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临泉话器具用品名词的比较研究.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0301257
  • 上传时间:2021-11-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4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临泉话器具用品名词的比较研究 摘 要:作为典型人造类名词,器具用品名词最为显著的语义特点就是功能凸显,主要表现为几个类型:一是“功能(事件)+中心”,二是“功能+词缀”,三是“功能直接指称”比较发现,临泉话同普通话较为一致,即前两类比较丰富,第三类较少,而与少数民族差异较大,具体说来就是少数民族除了前两类还普遍存在第三类依据编码度理论,表达同一概念,不同语言的编码度有所不同就功能外显方式而言,临泉话编码度普遍低于少数民族语言,而略高于普通話编码度高低根植于民族思维方式,并无优劣之分关键词:临泉话;器具用品名词;比较;编码度:H17 :A :1009-8135(2020)06-0110-08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物性结构下皖北方言复合名词语义研究(SK2019A0327)”阶段性成果;阜阳师范学院科研项目“生成词库理论下汉藏语复合名词语义理据研究(2018HXXM27)”张云峰(1972-出生年?),女,汉族民族?,安徽阜阳人,籍贯?文学博士,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词汇学一、引言为顺应学科发展前沿,推进语言类型学的建立,近些年汉语方言研究势头热度大增,一些方言土语也开始纷纷进入公众视野,逐步为大家所熟知,临泉话就是如此。

      目前已有一些学者涉足于此,如于芹[1]、刘继虎[2]、张晓静[3]、代文倩[4]等,其研究内容各有侧重,方法多样,对临泉话的进一步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临泉县位于安徽西北部,四边分别与河南省的沈丘、项城、平舆、新蔡、淮滨以及安徽省的阜南、界首、颍州等八个县市接壤,辖33个乡镇,人口将近200万[2]临泉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商阜片[5],除少数乡镇语音有个别差别外,词汇和语法具有很强的一致性鉴于目前临泉县外出打工者居多、方言纯度逐渐弱化的态势背景下,本文拟对临泉话器具用品名词进行研究 生成词库理论认为,名词可以分为自然类、人造类、合成类三大类型,而“自然类与人造类最大的区别是后者融入了人的意图和目的,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功用角色上功用是第一位的,施成是第二位的,人类制造某物总是为了某种目的实际上,在四种角色中,功用处于核心位置,构成和形式也是为功用服务的”[6]上述提到的“功用、施成、构成、形式”四种角色即是生成词库理论核心内容物性结构涉及到的物体的主要属性类别功用角色”就是描写对象的用途和功能,可以分为两个次类,一是直接功用,即人可以与某物发生直接联系;二是间接功用,即某物可以用来协助完成某个活动。

      施成角色”就是描写对象是怎样形成或产生的,如创造、因果关系构成角色”就是描写对象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包括材料、重量、部分和组成成分形式角色”就是描写对象在更大的认知域内区别于其它对象的属性,包括方位、大小、形状和维度等[7]作为典型人造类器具用品,其功能性不言而喻,但落实到具体的语词,表现方式就有所不同有的直接表现在词形上,以外显方式出现,如“切刀”中的“切”;有的则内隐,作为认知常识而存在,如“铁锨”即“用来铲沙、土等东西的工具”本文立足于语符的“外显功能”,借助物性结构理论,对临泉话此类名词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揭示词语形式和语义之间的关系,探讨临泉话所具有的倾向性特征二一、临泉话器具用品名词的功能类型根据功用角色的具体表现,我们把临泉话器具用品名词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功能+中心此种类型指的是功能角色直接限定中心词,主要以“V+N(子)”形式出现,即“用来V(XX)的N”,如:擀杖dng子(擀面杖) 、馏布子(屉布)、搓板子、切刀(菜刀)、漏勺f子、磨盘、压井、抹布、捋耙(去除麦子杂物的农具)、抓钩(抓土的两齿小农具)上述“擀杖子”就是“用来擀面的棒子”,“馏布子”就是“用来馏馒头的笼布”,其中“擀”“馏”均是功能角色。

      有时结构稍微复杂些,中心语前除了有功能角色外,还会有别的修饰限制成分,如“茅屎缸(茅坑,厕所里的粪坑)”,中心语“缸”前既有功能角色“(盛)屎”,还出现了限制性成分“茅(茅房,厕所)”二)功能事件+中心此种类型指的是功能事件限定中心词,以“VN + N”形式出现,即“用来VN的N”,值得注意的是,“VN”中的“V”常常隐含,直接表现为“N + N(子)”1.VN + N(子)裹脚布(裹脚)、扬场锨(用来播扬小麦,用以去掉壳、叶和尘土等的一种木锨)刮胡刀、套袄褂子(罩在袄外面的衣服)、剃头布子、撮灰斗子、打面机、擦脚布子“裹脚布”就是用来“裹脚”的,“套袄褂子”就是用来“套袄”的,“撮灰斗子”就是用来“撮灰”的相较于“裹”“套”“撮”等单纯的动作,“裹脚”“套袄”“撮灰”表述的意思相对完整,类似于一个完整的“事件”2.N + N(子)锅拍(锅盖)、馍笼(蒸笼)、茶缸子(搪瓷杯)、瓶棁子(瓶盖子)、酒盅子(酒杯)馍笊头子(盛放馒头的器具)、鞋笸箩子(盛放针、线、剪刀、碎布之类的的筐子)此类方式,临泉话非常丰富,上述各例虽凸显的是功能事件,但字面上功能角色常常隐含,如“茶缸子”“瓶棁子”分别指的是“喝茶的缸子”“塞住瓶口的小木头”,但功能角色“喝”“塞”隐含。

      三)功能+词缀临泉话这种类型一般表现为“功能+后缀”,其中“功能”既可以是动作“V”,也可以是事件“VN”,后缀多是“子”,如:筛子、剪子(剪刀)、疏fǔ子(礤床)、围嘴子(涎布)、扣子挑子(担子)、卡qi?子(发夹)、提子(用来舀酒、舀醋等的器具)上述“筛子”“剪子”中的“筛”“剪”为动作,“围嘴子”中的“围嘴”则表现为事件四)功能(动作/事件)直接指代此类相对较少,且多集中于服饰、床上用品类物体,如:聚口gou(漏斗)、盖体dei(被子)、铺底dei(褥子)、围脖(围巾)披pěi风(披用的防风外衣)、铺衬ren(补衣服、制鞋底等用的碎布)“围脖”就是由事件“围脖子”直接指代,“披风”则由“披”“防风”等多种功能直接指代,因其挡风之意不言自明,因而“防”隐含此外,临泉话“凿(凿子)”“锄(锄头)”等也可纳入此类,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词也可以指功能动作,属名动兼类词作为皖北方言成员之一,临泉话与其他方言[8]相较,基本上是共性大于差异,具体见表1与临泉话一样,其他皖北方言也多凸显功能,但也有个别方言例外,具体见表1凸显功能的,即以功能外显形式出现的词语,各地方言也不相同:(1)语音差异如“顶锒子”“顶挡子”中的“锒”“挡”,声母不同;(2)行为、事件的区别。

      如“刷帚”“锅刷帚”,前者为动作行为,后者为事件;(3)功能角色隐含与否的区别如“烟筒”“冒烟筒子”均凸显事件,但前者功能角色隐含;(4)功能施为对象的差异如“蒜臼子”“辣窑子”,前者凸显“蒜”,后者凸显蒜的属性“辣”三二、临泉话与普通话比较作为北方方言,临泉话与普通话词汇亦有诸多共同之处,如结构上都主要表现为“功能/事件+中心”“功能+后缀”等类型,尽量保持语形、语义的一致性,即名词尽可能与“xx的事物”或以典型性名词后缀(如“子”)为标记,但其间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一)不对应性这种不对应性主要表现在同一词语,方言多凸显功能,普通话则不是拄棍(拐杖)、撮灰斗子(畚箕)、捞笊子(笊篱)、水瓢(瓢)、手巾(毛巾)“拄棍”凸显的是功能动作“拄”,与其对应的普通话“拐杖”凸显的则是形式角色“拐”水瓢”“手巾”凸显的是功能事件“舀水”“擦手”,功能角色“舀”“擦”隐含,而与之对应的普通话“瓢”“毛巾”则不凸显功能,前者作为常识而内隐,后者凸显的是形式角色“(似)毛的”也有少量一些相反的情形,如临泉话“床帐子”凸显的是形式角色“床(用品)”,而与之对应的普通话“蚊帐”则凸显功能事件“防蚊(叮咬)”,其中“防”隐含。

      二)功能的变异性更多的是,同一词语,均凸显功能,但具体表现又不尽相同:1.音节不同与普通话主流趋势的双音节不同,临泉方言较多的是单音词、多音词单音词常兼具“功能”“物体”之意,如上文所述的“凿”既指“穿孔,挖掘”,也指“穿孔,挖掘之工具”;多音词则主要表现为“子”的添加,即“子”尾词较之普通话,同阜阳方言一样[9],临泉话的“子”尾词也特别丰富,如“搓板子(搓板)、熨斗子(熨斗)”等2.凸显对象不同凸显功能时,临泉话多凸显事件而普通话多凸显动作行为,如临泉话“砸衣裳机子”就是凸显事件“砸衣裳”,与之对应的普通话“缝纫机”,则凸显动作行为“缝纫”又如临泉话“水裙”,凸显的是“挡/防水”功能事件,功能角色“挡/防”隐含,而与之对应的普通话“围裙”则凸显动作行为“围”,“围裙”即“做饭时围在腰间用来挡住一些不干净的东西”这里的“围”是“间接功能”,“挡”为“直接功能”也存在少量相反的情形,如临泉话“擀杖子”凸显的是动作行为“擀”,而与之对应的普通话“擀面杖”凸显的则是事件“擀面”由于功能事件表达的意思相对完整,因此无论是临泉话还是普通话都非常普遍鉴于双音节的主流趋势,普通话一般功能角色隐含,如:串烟筒(烟囱)、洗脸盆(脸盆)、打火机(火机)上述“串烟筒”“烟囱”凸显的都是功能事件,其中普通话“烟囱”的功能角色“串/冒/出”等隐含。

      也存在功能角色均隐含,但涉及对象不同的状况,如临泉话“菜橱子”即普通话“碗柜”,两者的功能角色“放/存”均隐含,但关注对象不同,一个是“菜”,一个是“碗”3.构词方式不同就具体构词方式而言,两者也有差异,临泉话倾向于附加式、综合式,普通话则倾向于复合式,如:剪子(剪刀)、起子(改锥)、疏子(礤床)、围嘴子(涎布)上述“剪子”“起子”属于附加式,“围嘴子”则属于综合式,其中“围嘴+子”为附加式,内部成分“围嘴”则属于动宾复合式,而“剪刀”“改锥”“涎布”等均为偏正式复合词也有相反的情况,如临泉话“摩梳”即“整理头发的梳子”,为偏正复合式,而普通话“梳子”则为附加式四三、临泉话与少数民族语言比较上述我们只是在汉语内部的比较研究,那么其他语言呢?以下是中国境内一些少数民族语言[10]的名词建构类型,具体见表2比较发现,少数民族语言在此类名词的建构中也普遍存在着“功能+中心”“事件+中心”“功能+詞缀”等形式,如桑孔语、三官寨彝语、克伦语中的“杵头”就是“功能(舂)+中心(棒)”,侗语、拉基语中的“菜刀”就是“事件(切菜)+中心(刀)”,阿侬语“褥子”就是“功能(垫)+后缀(d?m55)”,布努语“扫帚”就是“前缀(pa1)+功能(扫)”。

      但“功能事件或多种功能直接指代”等情状况也有不少,“镰刀”在拉祜语、载瓦语中就是以事件“割茅草”直接指代,“石臼”在布依语中就是以多功能“舂”“敲碎”直接指代,拉珈语“毛巾”也是以“(擦)头”“(擦)脸”等功能加以指代而这也正是其与临泉话最大的差异之处五四、编码度理论与比较结论以上比较发现,功能在器具用品名词的建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是凸显方式随语言不同而不同,体现在语词上,就形成了不同的编码度一)编码度理论编码度原是为证明语言相对论而概括不同语言词汇差异的术语,最先由lenneberg提出,后经Brown、解海江等人的不断推演、改造[28],日益为学界所知并在跨语言词义比较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成为对比语言学家阐释不同语言共性及各异特色所采用的一种理论模式[29]所谓“编码度”就是语言中用词汇表达某方面经验的精细程度[30],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语言表示同一范畴的词汇的精细程度不同也就是说,编码度的差异涉及到同一范畴里词语的区别度,而区别度又与词语数量休戚相关,区别度越高,詞语数量就越多,表达内容也就越精细,差别也就越明显在表达同一范畴时,如果语言A的词少于语言B,那么语言B就比语言A具有更高的编码度。

      二是描述同一现象,语言表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酥梨水肥一体化及黄瓜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规程.pdf 检验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在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pdf 液氢气瓶第1部分材料、设计、制造、检验与试验及第2部分操作要求.pdf 2025年秋二年级科学上册动物的家集体备课教案设计.pdf 2025年秋一年级科学上册观察植物集体备课教案设计.pdf 复合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及环境检测实验室气瓶间安全技术规范.pdf 森林抚育成效监测技术规程及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pdf 气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第1-6部分)学习材料.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综合防控及酿酒葡萄旱作技术规程.pdf 蜜蜂授粉梨园病虫害绿色防控+苹果园金纹细蛾综合防治+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pdf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园级自评指导手册.pdf 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建设通用要求(学习材料).pdf 矮化中间砧苹果树栽培及水浇地春播玉米土壤培肥技术规程.pdf 《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建设指南》全文.pdf 2025年秋一年级科学上册校园里的植物集体备课教案设计.pdf 气瓶充装单位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建设要求(学习材料).pdf 甘蓝集约化育苗生产及苹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pdf 化学品鱼类细胞系急性毒性虹鳟鳃细胞系试验+蜂王浆及蜂王浆冻干粉中羟甲基糠醛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pdf 2025年秋一年级科学上册植物的变化集体备课教案设计.pdf 饲料中辣椒红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饲料中维生素D3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