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籍点校是一项繁难枯燥的工作点校.pdf
3页古籍点校,是一项繁难枯燥的工作,点校者既需要多方面的古籍整理知识,更需要认真负责、谨慎细心的工作态度然世人每以古籍点校为轻而易举、随手可做之事,故率尔为之,造成今日书肆多讹并百出的点校本,不仅不能给读者提供方便,反 而会贻累古人,误导后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 极大的遗憾与无 奈辽宁教育出版社199 8年3月出版的《新世纪万有文库》第2辑中的《书林清话》,正是这样一种让我们遗憾与无奈的本子《书林清话》1 0卷,清末学者叶德辉著此书的整理本,以1 95 7年古籍出版社本为最早该书据1 92 0年长沙叶氏观古堂本为底本铅印,并附有李沫的《校补》;198 8年,台湾由杨家骆主编的《中国学术名著》第3辑中《中国 目录学名著》第2辑第1册为《书林清话》,由世界书局出版书中不仅附有《书林余话》2卷,而且将李沫的《校补》与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的《纠缪并补遗》亦编为3卷附于书后以上两个本子的不足就是都没有新式标点,且繁体竖排,故显然难以满足一般读者的需要辽教本的出版,弥补了上述两个本子的缺陷,该书优点是加以新式标点,简体横排,字少鱼鲁,也校出了书中的一些讹误但由于点校者对标点符号的用法不加注意,故导致书中标点之错讹极多,举不胜举。
此处仅就其断句、人名、书名、引号之显误者略举数例以明之:1.有当断 不 断者卷一“总论刻书之益”条引徐康 《前尘梦影录》:“制厥工陶洪湖孰方山傈水人居多见该书第3页,下同)案:当为“剖厥工陶洪、湖孰、方山、滦水人居多”此类 尚多2.有书名号当加 而 不 加者如叶德辉《叙》:“宣 和二谱lP)案:此指宋佚名之《宣和画谱》与《宣 和书谱》二书,叶氏略叙之,当加书名号以别之又缪荃孙《序》:“比之俞理整理籍古岂.漆祥永…点校本ī书林清话í标点纠误育巨 忽视标点符号?123初初之米盐簿P l)案:俞正燮《癸巳类稿》、《存稿》两书,原名《米盐录》(见叶名澄《桥桥西西杂记》,又见李详 《愧生丛录》卷二),故此《米盐簿》即《米盐录》,当为书名又卷一一“ “书之称卷”条:“而小戴先列学官,大戴遂微,然观大戴三十九篇l Pl)案:此皆当当l l l作《小戴》、《大戴》又卷三“宋私宅家塾刻书”条注:“存月令一卷7 P0 )案:当作“存存《 《月令》一卷”3 3 3.有以正文涉入书名者如卷一“书之称册”条:“《少微通鉴详节横驰》作一册册钉钉1 P0 )案:此当作“《少微通鉴详节》横驰作一册钉”又卷三“宋司库州郡府县书书院院刻书”条:“刻《徐积节孝先生文集》。
P 52 )案:此当作“刻徐积《节孝先生文集》”古古人之书,或以人名、或以字号、或以别名、或以室名、或以溢号称书名,然以名与字字l l l号、溢号等混同称者则无之又卷五“明时诸藩府刻书之盛”条:“《刻抱朴子内篇》 ”( ( (l Po o)案:“刻”字显系误人书名者4 4 4.又有以书名误入 正 文者卷一“书之称册”条:“《周礼》内史凡命诸侯及孤卿卿大大夫,则策命之9 P)案:此当为《周礼·内史》又卷一“刊刻之名义”条:“临安府今今重重行开雕唐《文粹》2 P4 )案:当作《唐文粹》,此书或作《文粹》或作《唐文粹》,然此此处处“唐”字非可有可无者5 5 5.又有以篇名误入正文者如卷一“书之有本”条:“宋黄庭坚《山谷别集》十一一跋跋张持义所藏吴彩莺《唐韵》云1 P 2 )案:此 当作“《跋张持义所藏吴彩莺》”此此类亦不少6 6 6.有二人之名互混者如卷七“元刻书多名手写”条:“皆其孙贞木祯、植缮写 ”( ( (1 P4 6)案此:当作“贞木、祯植”陆心源《丽宋楼藏书志》卷二《周易集说》后跋所载有有“ “上经后跋日:嗣男仲温校正,命儿祯缮写,谨梓于家之读易楼”;“下经后跋曰:嗣男仲仲温温点校,孙贞木缮写,镜梓于家之读易楼”;“象传后跋曰:嗣男仲温校正,命儿祯植缮缮写写,谨梓于家之读易楼”。
如此,则贞木、祯植为二人7 7 7.有以二诗为一诗者卷二“南宋临安陈氏刻书之一”条:宋危棋《粪斋小集》有有《 《赠书肆陈解元》云:“粪斋幸自少人知,饭饱官闲睡转宜刚被傍人去饶舌,刺桐花下下客客求诗兀坐书林自切磋,阅人应似阅书多未知买得君书去,不负君书人几何?” ”( ( (P 40 )案:此前四句为一诗,后四句为另一诗(见《两宋名贤小集》卷26 5)又叶绍翁翁《 《靖逸小集》《赠陈宗之》云:“官河深水绿悠悠,门外梧桐数叶秋中有武林陈学士,吟吟诗诗消遣一生愁十载京尘染布衣,西湖烟雨与心违随车尚有书千卷,拟向君家卖却却归归4 P1 )案:此亦为两首诗(见《两宋名贤小集》卷260)点校者懒于翻检核对,又不不审审诗韵之显异,即笼统引作一诗,大误8 8 8.有引号当引而不 引者卷一“书之称册”条:“《说文》:篇,书也一曰关西谓榜榜曰曰`篇’而册部`扁’,署也;从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P) S案:此皆《说文》原文,当当为为《说文》:“篇,书也一曰关西谓榜曰篇而册部“扁,署也从户册者,署门户之文文也也又有引号或引或不引者:卷二“巾箱本之始”条:“晋葛洪集 ( (西京杂记》二卷序云: : :` `刘子骏《汉书》一百卷,无首尾。
始甲终癸,为十秩,秩十卷,合为百卷,今钞出为二卷, ,以以裨《汉书》之网尔’后洪家遭火,书籍都尽,此二卷在巾箱中,尝以自随,故得犹在 ”1 1 124( ( (P26 )案:此段乃全出葛氏之文,而点校者有引有不引,失之9 9 9.有单引号之误者如卷九“古今刻书人地之变迁”条:王士祯《居易录》十四四云云:“陆文裕深《金台纪闻》云:`叶石林时,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又又云云:`比岁京师印板,不减杭州,蜀、闽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售今杭绝无刻,国初蜀尚. . .有有刻板,差胜建刻;今建益下,去永乐、宣德亦不逮矣唯苏州式匠稍追古作’此嘉靖靖初初语也近则金陵、苏、杭书坊刻板盛行,建本不复过岭,蜀更兵焚,城郭邱墟,都无刊刊书书之事,京师亦鲜佳手数年以来,石门吕氏、昆山徐氏,雕行古书,颇仿宋堑,坊刻皆皆 所所不逮,古今之变,如此其鱼也2 P0 9)案:此段叶氏引王氏《居易录》卷十四文,王王氏氏又 引陆氏《金台纪闻》,金氏又引自叶梦得《石林燕语》,单引号 自“叶石林时… …稍稍追追古作”皆陆氏之文,不当分开,点校者用双引号、单引号混乱如此段文字者,在在而. . .有有,皆为不查对原文,随手标识之误。
1 1 1 0.有单引号所引不明其意者如卷十“宋朱子幼唐仲友刻书公案”条:“得三三日日,仲友入来说与辉称:`我救得你在此,我有些事问你,肯依我否?’辉当时取覆仲仲友友:`不知甚事言了是2 P24 )案:此朱熹《贴黄》中引唐仲友与蒋辉对言,后一句蒋蒋辉辉答语当为“辉当时取覆仲友,不知甚事,言了:`是’方为意允,如点校者之标点,则则疑疑而难明古古籍标点,一般而言,容易造成错误的原因 主要有两类:一是由于古文生僻难懂, ,造造成断句或标点不当;一是由于点校者读书不细,没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所致辽教本本《 《书林清话》标点失误如此之多,显然是 由于 后一种原因所致因为上列错误,主要是是点点校者疏于翻检原书,核对引文,对标点不加重视,率尔操瓤所致而且,由于书成众众手手,引号、书名号等或加或不加,前后体例庶未划一以上所举,只是其中部分而已古古籍籍标点,本为方便读者,点校者如此忽视标点符号,可乎哉? ? ?鬓鬓鬓1 1 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