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第(82)期学案.doc
5页第(82)期一.古诗浅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和子由四首送春苏轼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凭君借取法界观①,一洗人间万事非注】①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注释】⑴绊:羁绊余晖:夕阳的阳光⑵酒阑:饮酒将罢病客:作者自指⑶蜜熟:指花蜜已熟⑷扫地:指花谢了⑸禅榻:禅床忘机:没有机心,言心无得失,无纷扰翻译】梦中逝去的春光还能追回来吗?我想用作诗吟句绊住夕阳的光辉饮酒将罢我只想去睡觉,虽然花蜜已经熟了,黄蜂却懒得去采芍药花和樱桃花都已凋谢了,我已经泯除机心,淡泊宁静,不把生死荣辱放在心上我向你借《法界观》这本书,用其中的圆融无碍之说洗却人间一切烦恼鉴赏】这是一首七律,律诗的格律已经很严,而次韵诗又多一重限制,不易写好苏轼诗中的次韵之作竟达三分之一有人指责他骋才,搞文字游戏其实,艺术本来就是戴着枷锁跳舞,限制越严,表演越自由,越能赢得观众的喝彩苏辙的原唱是:“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不飞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从今日日非这当然不失为一首佳作,抒发了伤春之情,寄托了身世之感。
但与苏轼和诗相比,却略逊一筹原唱的首联是惜春,和诗的首联却语意双关,既可说是惜春,又可说是伤时,感伤整个“青春”的虚度,内涵丰富得多出句以反问语气开头,着一“可”字,表示“青春”已无可挽回地消逝了,比原唱的陈述句“不复追”,语气强烈得多杜甫《曲江》诗有“何用浮名绊此身”句,苏轼反用其意,表示“欲将诗句绊余晖诗名虽也是浮名,但诗人已把功名事业一类浮名排除在外了,也就是“我除搜句百无功”、“更欲题诗满浙东”(《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之意青年苏轼“奋厉有当世志”,本以“致君尧舜”为目的但这种雄心壮志早已像春梦一般过去了他因同王安石的分歧被迫离开朝廷,无法施展抱负,只好以“搜句”来消磨时光这对他来说是很痛苦的,可见开头两句就感慨万端,有很多潜台词颔联紧承首联,进一步写自己的心灰意懒前句直赋其心灰意懒之情,以“惟”字加强语气;后句用一“亦”字,以黄蜂之懒比己之懒颈联是化用杜牧《题禅院》“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句意,出句写景,遥接首句的伤春,“俱扫尽”的“俱”字说明春色已荡然无存;对句抒情,是“酒阑”句的进一步发挥,说自己淡泊宁静,泯除机心,不把老病放在心上尾联是进一步抒情,作者想要借《法界观》里的“圆融无碍之说”洗刷世间之烦恼。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B. 颔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语意,又形成了对比C. 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D. 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B项,“又形成了对比”解读有误,这里不是对比是对举(形容并列的两个事物,互相衬托)2.本诗二三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1)老病无聊,青春不再的感伤;忘却烦忧,消除机心的愿望2)颔联下句描写黄蜂在蜜熟之际也不带蜜,以黄蜂之懒,间接写出自己的心灰意懒3)颈联上句描写芍药樱桃花凋零,表明春色不在,表达伤春伤己之情二.古文积累转太子洗马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及太子废,徙许昌,贾后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摅,由是皆免。
及太子薨,改葬,统作诔叙哀,为世所重重点字词】①徙,迁徙②讽,暗示③听,听任④宫臣,太子属官⑤道左,路旁⑥流涟,哭泣流泪的样子⑦收,逮捕⑧所以,......的原因⑨故臣,原来的属臣⑩路次,路边顾,顾及重辟,死罪彰,彰显诔,悼文【译文】他改任太子洗马在东宫多年,很受太子亲近礼遇等到太子被废除,迁徙到许昌,贾皇后暗示有关官员不要听任太子的属官追去送别江统和太子的属官冒着禁令到伊水,在路旁拜别,悲泣不已都官从事(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把江统等人都抓获交付到河南和洛阳的监狱交付到河南郡的,河南官员乐广把抓获的官员都遣散了,拘系在洛阳的官员还没有获释都官从事孙琰劝说贾谧说:“废除并迁徙太子的原因,是认为他作恶的缘故罢了东宫原来的属臣冒着罪名拜别,在路上哭泣,不顾重罪,反而更彰显太子的美德,不如放了他们贾谧告诉洛阳县令曹摅,因此被抓获的官员都免除牢狱之灾等到太子去世,改葬的时候,江统作诔文悼念,叙述悲哀之情,被世人敬重三、成语积累1.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不胫而走”专用来指消息等传播很快,“不翼而飞”则多用来指东西突然不见了(有时也用来指传播迅速)比如:昨天晚上常委会才做出的关于撤消张华职务的决议,本来是要求各位常委保密,后天才公布的,谁知这消息竟不胫而走,今天早上就在村子里传开了。
这本书早上明明是放在桌子上的,下午就不翼而飞,再也找不着了2.不以为然不以为意此二词只有一字之差,主要区别在“然”和“意”字上然”是正确的意思》“不以为然”就是不认为是正确的;“意”是心意之意,“不以为意”就是没有放在心上之意比如:老师一再给他指出错误,他却不以为然,照旧我行我素尽管队员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却不以为意,天天早出晚归,决心要为祖国做出贡献3.不绝如缕络绎不绝“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声音细弱连绵(有时也用来形容局面危急),“络绎不绝”则用来指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比如:在这夜深人静的半夜,远处传来的琴声不绝如缕,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4.不可理喻不可理解虽然两词都有“不可理”三字,但意思却全然不同不可理喻”是不能用道理使人明白,适用于对别人;“不可理解”是理解不了,多用在自己身上比如:他这个人简直就是不可理喻,一点道理也不讲《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生动地描绘了霍格茨学校种种不可理解的景象,引起了青少年读者的极大兴趣四、文化常识积累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辛弃疾词两首》1.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2.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唐代诗人王驾有《社日》一诗,主要是描绘社日的欢乐场面3.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拿来主义》冠冕:(1)指仕宦的代称《北史寇洛等传论》:“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2)指第一;首位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钟嵘《诗品序》:“此皆五言之冠冕 (3)指体面《官场现行记》第五十六回:“有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重点摘记】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