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英关税.docx
22页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材料一,中英关税 中英关税条约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英关税条约的主要内容 1 大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大英国全竟兼印度大皇帝因欲增进两国间幸有之睦谊,及便利推广两国商务贸易,为此决定缔结条约,简派全权代表如左: 大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简派: 大中华民国外交部长王正廷为全权代表; 大英国全境兼印度大皇帝为 大英国及北爱尔兰简派: 大英国钦命驻华全权公使蓝普森为全权代表; 两全权代表各将所奉文据互相校阅,均属妥善,议定条款如左: 第一条兹约定两缔约国现行条约内所有限制中国任意订定关税税则权之各条款一律取消;适用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 第二条两缔约国人民在中国或本约适用之英国各境内运入或运出货物,不得有何藉口使其完纳之关税、内地税或其他税项异于或较高于各本国或其他各国人民自同一产地所运货物完纳之税款 第三条两缔约国现行条约内所有限制中国任意自定船钞权之各条款,英国承认一律取消 关于船钞及与船钞有关系之一项事项,所有在中国境内之英国船只及在本约适用之英国各境内中国船只其所受待遇,不得次于任何他国船只所享受之待遇。
第四条本约须经批准批准文件应从速在伦敦互换,自两国互相通知批准之日起,本约发生效力 本约中英文字业经详加校对无讹,遇有意义不同之处,应以英文意义为准为此两全权代表将本约二份签字盖印,以昭信守 大中华民国十七年十二月二十日西历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在南京签订王正廷(印)蓝普森(印) 附件一(甲) 大英国钦命驻华全权公使蓝为照会事,关于 大英国大皇帝与大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本日签订之条约,拟请贵部长实本公使下列之见解: (一)在本约适用之英国领土内出产或制造并运入中国之货物,及在中国出产或制造并运入上述英国领土之货物,无论从何处运来,关于进口税、内地税、通过税及其有关系之事项所受之待遇,不得次于任何他国出产或制造之货物所受之待遇 (二)在中国出产或制造并运往本约适用之英国领土内之货物,及在上述英国领土内出产或制造并运往中国之货物,关于出口前所课之出口税、内地税、通过税及其有关系之事项所受之待遇,不得次于运往任何他国之货物所受之待遇相应照会贵部长查照为荷须至照会者 右照会 大中华民国外交部长王 蓝普森(印) 西历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乙) 大中华民国外交部长王为照复事接准 贵公使本日照会内开关于大英国大皇帝为大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本日签订之条约,拟请贵部长证实本公使下列之见解: (一)在本约适用之英国领土内出产或制造并运入中国之货物,及在中国出产或制造并运入上述英国领土之货物,无论从何处运来,关于进口税、内地税、通过税及其有关系之事项所受之待遇,不得次于任何他国出产或制造之货物所受之待遇。
(二)在中国出产或制造并运往本约适用之英国领土内之货物、及在上述英国领土内出产或制造并运往中国之货物,关于出口前所课之出口税、内地税、通过税及其有关系之事项所受之待遇,不得次于运往任何他国之货物所受之待遇等由; 本部长认为贵公使之见解并无错误相应照复贵公使查照为荷须至照会者右照会 大英国钦命驻华全权公使蓝 王正廷(印) 大中华民国十七年十二月二十日 附件二(甲) 大英国钦命驻华全权公使蓝为照会,关于本日大英国大皇帝与大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签订之条约,本公使代表坎拿大、澳大利亚、纽丝纶、南非洲、爱尔兰自治邦各政府及印度政府向贵部长声明: 大英国大皇帝自本约发生效力之日起,将各该政府按照现行条约内所有任何限制中国自定关税税则及船钞数目权之各条款所享之权利放弃之并向贵部长声明大英国大皇帝更将其关于纽芬兰、南罗得西亚及非自治之各殖民地暨保护国所有上述之权利亦行放弃兹本公使乐予接受大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声明在上述大英国大皇帝辖境内之任何部份或统治下之任何地方,或属大英国大皇帝主权下之任何地方,或在大不列颠及澳大利亚、纽丝纶、南非洲各政府行使委任统治之任何地方,对于中国境内出产或制造之货物所予待遇,不异于任何他国出产或制造之货物时,则中国对上述各该地方内出产或制造之货物亦给予最惠国之待遇;并乐予接受大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声明在上述各地方出产或制造运赴华境之货物所受待遇,不异于运赴任何他国货物所受之待遇时、则在中国境内出产或制造运赴上述各地方之货物其在出 口前所纳之出口税、内地税、通过税或关系上述各税之一切事项,亦给予最惠国之待遇。
相应照会贵部长查照可也须至照会者 右照会 大中华民国外交部长王 蓝普森(印) 西历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乙) 大中华民国外交部长王为照复事,准 贵公使本日照开: 大英国大皇帝将在坎拿大、澳大利亚、纽丝纶、南非洲、爱尔兰自治邦各邦政府及印度政府按照现行条约内所有任何限制中国自定关税税则或船钞数目权之各条款所享之权利,自本日大英国大皇帝与大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签订之条约发生效力之日起予以放弃一节,本部长业经阅悉;又大英国大皇帝将关于在纽芬兰、南罗得西亚及非自治之各殖民地暨保护国所有上述之权利予以放弃一节,本部长亦经阅悉;兹本部长代表大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向贵公使声明,所有在上述贵国大皇帝辖境内之任何部份或统治下之任何地方,或属贵国大皇帝宗主权下之任何地方,或在大不列颠及澳大利亚、纽丝纶、南非洲各政府行使委任统治之任何地方,对于中国境内出产或制造之货物所予待遇不异于任何他国出产或制造之货物时,则中国对上述各该地方内出产或制造之货物亦给予最惠国之待遇本部长又代表大中华民国国民 福州市XX—XX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满分:1OO分;完卷时间:90分钟) 提示:答案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都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
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XX年福州屏山地铁站考古现场发掘出西汉时期闽越国宫殿遗址专用品“万岁”当(图 1),还发现三口汉代水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汉初福州地区仍实施分封制 B.“万岁"瓦当是我国出土的最早青瓷 C.瓦当上的字体是当时流行的楷书 D.汉代使用水排获取井水 2.秦汉时期战争与先秦时期相比,北方地区战争次数大幅下降,而四川、江西、云南却由原来的6次、1次、2次分别增至36次、8次、 11次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C.政治中心迁往南方 D.国家长期分裂,战乱不已 3.“东汉都城洛阳的中心有草市,市场内高耸的会馆对门是一家瓦肆,楼内人们杯觥交错以东汉时期的史实为判断依据,这段描述中错误有 A.二处B.三处C.四处D.五处 4.晋代文学家左思在《咏史》诗中写道:“世胄(世家子弟)蹑(登)高位,英俊沉下僚地 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而唐代诗人刘禹锡则在《乌衣巷》中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瓦解B.宰相制的终结 C.科举制的确立D.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高三历史一1一(共8页) 5.下列图示与解析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6.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
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A.太平天国运动B.民族工业兴起 C.新思想的萌发D.维新变法运动 7.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形成这一“高潮"的主要背景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B.“实业救国”呼声高涨 C.抵制日货运动的掀起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8.1929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泉,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西方法律开始传人中国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C.大公报属于政论性报刊D.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9.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在设计《辛亥革命在福州》展览时,计划分为四个板块:①《辛亥革命的社会背景与革命前夕的福州》②《黄花岗上的英烈》③_______④《中山莅榕、八闽生辉》下列符合第三板块主题的应该是 A.《四川保路风云激荡》B.《武昌首义福州光复》 C.《约法颁布民国荣光》D.《提倡国货福州先行》 高三历史一2一(共8页) l0.1919年l2月陈独秀在《实行民治的基础》中写道:“我们现在要实行民治主 义,是应当拿英美做榜样。
l920年9月他在《谈政治》中提出:“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的地位,德莫克拉西(民主)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的专有物"这表明陈独秀 A.坚持资产阶级民主派立场B(来自:写论文网:材料一,中英关税).成为五四运动领导人 C.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D.倡导成立中国共产党 11.1986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电影(图2)轰动海内外台湾领导人蒋经国在看过这部电影后不久,调整了大陆政策,同意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这部电影表现了 A.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七七事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 C.中共在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 D.中国军队取得抗战的首次大捷 12.老照片是尘封的历史图3和图4共同见证了新中国 A.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组成B.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D.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 l3.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领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点到面;就能够引导农民群众——在开始是一部分,随着将是大部分,而最后将是全部——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此决议目的是. A.动员农民打土豪分田地B.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C.鼓励农民加入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人日本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
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 A.古巴导弹危机B.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D.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破 高三历史_-3一(共8页) l5.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外交关系新突破的关键因素是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的解冻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l6.1993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团结奋进》,总结了过去的一年社论写到:“这一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对如何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的道路继续前进,作出了明确而有力地回答",这个回答是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B.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l7.“我将根据公民大会及500人会议通过的法令规章投票至于无法可循的案例,我将尽我所能作最佳判决,不偏不倚"这段誓词的宣誓人任职于古代雅典的 A.公民大会B.五百人会议C.陪审法庭D.十将军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