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浦歌》李白.docx
3页《秋浦歌(其十四)》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唐朝诗仙李白的作品,此诗是 李白诗歌中惟一的一首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写作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赏析】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 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本篇 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 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炉火 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 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 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 “照”、“乱”两个看 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 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 象的描绘诗人以粗暴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 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 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 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 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嚎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 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 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 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 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这一 句那么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 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 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衬托映衬,鲜明、 生动地表现了炽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 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这首诗是诗人李白接触下层社会、了解和同情劳动人民后所 创作的一首古代工业劳动的赞歌在我国代卷帙浩繁的诗歌中, 如此热情地对冶矿工人的劳动进行赞美,并不多见唯其如此, 才更显示出它的难能可贵之处正如郭沫假设同志在《李白与杜甫》 一文中所说:“歌颂冶矿工人的诗不仅在李白诗歌中是惟一的一 首,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恐怕也是唯一的一首吧?”拓展:李白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 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诗风雄奇豪放O他与杜甫并称为“大 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 甘肃省秦安县叶堡乡),公元701年2月28日(武后长安元年夏 历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 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 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 事迹不详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局部都在漫游中度过, 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 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o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 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 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 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 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 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 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 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 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 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 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 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 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