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名词详解之九品中正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in****us
  • 文档编号:235853231
  • 上传时间:2022-01-0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1.13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考历史名词详解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中正指有名望的推荐官,人才的等级由他们评定魏文帝曹巫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正式设置九品官人法曹王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220 年)由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这一制度创始于曹魏,发展成熟于两晋,衰落于南北朝时期,废除于隋朝,随之科举制形成九品中正制:时期方式标准利弊魏晋南北朝推荐德才(其实按门第出身)、世家大族把持用人权,形成“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的局面九品中正制实行的原因与初期情况:九品中正制是沿袭了东汉乡里评议的传统,在战乱时期人士流移的条件下发展而来的,也是适应曹魏初期政治的特点而产生的1、东汉末年,代表中央政权的曹操有不少压制豪族名门浮华风气的举动曹操并非名门,其祖父是与名士对立的宦官集团中的一员不少名士很瞧不起曹操,与曹操政权对抗因此曹操必须压抑以清议名士为代表的地方豪族势力,如:破坏朋党交游便是其一举措但在战乱时期,曹氏政权还须依靠地方名士,因为他们在乡里有较高的声望,完全废除乡里评议是不可能的曹氏政权所能做到的,只是把清议纳入政权轨道,使名士与政权合作。

      这样以设立中正官专门执掌品第人物以备仕进参考的方式,代表“ 国家利益 ” 的政权便对地方名士取得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另一方面,地方名士的清议也便合法化,从而为其发展势力创造了条件以品第之法选拔官吏,始于曹操,且已成一制度但中正之名在史籍中是在曹丕任魏王之后出现的2、魏初之中正官,州为州都,郡国为中正郡中正由各郡长官推选,而且是现任官兼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曹氏政权的目的,即把易以形成朋党浮华之风的名士私家评议收归政府统管,由郡长官推选现任官兼任中正,职掌人物的品第中正品第人物,必须提供三个项目:一家世,一状,一品曹操由于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多次颁布唯才是举令所以在品第人物上,虽然家世是不能忽略的,但在初期,恐怕更重才学如宋书?恩幸传序: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 “ 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3、汉代选举已参考状状是一个人道德才能的具体叙述中正所作的状往往止一二句,是为总的评语品是根据家世和行状综合作出的评定品分九等,而一品是虚位,二品实已为最,初期二、三品仍属上品这里的品是“ 中正品 ” ,与官品是不同的魏初,中正定品尚重乡论曹魏初期中正以郡为基层,郡中正是真正发挥品第人物作用的,它们尚为地方士族所专控,而州都只不过总其议罢了。

      所以位居中央的豪门大族尚没能很好地控制中正制为其服务但在曹芳以后,情形发生了变化九品中正制的衰落: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完全是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选举权操纵在地方豪强之手,“ 爱恶随心,荣辱在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公无考校之实,私无告诉之意” 晋书?刘毅传由于这种选举制度严重地阻碍了广大民众进入政权的道路,所以在隋以后,随着门阀士族制度的崩溃,九品中正制也随之被废除,而代之以科举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