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鲁人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 晋明帝数岁 学案2.docx
3页《晋明帝数岁》 学案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拓展阅读,分析《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及塑造方法 教学重点: (1)《世说新语》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难点: 体会《世说新语》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五、文言句式(1)坐元帝膝上(省略句)(2)明帝问何以致泣(宾语前置句)(3)告以此意(介词结构后置句)[文脉探究]1.针对“长安何如日远”的问题,晋明帝在不同的时间为什么做了截然不同的回答?【点拨】 对于这种现象,前人有多种解释,其中有一种解释普遍为大家所接受许多人认为,晋明帝第一次回答“日远”,是想表达对长安人民的抚恤之心,以及晋室有收复故土之心,故明帝有此回答但是,第二次明帝却见到君臣欢乐沉醉于宴会酒色之中,丝毫无雄心壮志收复故土的情形于是,明帝有“日近”的回答,用以表示对这种情形的失望,同时也有激励群臣收复中原的意思2.文章是怎样来刻画晋明帝这一人物形象的?【点拨】 侧面烘托从“元帝异之”“元帝失色”的神色变化中侧面烘托晋明帝的聪慧、机敏。
语言描写晋明帝前言“日远”,后说“日近”,对同一问题回答迥异,但理由充分,显示了晋明帝政治上不凡的见识3.从这个故事来看,晋明帝少时可以称得上“神童”,请结合文本分析他的过人之处是什么?【点拨】 神童大都想象力异常活跃,他们考虑问题时,常常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不同于一般幼儿,求异思维能力很强从本文来看,明帝始言太阳比长安远,次日又言长安比太阳远,两种答案截然相反,这肯定有他自己的道理,即:开始的回答因为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里来,后来的答案是因为“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不同的答案及其缘由,恰恰体现了明帝异于常人、异常活跃的想象力分析还可结合背景做深入剖析)4.“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常被后来的文人用作典故以表达情意,根据你的理解,它往往会表达什么样的意思?请举出一个实例来点拨】 用典就是运用典故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典故用得好,能使作品简洁含蓄,余韵盎然,用得不好,便会把作品弄得生涩晦暗,枯燥乏味此典多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就表现了作者为前途渺茫而黯然,故而表达了遥望京都长安如在天边一样遥远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