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9 岳麓版必修3.ppt
15页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十家之说十家之说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5.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慎到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6.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7.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8.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9.农家,农家代表:许行10.小说家 1.背景背景代表人物及思想代表人物及思想风采展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孟子:唐代以后,《孟子》一孟子: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做被当做经典民贵君君轻的思想是的思想是历来明君所重来明君所重视的南宋朱熹将其列朱熹将其列为“四四书”(《大学》《中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孟子被尊称》《孟子》)之一孟子被尊称为“亚圣圣”,,仅次于孔子次于孔子 •荀子: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其思想取荀子: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其思想取诸百家,与孔孟并不完全一致。
作百家,与孔孟并不完全一致作为战国国时期百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墨子:其兼墨子:其兼爱思想与孔子所思想与孔子所说的仁有很大差异孔子所的仁有很大差异孔子所说的仁是以血的仁是以血缘关系关系为基基础的,是的,是有等有等级差差别的的爱而墨子主而墨子主张的兼的兼爱是没有等是没有等级差差别的的爱非攻非攻”,即反,即反对兼并的不兼并的不义战争,主争,主张各国的和平相各国的和平相处其思想代表了下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者的利益,他的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者的利益,他的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庄子:庄子:继承和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体系提出逍遥的人生展了老子的思想体系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即度,即对事物的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超然的态度庄子认为,天与人不相,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让你你为对自然地破坏无利而自然地破坏无利而有害课堂活动课堂活动1.讲讲你所了解的你所了解的战国根据自己国根据自己课前所搜集的前所搜集的资料,可以从各国的特点、地料,可以从各国的特点、地理位置、理位置、军事状况、著名人物或者事状况、著名人物或者风土人情等方面土人情等方面进行行讲解。
主要目的:解主要目的:扩大知大知识面,增面,增强趣味性,是学生更直趣味性,是学生更直观更全面的去了解更全面的去了解历史2.角色扮演:百家小擂台角色扮演:百家小擂台由学生分由学生分组,每,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出一名同学进行行辩论要求:要求:语言言简洁,口,口齿清晰,表达准求清晰,表达准求课堂气氛活堂气氛活跃,切忌大声喧,切忌大声喧哗,,对上台的同学表示鼓励不能出上台的同学表示鼓励不能出现讥笑嘲笑嘲讽的的语言最后由全班同学言最后由全班同学进行行评价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1.从孔子提出从孔子提出““仁仁””到孟子主到孟子主张““仁政仁政””、再到荀子、再到荀子强调““仁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穿的一条主线是是[][]•A A.从.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文明的社会 •B B..统治者要治者要““仁者,仁者,爱人人””,被,被统治者要治者要““克己,克己,顺服服””•C C.依靠礼.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成圣人 •D D.从.从强调““三三纲五常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的社会 •2 2、判断、判断题孔子思想中主孔子思想中主张以以爱人之心人之心调解与和解与和谐社会人社会人际关系的是关系的是 •①“①“仁者,仁者,爱人人”②”②贵贱有有““序序”③“”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④“有教无有教无类””•A A..①②①②•B B..①③①③•C C..①④①④•D D..②④②④• 3.《道德《道德经》中》中说““有无相生,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一一观点点[][]•A A、充分体、充分体现了老子哲学中的了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法思想 •B B、、认为天地万物的本原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道道””•C C、反映了、反映了““无无为而治而治””的治国的治国观 •D D、适、适应了建立了建立统一集一集权国家的需要国家的需要•4.墨子曾批墨子曾批评说::““今王公大臣今王公大臣…………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不知使能以治之亲戚戚则使之,无故富使之,无故富贵,面目佼好,面目佼好则使之为改改变这一状况,墨子主一状况,墨子主张[][]•A A、、““夫夫爱人者,人必从而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B B、、““虽在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 C、、““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D D、、““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以,以兴““天下之利天下之利””• 5.先秦某思想家主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
于善也这位思想家是位思想家是? ?•A.A.孟子孟子•B.B.墨子墨子•C.C.荀子荀子•D.D.韩非子非子 6.《道德《道德经》中》中说““有无相生,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一一观点点[][]•A A、充分体、充分体现了老子哲学中的了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法思想 •B B、、认为天地万物的本原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道道””•C C、反映了、反映了““无无为而治而治””的治国的治国观 •D D、适、适应了建立了建立统一集一集权国家的需要国家的需要本课小结本课小结•1.了解了解战国国时期百家争期百家争鸣的的历史背景•2.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作及主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作及主张•3.对社会社会发展的影响展的影响•4.若你是若你是统治治阶级,你会采,你会采纳哪派学哪派学说??作业布置作业布置•材料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一一《荀子王制》•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
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材料四“仲尼虽圣,效之则为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回答:•(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历史作用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