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主题单元设计.pdf
4页透镜及其应用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级初中八年级所需时间课内 5 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是中学物理教材中关于透镜部分的知识,内容包括“透镜”、 “生活中的透镜”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眼睛和眼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五个方面,前面学生已经学习过光斜射到不同的介质发生折射的知识,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后续的教材中,高中阶段还将学习“光”、及“透镜”的知识因此就中观层面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透镜知识在初中阶段的重点部分,也是承上启下的部分在本主题单元中, 我们把这五个部分的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因为它们都统属于透镜这个范畴之中,设计三个专题来组织教学活动专题一: 不同形状的实心玻璃对光线的作用相同吗?解决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问题;专题二: 凸透镜成的像为啥有大有小?解决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的问题;专题三: 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呀?解决透镜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的问题这三个专题的确定是源于教材,且基本覆盖了教材的全部要求,又不拘泥于教材,适当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说明: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5.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7.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8.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9.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2.通过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归纳出两种透镜的对光的不同作用,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3.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5.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6.通过对眼睛模型、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透镜形状、对光线的作用、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眼镜、显微镜、望远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不同形状的实心玻璃对光线的作用相同吗?2、凸透镜成的像为啥有大有小?3、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呀?专题划分(说明: 除了说明主题单元将划分成几个专题以及每个专题所用的课时外,还应说明哪一个专题或专题中的哪一个活动将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学习活动专题一:透镜及生活中的透镜( 2 课时)专题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 课时)专题三:眼睛与眼镜和显微镜与望远镜( 2 课时)其中,专题二(或专题一 中的活动透镜对光的作用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透镜及生活中的透镜所需课时课内 2 课时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专题问题设计1、依据哪些特征区分凸透镜与凹透镜?2、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相同吗?3、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中的凸透镜成像特点相同吗?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成套设备、预先制作好的光路图课件常规资源:各种类型的凸透镜、凹透镜、老花镜、近视镜、水滴、鱼缸、激光灯、白纸、刻度尺教学支撑环境:第一课时物理实验室(有多媒体设备)第二课时多媒体教室其他:教材、记录用的纸、笔等学习活动设计 (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
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1、活动 2、活动 3 等的形式, 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第一课时一、活动一、根据下发的玻璃仪器(实验室配备的)、生活中器材(盛水的鱼缸、水滴、老花镜、近视镜等),进行分类1、教师提出问题: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怎样对上述仪器或物品分类?2、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找出物体的外在特征,并依此进行分类)3、学生展示、总结说明分类的依据总结并展示凸透镜、凹透镜的定义师生完善活动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根据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完成下列任务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激光束射到凸透镜(白纸在下)上,观察现象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激光束射到凹透镜(白纸在下)上,观察现象在白纸上画出光线的路径结合教材自主学习焦点、光心、焦距等基本定义归纳总结不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小结交流(学生学习成果:凸透镜、凹透镜有哪些区别?)二、布置课后活动:1、通过网络,拓展学习关于凹透镜、凸透镜的知识2、利用自然界中的阳光,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并分析误差的原因第二课时一、交流课前活动1、观察(实物及放大的镜头的照片)照相机的镜头2、出示投影仪或幻灯机的镜头(实物及放大的照片)3、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或字迹观察、触摸放大镜)4、总结共同的特点二、活动一自制照相机1、分发器材2、学生动手制作,得到照相机3、总结照相机成像的特点活动二剖析投影仪1、教师引导学生分解投影仪的主要部件2、观察并分析主要部件的作用3、总结投影仪的成像特点活动三使用放大镜1、观察、触摸放大镜2、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3、总结放大镜成像的特点三、总结三个活动,体会实像与虚像的异同点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成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下一专题的学习做准备评价要点1 学生实验操作情况指标:操作过程规范有序、效果明显方式:教师在巡视中做点评2 学生绘制的光路图指标: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平行与主光轴、光线延长后过焦点)方式:通过范例引导学生自评3、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评价指标:(1)活动中能相互交流和配合,有效体现小组合作2)活动过程规范有序、效果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