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人教版).docx
10页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基础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陈寔(shí) 太傅(fù) 何所似(sì)B.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C.雪骤(zhòu) 俄而(é) 差可拟(nǐ)D.期行(xíng) 王凝之(níng) 尊君在不(bù)2.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俄而雪骤 暴风骤雨B.太丘舍去 舍生取义C.下车引之 抛砖引玉D.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 骤:急B.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差错C.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趁、乘D.即公大兄无奕女 即:是4.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在过来的途中,陈太丘就离开了屋子,离开后朋友才到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就丢下朋友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D.(朋友)犯了错无法按时到来,陈太丘就丢下朋友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5.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B.《咏雪》中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青的一代人C.《咏雪》中的“柳絮”,在写法上,将动态化为静态,把寒冷的雪天,化为秋天的萧瑟,是常景中的新意,给读者别开生面之感D.《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比作“柳絮”,比作“撒盐空中”6.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C.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的人7.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
B.朋友的父亲过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C.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D.朋友询问张三弟弟的去处,张三说:“舍弟刚往泰州城8.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候,用“令尊” “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 “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B.托你的福,我的令妹找了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C.七夕节的别称有女儿节、七月七、乞巧节与七夕有关的古诗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D.毕业时你送给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提升练对比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郭伋传》)【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9.对下列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期日/中C.则是/无礼 D.各骑/竹马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须期乃入(乃:才) B.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C.先期一日(期:约定日期) D.元方入门不顾(顾:照顾)11.下面对【甲】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翻译: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B.待君久不至,已去翻译:等了您很久没有到,已经离开了)C.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译:与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D.友人惭,下车引之翻译:友人听了很惭愧,下车指引他去12.把【乙】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13.【甲】中元方义正词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用原文回答)?【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或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犹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众咸以为神童1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儿女:__________ (2)俄而:__________ (3)骤:__________(4)拟:__________ (5)以为:__________15.翻译下面的句子1)未若柳絮因风起2)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16.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白雪纷纷/何所似C.与儿女/讲论/文义 D.未若/柳絮因/风起17.甲文中谢道韫因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而被称为“咏絮才女”,乙文中徐孺子被大家称为“神童”,请分别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原因拓展练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昭明太子统,武帝长子也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做剧韵①,皆属思②便成,无所点易③年十二,于内省见狱官将谳④事,问左右曰:“是皂衣何为者?”曰:“廷尉官属。
召视其书曰:“是皆可念,我得判否?”有司以统幼,绐⑤之曰:“得其狱皆刑罪上,统皆署杖五十有司抱具狱,不知所为,具言于帝,帝笑而从之太子自加元服⑥,帝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前太子明于庶事,每所奏,谬误巧妄,皆即辨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⑦,多所全宥⑧,天下皆称仁唐·李延寿《南史·列传四十三·萧统传》)【注】①剧韵:险韵、生僻难押的诗韵②属思:构思③点易:涂改、修改、改动④谳(yàn):议罪⑤绐(dài):欺骗⑥元服:冠⑦法狱:刑事案件⑧全宥(yòu):宽恕赦免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或做剧韵 或:__________ ②具言于帝 于:__________19.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B.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C.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D.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皆可念,我得判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阅读全文可以看出萧统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上文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样,都写了聪慧的小孩,从成才的角度来看,正确的成长道路是什么?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1.D【详解】试题分析:D项,“不”读音应为“fǒu”2.C【详解】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A.急/急;B.舍弃/舍弃;C.拉,牵拉/引出,使出现;D.和/和;故选C3.B【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B.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体;故选B4.C【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至,;去,离开;舍,舍弃,抛弃;乃至,(友人)才到;句意为: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待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故选C5.C【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此句化静为动,展现了雪花随风飘飞的画面,以春景写冬景,富有新意;“将动态化为静态,把寒冷的雪天,化为秋天的萧瑟”分析有误;故选C6.C【详解】C.根据原文“元方入门不顾”可知,他并没有喜不自禁,因此选项内容“陈元方喜不自禁”属无中生有,说法错误;故选C7.B【详解】B.“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此处是为朋友的父亲祝寿,对他人的父亲应称呼“令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