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归纳最全的古代诗歌意象之“草木类”.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90721263
  • 上传时间:2022-05-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5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归纳最全的古代诗歌意象之“草木类” 归纳最全的古代诗歌意象之“草木类” 1、柳 ⊙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往往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理由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土的感情呢?” 例2:《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 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确定的商定俗成性 附:“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2、梅花 梅花在酷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 (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士气 例1: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例2: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2)凌寒不屈的顽强 例1: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 例2: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许浑《早梅》亦云:“素艳雪凝树寒梅花发,似玉如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例3: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纵然青女要下霜来摧折梅花,但过早开放的梅花照旧是亭亭玉立,花容清丽,足见其傲骨。

      例4:杨亿《少年游》的上片“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在雪里寻梅,从梅花处得到春的讯息诗人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开放在雪中的梅花,不仅色白如雪,清峻高雅,还是春的使者,传递温情的驿使! (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 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弱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翠的景象了他还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 例1:南朝鲍照的《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落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这里诗人笔下的梅是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通过对耐寒梅花与薄弱动摇杂树的比较,表达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贤士的赞扬 (4)隐者高士的象征 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例1:张可久《越调.天净沙鲁卿庵中》:“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诗人将我们带入渺无人迹的深幽境地,但秋高气爽,何来“探梅”之说,其实这“梅”便是如梅之高洁隐士——鲁卿以梅比隐者,隐者亦是梅 (5)清冷淡雅的美人 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梅花传闻,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节令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仅由于它本身具有美人容貌,还由于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例1:张雨《中吕.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濑溅溅漱玉沙,瓦瓯蓬底送年华问暮鸦,何处阿戎家诗中“的的”二字形容梅花在暮色中仍显得鲜明夺目,把灰黄的茅舍也辉映得富有了神气的”在古代亦指女子脸上装饰的红点,《释名.释首饰》云:“以丹注面曰的傅成《镜赋》亦云:“点双的以发姿可见,梅花如美人颊上的艳艳红点,益发添加了梅花的美艳 (6)传递情感与祈福的媒介 — 5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