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大单元设计第三单元《物态变化》2.物态变化(双基过关)(解析版).docx
16页八年级物理大单元设计第三单元 物态变化2.物态变化知识点一、物态变化1.物质的三种状态:(1)固态:形状和体积固定,如钢铁、木头等2)液态:体积固定,形状不固定,如水、酒精、汽油等3)气态: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如氢气、氧气等2.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叫物态变化3.水的三态及变化: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如冰、霜、冰雹、雪等;液体,如水;气态,如水蒸气这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辨析:(1)物态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物质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2)物体只是形状发生改变不是物态变化3)物态变化通常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基础自测:1.(2022秋·全国·八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 叫做物态变化 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都会发生物态变化答案】 变化 温度【解析】[1]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之间一般还可以相互转化,温度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2.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其中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的是 。
答案】气态【解析】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一切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又不易形变的物态叫固态;物体具有一定体积但外形随容器而变,且易于流动的状态叫液态;若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均随容器而变,容器敞开时,物质粒子就逃之夭夭,这种状态就是气态,故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的是气态3.(2022秋·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中)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时,图甲、乙、丙为物理老师在黑板上依次写的板书1)在图甲中,若B为液态,可判断出A为 态;(2)根据图乙,可判断出B为 态;(3)根据图丙,可判断出C为 态答案】 固 气 固【解析】(1)[1]B为液态,A变为B需要吸热,说明A是固态,发生的是熔化2)[2]图乙,A吸热可变为B,因为物态变化都是可逆的,说明B放热可以变为A,又因为B放热可变为C,所以B是气态3)[3]图丙,C吸热可以变为A,C吸热也可以变成B,所以C为固态4.(2022秋·全国·八年级假期作业)雨过天晴,荷叶上散落着许多水珠,它们大小不一,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晶莹剔透,如图所示从物质的分类看,荷叶上的水珠属于( )A.晶体 B.固体 C.液体 D.气体【答案】C【解析】荷叶上的小水珠是液态的水,属于液体。
故选C5.(2022秋·湖南永州·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情景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A.一块铁放在炉子上烧红了 B.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C.玻璃杯被打碎 D.一瓶水,越喝越少【答案】B【解析】A.一块铁放在火炉中烧红了,温度改变了,但状态没变,仍然是固态,故A不符合题意;B.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C.玻璃杯被打碎了,玻璃杯发生了形状改变,但状态没变,仍然是固态,故C不符合题意;D.一瓶水,越喝越少,质量发生改变,但状态没有改变,仍然是液态,故D不符合题意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形状固定,体积不固定 B.水的三态是指冰、水和冰水混合物C.水的三态变化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D.只有水有三态【答案】C【解析】A.水是液态,体积和质量一定,形状根据容器的形状变化,故A错误;B.物质有三种状态是指固态、液态和气态,例如,水的三态是指冰、水和水蒸气,故B错误;C.水的三种状态与温度有关,当温度变化时,水可以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故C正确;D.除了水,其它物质都有三种状态,故D错误知识点二、熔化与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如冰化成水2.凝固:物质从液体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炽热的铁水冷却后变成各种零件3.熔化吸热(1)概述: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常用于制冷2)实例:夏天吃雪糕感觉凉快,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吸收热量4.凝固放热(1)概述:液体凝固时都要放出热量,常用于保温2)实例:冬天,北方地窖口放几桶水,目的是水凝固放热,使地窖中的蔬菜保存较长时间;人们研制一种颗粒状聚乙烯,掺进墙或地板的水泥中,通过材料的熔化和凝固,使房间温度保持在15-40℃基础自测7.(2023·北京平谷·统考二模)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纯铁柄勺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如图所示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升华 C.熔化 D.凝固【答案】C【解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铁化如水”是指铁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8.(2022秋·山西吕梁·八年级统考期末)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红、白糖加少许饴糖为原料将糖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用小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便完成制作,如图所示。
在糖画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熔化后凝华 C.先液化后凝固 D.先液化后凝华【答案】A【解析】让白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故是熔化;在石板上浇铸糖浆,等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糖画,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9.(2023·山东菏泽·统考模拟预测)“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的雏形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其中“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的描述,立春后冰河解冻,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答案】熔化【解析】冰河解冻是固态的冰逐渐变成液态的水的过程,是熔化现象10.(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用湿抹布擦冰箱内壁的霜时,抹布却被“粘”在了冰箱内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现象 ,发生这一现象时会 (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答案】凝固 放出【解析】[1][2]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因此湿抹布“粘”在了冰箱内壁上,是因为湿抹布上的水遇冷凝固为冰,此时凝固会放出热量11.2017年5月5日,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
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舱门件,3D打印的技术之一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凝固成型答案】吸收 熔化【解析】[1][2]钛合金粉末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即物态变化为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12.(2022秋·江苏常州·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制作冻豆腐鲜豆腐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水,在低温下,水逐渐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并 热量,水结成冰后有一定的体积,占据一定的空间,等到豆腐冻好以后,拿出冰箱,冰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变成了水,但是冰所占的空间却没变,因此豆腐会有很多孔答案】 凝固 放出 熔化【解析】[1]豆腐中的水在低温条件下凝固成冰[2]水凝固成冰,放出热量[3]拿出冰箱,当冻豆腐解冻时,冻结的冰熔化成水,属于熔化现象13.(2022秋·广东梅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节约用水,保护好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它具有其他物质没有的反常膨胀的特性,在温度下降至4℃~0℃范围内,水具有反向膨胀,随着温度的下降,水的体积反而 (选填“增大”或“缩小”)。
如图是在冰封湖面下的水温示意图根据图可知,冰层下接触冰的水的温度是 ℃;温度在4℃时,水的密度最 (选填“大”或“小”);(2)北方冬天气温下降至0℃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水在凝固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水结成冰后,它的质量 ,体积 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不变”)【答案】 增大 0 大 放出 不变 变大【解析】(1)[1] 一般物质,温度越低,体积越小因为水具有反向膨胀的特点,随着温度的下降,水的体积反而增大[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如图所示,冰层下接触冰的水的温度是0℃[3]因为在温度下降至4℃~0℃范围内,水具有反向膨胀的特点,4℃时,体积最小,根据可知,温度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2)[4][5][6]水从液态变成固态,凝固成冰,凝固是一个放出热量的过程;质量不随物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水结成冰后,它的质量不变,体积会变大知识点三、汽化与液化1.汽化(1)定义:物质从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汽化要吸热2.蒸发(1)概念: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2)蒸发的特点:①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③汽化速度缓慢;(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温度: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温度越低,蒸发越慢②表面积: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小,蒸发越慢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越小,蒸发越慢4)科学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5)蒸发吸热致冷:蒸发过程要吸热,可使周围的物体或环境的温度降低,所以蒸发有吸热致冷的作用3.液化(1)概念: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2)液化有两种方式:①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足够低的情况下都可以液化②压缩体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一部分气体液化3)液化的优点:使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4)液化要放热基础自测:14.(2023春·北京昌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A.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C.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 D.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答案】A【解析】A.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也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会加快液体的蒸发,故A符合题意;B.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控制了表面积,避免了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的影响,所以减慢了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C.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使蔬菜与外界隔绝,控制了表面积,减慢了蔬菜上方空气流动,所以减慢了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D.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降低了温度,控制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减慢了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15.(2023春·贵州·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生活中常会出现“白气”,对于在不同情况我们看到的“白气”解释合理的是( )A.深秋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河水汽化成水蒸气形成的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气”,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冬天人们口中呼出的“白气”,是人口中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舞台上出现的“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