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然物开展幼儿美术教育.doc
4页挖掘自然资源,展开美术活动初探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区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体现我们地处城镇,靠近农村,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唾手可得的自然资源,幼儿好奇爱玩的天性,让他们对这些瓶瓶罐罐、花草枝叶具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而美术活动是幼儿阶段另一种重要的语言,是他们比较感兴趣且经常参与的活动之一,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我们把自然资源引入美术活动,就是把孩子最喜欢的事物和最喜欢的活动的结合,更能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水平,这也是当今美术教育的价值所在一、走入生活,亲近自然,观察欣赏中获得美感,为美术活动的顺利展开做铺垫生活经验是幼儿表达和表现的基础和源泉,幼儿阶段生活经验欠缺,对事物的理解直观、具体形象,他们能表现、反应的只能是他们亲自观察、接触,有感知、体验的事物所以带幼儿走入真实的生活观察大自然,充分感知事物的特征,能让幼儿获得美感,萌生创作的欲望结合季节特征,我们带幼儿走入玉带公园,观察柳树叶子、杨树叶子的不同,寻找各种颜色、形状的花。
观察小河里的水的流动,倾听鸟的叫声观察麦苗、小草、蔬菜的生长变化,亲自采摘水果、种子,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词汇描述自己的发现结合节假日,带幼儿走入社区、庄稼地,参观瓷器店、欣赏街道边的吊挂、有特色的新型建筑采撷秸秆、棉絮,捡拾石头、贝壳等户外活动机会,引导幼儿欣赏花坛里、院子里盛开的花、结出的果子,大树的变化在地面上寻找蚂蚁的家,看蚂蚁的爬行通过亲自看、听、摸、动,幼儿体验了愉悦的情感,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也为他们的美术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二、立足本土,巧用资源,精心选择适宜材料,是展开美术活动的前提材料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孩子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丰富充足的原材料既能够激发孩子们创作的火花,又能引起幼儿的联想和行动在《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展开其他活动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我们结合本地、本园的实际,广泛挖掘家长资源因地制宜的选择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并力求安全、卫生、经济、实惠结合季节及活动的展开,我们发动家长、带领幼儿亲自走入大自然获取大量的自然物原材料如农作物中的秸秆、种子、实物壳、皮儿,还有野花、野草、树根、树杈、石头、果壳,蛋壳,树叶,稻草、果实等。
另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循环使用等举措在每个家庭屡见不鲜,所以废旧材料的收集也是开发农村资源的又一举措我们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搜集废旧材料带到幼儿园比如生活中剩余的外包装:牙膏盒、牙膏袋、饼干桶、饮料瓶、纸袋等,还有过时不用的扇子、小鞋、筛子、口罩、背心、围巾等,以及生活用品:纽扣、毛线、布头等,大大小小、方方面面,既满足了孩子好玩好动的天性又提升了家长变废为宝的意识三、尊重幼儿,提供空间,创设宽松自主的环境,是展开多形式美术活动的必要条件《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动幼儿的发展良好的环境能促动幼儿与材料积极互动,能让每个幼儿在参与活动的同时都感到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自信心首先,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尊重幼儿的自主意愿,尊重幼儿独特的表现方式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参与活动,创造每个孩子表现的机会如树叶粘贴活动中,老师提出开放性问题:“树叶象什么?”“树叶能够变成什么?”在一一肯定幼儿想法后,提供单、双面胶,胶棒,剪刀,彩笔,鼓励幼儿创作随后幼儿有的粘、有的剪、有的组合、有的添画,不多时一幅幅形态各异的作品展示在幼儿面前。
宽松自主的精神环境,有利于激发幼儿灵感,有利于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其次,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我们利用幼儿园仅有的空间开辟了“小小活动室”,丰富的工具、材料幼儿能够共享在班上专门设立材料区、百宝箱,把它们设计成小动物、火车的样子,既美观又形象,每种材料分放到车厢、大嘴巴里,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能够自主选择美术活动区更是我们每个班级浓墨重彩的场所,结合主题的展开,背景墙展示幼儿搜集的纹样、图案、画作和幼儿自主作品,在活动橱上针对性的摆放成品、半成品材料和工具我们还通过日常搜集、上网查阅艺术品布置墙饰让幼儿欣赏在全园的每一个走廊,定期悬挂、展示幼儿的作品,孩子们每天在来园、离园时间就能和家长一起看到自己的画作,为孩子之间的借鉴提供保障在这种丰富的物质环境中,幼儿获得大量的经验,环境本身起到了指导幼儿学习的价值四、观察先行,尊重个体、提供灵活多样的指导,是幼儿美术活动成功的保障《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还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在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作的快乐的基础上,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幼儿的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努力做到: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在观察、倾听的基础上教师要用自身的智慧引导幼儿,帮助他们提高表现能力游戏情境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完成作品如小班“我们去旅游”棉签画活动中,当幼儿画出自己和伙伴去旅游的情节,我取来各种菜根和颜料提出:“快帮小朋友带上好吃的食品吧!”幼儿争相使用各种菜根儿进行拓印,把它们说成饼干、菠萝、香肠等,在玩玩乐乐中幼儿创作出喜欢的作品材料支持法,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想法我们收集设计不同层次的纹样、模板、图片照片等投放在活动区,在幼儿出现困难时自选或教师观察后提供给幼儿,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根据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调整活动材料如:橡皮泥装饰瓶子总掉,不易保存,教师将材料改为轻泥在橘子皮粘贴活动中,胶棒粘不牢,橘子皮总掉,我们投放了图钉和粘胶,帮助幼儿完成作品鼓励竞争法,引领幼儿创作不断深入我们结合大班幼儿有较强的竞争意识这一心理特点,用鼓励竞争的方式激发幼儿创造性表现的能力如在装饰盘子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都选择彩笔画纹样的方法进行装饰,我取来印章装饰盘子后拿给幼儿看,并说:“你们看,我装饰的盘子跟你们的都不一样,你们能装饰出更多不一样的盘子吗?”,在我的启发下,幼儿走到美工区各自挑选树叶、木块、瓶子盖、彩笔帽果冻壳等不同的材料,一边装饰一边对旁边的小朋友说“你瞧我装饰的多漂亮!”,“我的和你的不一样。
……在激将法的作用下,幼儿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借鉴同伴经验法,帮助幼儿获取新技能在活动中,孩子间的学习、借鉴更直接有效如:在树叶粘贴活动中,一名幼儿只是把一片树叶粘贴在纸上然后用彩笔添画变成小动物,我请他看旁边鹏鹏小朋友是怎样粘贴出乌龟的,他观察后对我说“鹏鹏是用七片大小不同的树叶拼成的乌龟随后他也尝试用多片树叶组合办法粘贴了小鱼借鉴伙伴的经验使孩子获得新技能五、展示作品,欣赏交流,采取积极有效评价,促幼儿美术能力提升评价是幼儿美术活动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评价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提高幼儿的技能,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在自然物美术活动中,我们采取过程中评价和活动结果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尤其重视活动过程的评价,通过观察幼儿的情绪,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与幼儿个别交流与对话,更好地理解幼儿作品,了解幼儿的构思、想象和创造,及时发现他们智慧的火花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肯定的眼神、动作,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面对孩子的作品、活动结果,我们做到围绕目标、围绕要解决的问题,采用展览式评价、故事式评价、交流互动式评价、合作式评价的方式,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通过评价环节,幼儿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学会关注同伴作品中的想象力、创造力、独特性等因素。
使孩子们习得美术技能并将这些经验潜移默化的运用于以后创作中总之,运用自然物进行美术活动是回归自然之举,在研究中孩子们不但获得生活美的熏陶,更加加深幼儿对于美的感悟,起到净化心灵、启迪智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