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同伴关系对幼儿交往能力影响的研究.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53598756
  • 上传时间:2024-03-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幼儿同伴关系问题分析及交往能力的培养练湖中心幼儿园 王红兰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早期的同伴关系不良,就会造成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扭曲,并会导致以后的社会适应困难,在学龄期容易出现孤僻、退缩、冷漠、自卑等心理障碍因此我们选取了中班年龄段的同伴关系对幼儿交往的影响作为研究课题,旨在通过研究使幼儿在交往中建立平等、友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一)分析影响同伴接纳的直接因素 仔细观察一下孩子的交往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在同伴群体中,孩子的社交地位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非常受欢迎,有的地位一般,有的非常不受欢迎,还有的既没有人欢迎也没有人拒斥,而属于受忽视的一类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根据观察我们发现影响同伴关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行为特征 孩子之所以具有不同的同伴地位,主要是因为这些孩子具有明显不同的行为特征受欢迎的孩子一般具有外向、友好的人格特征,擅长双向交往和群体交往,在活动中没有明显的攻击行为,愿意分享,能坚持合作,这样的孩子极易被小朋友们看作“领导”,人际关系“如鱼得水”,从不感到寂寞被拒斥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中是比较笨拙和不明智的,经常表现出许多攻击性行为甚至反社会行为。

      被忽视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中的行为是笨拙的:他们逃避双向交往,而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更大的群体中但是由于害羞,他们中大多数都只知道玩,很少见到他们表现自己或显示攻击性行为,导致同伴和教师对他们的行为视而不见,这也是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之一 教师的影响 一个孩子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会间接地影响到同伴对这个孩子的评价经常可以发现,教师喜欢某个孩子,经常关注他,其他小朋友虽然会“嫉妒”这个孩子,但不由自主地还是愿意和他一起游戏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学生最强有力的人物 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同伴关系有重要影响如母亲对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干预与否,父母的人格,家庭氛围宽松与否父母亲对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干预或插手越多,他们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中越难以发展他的社交技能另一方面,那些父母只是偶尔对孩子与同伴交往进行适当干预的儿童,往往表现出更强的社交能力 (三)分析幼儿在交往中存在的障碍 1、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一起玩是毫无意义的消磨时间所以,当孩子想出去找小朋友玩时,家长就会找出一些理由阻拦,有意无意地限制和减少孩子与同伴的交往。

      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让孩子出去玩总是闹矛盾、受委屈,还不如让孩子在家自己玩孩子们之间出现了矛盾,有的家长还会直接介入到孩子们中间去解决问题,这样导致孩子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变得不合群 2、教师教育方法的影响有的教师往往对那些性情活泼、开朗,交往能力强的孩子情有独钟,而对那些内向、胆小,交往能力弱的孩子则缺乏爱心、理解,态度冷漠,从而影响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3、气质类型不同的气质类型有着不同的性格决定着不同的行为表现有些抑郁类的幼儿往往缺乏自信表现为:不合群,不善与人沟通 4、缺少交往技能有的幼儿想与别人一起玩或想得到别人的东西,但是由于方法不合适,与同伴产生矛盾冲突,遭到同伴拒绝,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不愿与人交往 四、 研究对策 (一)首先,应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逐步摆脱自我中心倾向 现在的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太阳,一家五六个大人围着伺候,围着转,慢慢地形成了我说要你就得给、我说走你就不能站着,这种说一不二的个性这种关系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并不适合与同伴交往如果想在同伴群体中被认可、接纳,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就必须改变原有的处事态度,学会平等、互谅、互让,用同伴的眼光看待自己。

      例如:我们中班有一个小男孩,他家是开公司的,三代单传,就这么一个小孩,都让着他,慢慢地养成了,只要我喜欢,就一把拿过来,不管东西是不是自己的现在上了幼儿园还是一样,看见喜欢的就拿如果碰上讲理的孩子还好,会告诉老师,请老师帮助解决,要是碰上“护食”的孩子,一巴掌就打上去了没过多久,小朋友都背着他玩儿玩具,谁也不理他其实他就少说了一句话“我玩玩你的玩具行吗?”加上这句话,他与同伴的关系就完全不同了,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协商,较能得到同伴的肯定,结果就会不一样了在这方面有个小女孩就做的挺好,有一次她把玩具借给别人玩,结果不小心弄坏了,那个小朋友站在那,不知该怎么办可她却说:“老师您别说他,他不是故意的,我再让妈妈给我买一个就行了听完之后我们很感动,没想到一个4岁的小娃娃能这么体贴和豁达从那以后我们就特别跟踪注意她,发现有很多孩子喜欢跟她玩,而且她办起事来有条不紊,给人的感觉是自信开朗 而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我们则应当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给予适当的引导这类幼儿在交往中一般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渲染出一种快乐的氛围吸引他们刚开始,他们不一定会参与,但其他孩子的快乐已经对他们产生了影响。

      反复几次后,这种影响会渐渐的变成动力,促使他们参与进来,与同伴一起游戏有了第一次的接触,以后就不会太困难了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多,孩子们之间的了解也就多了慢慢地简单的接触会变成交往在他们开始与同伴交往之后,我们还应当鼓励他们积极地去邀请别人,例如:“我们一起玩儿好吗?”或主动去拉拉同伴的手等等从中培养他们开朗、自信的性格 (二)通过各类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同伴关系 l 、 给幼儿提供充分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改善同伴间的关系 在时间上注意科学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确保幼儿有较多的自由,适当增加自由活动和游戏时间合理摆放寝室床的位置,提高活动场地的利用率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限于与家人交往进幼儿园后,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随交往、分享、合作为了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我们规定每周两天让幼儿自带心爱的玩具上幼儿园,并在集体面前把玩具的性能和玩法介绍给同伴活动中,我们让幼儿讨论“怎样和同伴合作玩”,“别人想玩你的玩具时该怎么办”、 “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该怎么说”等话题,让幼儿说自己的想法,从而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如要爱护玩具,不强夺、捣乱等在活动中,我们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启发他加强同伴间的交往,及时鼓励幼儿积极的交往行为。

      活动结束后,我们让幼儿讲讲“你最喜欢谁的玩具”、“你和小伙伴是怎样玩的”,“你把自己玩具让给谁玩了”等,让幼儿交流各种交往方法;体验交往的乐趣 2、 通过游戏扩大交往范围 当幼儿有了一定的交往能力时,以班级为单位的小集体游戏就无法满足他们模仿社会活动的需要了为了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我们开展了“快乐星期五”活动,包括故事阅读、画画玩玩、唱唱跳跳、科学小实验、木工、建构、电脑、生活等,每种活动由一至两位教师固定带领和指导,每两周一次在这一天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一天,每个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参加其中某一组的活动,每次可去不同小组由于活动内容是孩子自己选择的;而且每组由不同年龄的孩子组成,就像一个临时的“大家庭”,因此,孩子们完全处于平等和谐的气氛之中,表现积极的求知欲望他们能以良好的情绪与周围人交往,在儿童世界中学会处理和解决一些问题,克服胆怯、害羞的心理,学会自主、谦让、协作,提高交往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组织一些平行班的角色游戏,选择适合集体交往的内容,如超市,游乐场、娃娃餐厅等,让幼儿在一个更自由、更广阔的空间中,在一个模拟的小社会环境里获得各种交往技能 3、开展各类社会性活动,打破班级界限,扩大交往范围 我们有意识的组织幼儿进行大带小活动,让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锻炼自己,如“学雷锋”日中,小朋友们来到小班,帮弟弟妹妹们擦小桌子、小凳子,大家干的很起劲;通过各类社会性活动,如在《社区就是我的家》活动中,小朋友们带着礼物和祝福的话去慰问了辛勤工作着的叔叔阿姨们;四月份,幼儿园组织了“手拉手,我和福利园儿童做朋友”的活动,这对于我们中班的小朋友来说,不失为一次很好的教育,既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也让他们知道了幸福的来之不易。

      4、通过节日活动增加交往机会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节日活动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动如在“庆三八”活动中,小朋友们用写信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感情;在写信过程的中,小朋友们互相帮助,充满了交往与合作 (三)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友好交往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的孩子从小独自惯了,不愿意、不善于与别人相处;有的孩子太霸道,在家娇惯,到了幼儿园常与同伴发生冲突等等为了协调家、园教育,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专栏等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认识培养孩子交往的良好习惯与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行为 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各种亲子活动,我们和家长一起带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让孩子去体验社会与家庭间的关系,使孩子在感受家庭的温馨气氛,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之后,鼓励孩子走出家庭接触外面的社会。

      家长还可以邀请别的小伙伴到家中做客,让自己的孩子到小伙伴家中玩等,鼓励他们自发开展家庭结队活动,用种种方式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