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金非货币化.doc
18页黄金非货币化黄黄金金非非货货币币化化 ( (d de em mo on ne et ti iz za at ti io on n o of f g go ol ld d) ) 黄金非货币化是指取消黄金的货币职能 ,使其与货币完全脱离联系 ,重新成为单纯商品的趋势 产产生生的的原原因因 黄金非货币化问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危机频繁爆发,以美元 —黄金为中心的 国际货币体系 崩溃后产生的 战后初期,由于美国黄金储备充足,国际收支大量顺差,美元汇率稳定,黄金价格基本上能够维持在国际货币体系所规定的官价上,黄金在一定程度 上保持着世界货币的地位 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后 ,美国国际收支连年逆差 ,黄金储备不断流失各 国中央银行却仍按 35 美元兑换 1 盎司黄金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到 1959 年底,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到只够偿付其全部对外流动负债的水平此 后,美元继续外流,到 1960 年 12 月,美国对外流动负债已达 214 亿美元, 而黄金储备却减少到 184 亿美元,美元信用大为动摇,终于爆发了战后第一 次大规模的美元危机 60 年代的越南战争使美国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 ,1968 年 3 月又爆发了 空前严重的第二次美元危机。
仅半个月,美国黄金储备就流失14 亿美元 在猛烈的金融危机风暴冲击下,美国再也无力维持自由市场的黄金官价,只 得一面要求英国暂时关闭伦敦黄金市场,一面召集于第一次美元危机后成立 的黄金总库成员国到华盛顿举行紧急会议黄金总库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华盛 顿会议决定,美国及黄金总库不再按官价向黄金市场供应黄金,任其市场价 格自由涨落;但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仍可按黄金官价进行结算由此形成了 黄金比价制,自由市场的黄金价格与其官价完全脱离 进入 70 年代,美国国内通货膨胀愈演愈烈,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逆差 不断扩大,致使 1971 年 5 月和 7 月又连续爆发两次美元危机为应付国内 经济困难,尼克松政府于当年 8 月宣布实行 “新经济政策 ”,对内冻结工资 和物价,对外停止各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美元和黄金开始脱 钩其后,在当年 12 月和 1973 年 2 月,美国两度宣布美元贬值接着,西 方各国纷纷取消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1976 年,牙 买加会议召开,正式取消黄金官价,并实施黄金非货币化 具具体体内内容容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美国竭力主张削弱乃至取消黄金在国 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贯彻实行黄金非货币化。
其主要目的是不再用黄金去 收回国际市场上数千亿美元游资,而是绕开黄金,直接凭借其经济实力,重 建失去的美元霸权地位自从黄金官价取消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就不再有一 个固定价格作为定值标准,原先反对黄金非货币化的法国等西欧国家,也被 迫同意取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有关黄金条款在各国的汇率决定过程中,黄金不再发挥作用,黄金价格也随即剧烈波动,黄金储备也不再作为支付手 段来平衡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差额 但是,黄金并没有完全退出 货币制度欧洲货币体系的黄金准备 ,各国中 央银行的黄金准备仍在增加 70 年代后,金价与西方主要货币汇率的波动仍 保持一定的关系同时,出于对浮动汇率的频繁波动及难以实施的有效的国 际货币合作等问题的担心,西欧一些国家又重提恢复黄金的货币作用,以固 定汇率制重新取代浮动汇率制的主张 80 年代初,黄金再货币化的呼声日 益高涨,但由于黄金产量跟不上世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需要,黄金已不大可 能再恢复金本位制时代所具有的那种作用,加之各国对此争议很大,因而黄 金非货币化仍是目前的主要趋势 有有关关争争论论 在西方国家,黄金非货币化论早在20 世纪 30 年代就随着国际金本位 制的崩溃和凯恩斯经济学的问世而产生了。
60 年代初发生第一次美元危机, 以美国经济学家 R.特里芬的观点为代表,黄金非货币化形成思潮 70 年代 中后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牙买加协议 》宣布废除黄金的世界货币职能 后,黄金非货币化遂成为西方国家有关黄金货币作用理论问题的主流但主 张黄金再货币化的观点仍时有反映,主要是担心国际储备多元化与分散化失 却了黄金的自动约束,会导致世界货币无限制增长,从而引起世界性通货膨 胀和汇率的频繁变动 ;但同时也考虑到恢复金本位制的现实可能性不大 ,因 而只是希望维持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再度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在西方国 家学术界黄金非货币化已成定论 在中国,学术界关于黄金非货币化问题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观 点认为,黄金已不再是世界货币 ,而且不再是决定货币汇率的主要因素 ;另一 种观点认为,黄金实际上只是被人为地非货币化,尽管如此,它仍然维持其世界货币地位,在不远的将来还有可能发生黄金再货币化 虽然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已不具有明确的货币职能,但仍是各国国际 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黄金非货币化仍是现实特别提款权百科名片百科名片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亦称纸黄金)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Paper Gold)”。
它是基金组 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会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 织的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但由于其只是一种 记帐单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 非贸易的支付因为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以外的一种补充, 所以称为特别提款权目录特别提款权的创立 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特别提款权的分配 特别提款权的用途 特别提款权的未来 特别提款权的定值 特别提款权创立历程 特别提款权的利率 特别提款权的创立特别提款权的作用特别提款权的分配特别提款权的用途特别提款权的未来特别提款权的定值特别提款权创立历程特别提款权的利率特别提款权的创造 展开编编辑辑本本段段特特别别提提款款权权的的创创立立经过了一个长时间的酝酿过程 60 年代初爆发的 美元第一次危机,暴露出以美元为中心的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的重大缺陷,以一国货币为支柱的 国际货币体系 是不可能保持长期稳定的从 60 年代中期起,改革 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以美英为一方,为了挽救美元、英镑日益衰落的地位,防止黄金进一步流失,补偿美元、英镑、黄金的不足,适应世界贸易发展的需要。
而以法国为首的西欧六国则认为,不是国际流通手段不足,而是 “美元泛滥”,通货过剩因此强调美国应消除它的 国际收支逆差 ,并极力反对创设新的 储备货币,主张建立一种以黄金为基础的储备货币单位,以代替美元与英镑1964 年 4 月,比利时提出了一种折衷方案:增加各国向 基金组织的自动提款权,而不是另创新储备货币来解决可能出现的国际流通手段不足的问题基金组织中的 “十国集团”采纳了这一接近于美、英的比利时方案,并在 1967 年 9 月基金组织年会上获得通过 1968 年 3 月,由“十国集团”提出了特别提款权的正式方案但由于法国拒绝签字而被搁置起来美元危机迫使美国政府宣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后,美元再也不能独立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而此时其他国家的货币又都不具备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条件这样就出现了一种危机,若不能增加国际储备货币或国际流通手段,就会影响世界贸易的发展于是,提供补充的储备货币或流通手段就成了基金组织最紧迫的任务因此,基金组织在1969 年的年会上正式通过了 “十国集团”提出的储备货币方案 编编辑辑本本段段特特别别提提款款权权的的作作用用商务印书馆 《英汉证券投资词典 》解释:特别提款权 英语为:Special Drawing Right。
缩写为: SD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给全体会员国的一种国际货币储备单位,最早发行于 1970 年为成员国在货币基金体系内的 资产储备,又称 纸黄金最初发行时每一单位等于 0.888 克黄金,与当时的美元等值发行特别提款权旨在补充黄金及可自由兑换货币以保持 外汇市场的稳定 编编辑辑本本段段特特别别提提款款权权的的分分配配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规定,基金组织的会员国都可以自愿参加特别提款权的分配,成为特别提款帐户参加国会员国也可不参加,参加后如要退出,只需事先以书面通知,就可随时退出 基金组织规定,每 5 年为一个分配特别提款权的基本期第 24 届基金年会决定了第一次分配期,即自1970 年至 1972 年,发行 93.148 亿特别提款单位,按会员国所摊付的 基金份额的比例进行分配,份额越大,分配得越多这次工业国共分得 69.97 亿,占总额的 74.05%其中美国分得最多,为 22.94 亿,占总额的 24.63%这种分配方法使急需资金的 发展中国家 分得最少,而 发达国家则分得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对此非常不满,一直要求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分配方法,要求把特别提款权与援助联系起来,并要求增加它们在基金组织中的份额,以便可多分得一些特别提款权。
编编辑辑本本段段特特别别提提款款权权的的用用途途特别提款权的 用途是:参加国分得特别提款权以后,即列为本国储备资产,如果发生国际收支逆差即可动用使用特别提款权时需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由它指定一个参加国接受特别提款权,并提供可自由使用的货币,主要是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还可以直接用特别提款权偿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和支付利息费用;参加国之间只要双方同意,也可直接使用特别提款权提供和偿还贷款,进行赠予,以及用于远期交易和借款担保等各项金融业务 特别提款权的利息开始时较低, 1970 年间仅为 1.5%,1974 年 6 月起提高到 5%以后,特别提款权 利率的计算方法,大致是根据美、德、日、英、法 5 国金融市场 短期利率加权平均计算而得,每季度调整一次 编编辑辑本本段段特特别别提提款款权权的的未未来来牙买加协定 的签定已经有十几年时间了,它规定的把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的目标远未实现特别提款权在 国际储备总额中,1971 年占 4.5%,1976 年下降到 2.8%,1982 年重新增加到 4.8%,十几年来基本上没有什么进展而 外汇在全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多年来都高达80%左右,因而在 世界储备资产中主要的储备仍然是外汇,其中主要是美元。
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多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围绕 国际金融领域的领导权问题的斗争依然激烈,特别提款权要成为牙买加货币体系的支柱看来不是容易实现的 编编辑辑本本段段特特别别提提款款权权的的定定值值特别提款权采用一揽子货币的定值方法货币篮子每五年复审一次,以确保篮子中的货币是国际交易中所使用的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货币,各货币所占的权重反映了其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程度随着最近2000 年 10 月 11 日有关特别提款权定值规则复审工作的结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同意对特别提款权定值方法和特币提款权利率的确定进行修改,并于2001 年 1 月 1 日生效 货币篮子的选择方法和每种货币所占权重的修改目的是考虑引入欧元,因为欧元是许多欧洲国家的共同货币,且在国际金融市场 上的角色日益重要现行的对会员国的货币选择标准所依据的是最大的商品和劳务出口额,延伸到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的货币联盟的出口额,货币联盟成员之间的出口额提出在外引入的第二个选择标准是确保特别提款权的货币篮子所选的货币是国际贸易中最广泛使用的货币按此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必须寻觅到“自由运用”的货币,也就是说,在国际交易中普遍用于致富、在主要外汇市场上广泛交易的货币。
每种货币在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所占的比重依据以下两个因素:(1)会员国或货币联盟的商品和劳务出口额;(2)各个会员国的货币被国际货币基金其他会员国所持有储备资产的数量国际货币基金已确定四种货币(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符合上述两个标准,并将其作为2001-2005 年特别提款权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