旅·杜甫 今天,怀着朝圣的心态,我来到了杜甫的家乡巩义。
原定今天下午3点从开封出发,下午5点到巩义但是由于开封与我心中的开封存在些许差异,所以决定提前离开8点先乘火车到郑州,停留半小时后转车去巩义 巩义要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康百万庄园,另一个是杜甫陵园其实还有一个地方是杜甫故里但是那里是开发后的旅游景点,想必不会缺少香火相比而言,陵园中的杜甫会更加需要人们的安慰 单独旅行,对比随性我偏爱徒步,由于怕坐车会错过好多不为人知的角落从康百万庄园出来,直接沿(转载于: 海 达 范 文网:杜甫诗选读后感)路上山,一路上全是嵌在山崖里的民居已经风化多年的木头门周边是掉渣的土墙,不时有几个人从门里出来,用穴居人的目光目送着我走向山上 途径一个小时,终究在半山腰找到了杜甫陵园。
杜甫墓与我之前看到的那些汉墓大小差不多,与他们不同的是这里有人收门票陵园里边在建的是杜甫祠堂还有类似博物馆之类的东西,目前仅仅是完成了搭建,里边什么也没有整个园林地处半山腰,特别宁静杜甫的坟冢前有一尊康熙年间的石碑,上边刻着:唐杜少陵先生之墓坟冢周边杂草重生,好像是在诉说着这位唐朝诗人的多舛命运 提到诗人,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李白没错,李白在好多人心中,已经成为了唐诗的代名词余光中先生曾评价李白说: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还有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不光是当代人这么评价他,就连同在唐朝的杜甫都不禁称赞道: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我看来,李白的地位之高,往往令人望尘莫及他高的圣洁,甚至高的有些飘渺令人叹为观止,甚至令人不敢触碰相比于李白,杜甫则显得更为平易,更为亲民他的诗歌,被人们成为诗史,多是当时的社会写实。
也因此,读杜甫比读李白,我们能更加感受到亲和力,同时也更能看清杜甫漂泊后半生的惨淡命运 杜甫字子美,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唐代是中国农业文明发展的顶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顶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限因而也是中华农业文明由盛转衰的分界限这条分界限,把这两个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尽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飞行的雄鹰,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险峻、深沟的阴暗,因而忧心忡忡,歌声凄苦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标志,盛唐过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无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成及;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痛斥祸乱,关心人民,因而随着封 建秩序的日益强化,他成了后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成了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
在唐朝,杜甫直到去世,也没有像李白那样名声大噪正像他长眠于此的陵园,不为人所知,悄悄的躺在了半山腰上 杜甫算中唐诗人,他一生五十九岁,将近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盛唐度过的盛唐既是出狂人的时代,他又和李白、高适和岑参这样的狂人交往,也就不成能没有染上几分狂气 如《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又如《房兵曹胡马》所向无空旷,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早年的这些诗句,展示出他不平凡的气度,说明他内心充溢着盛唐的浪漫精神也正由于这样,当他中年身处窘境,体会炎凉的时候,他始终保持着正视现实的热心和突入时代的勇气 安史之乱爆发时,杜甫已四十四岁由于当时他没有什么名气,所以从安禄山的战火中逃了出来,投靠了唐肃宗唐肃宗念他忠义,赐官于他可杜甫的性格,是没法在当时的官场中立足的不久他被贬,结果辞官,开头了晚年的流亡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