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下册美术13、诗配画教案.pdf
3页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13、诗配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用水墨画的方 法画出诗的内容,表现诗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复习用笔用墨基础知识,巧用笔墨技巧,理解诗意, 用水墨画的形式来创作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优秀的祖国传统文化,体会诗画 同源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用水墨画的方法画出诗 的内容,表现诗意 教学难点:学生能展示出对诗意的理解和水墨画的表现力,诗画二者巧妙 结合,创作出难忘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收集诗配画的优秀作品和古筝音乐磁带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各种题材的古诗资料、中国画;准备颜料、墨汁、 毛笔及水罐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示范创作山水画稿,学生欣赏时考虑两个问题: 其一,可以用哪句诗来形容老师的画稿? 其二,老师用毛笔在纸上画画有哪些动作? 2、用四尺整张的宣纸挂起来, 拿起一个斗笔, 整支毛笔先在清水里洗一下, 然后稍微刮去些毛笔上的水分笔尖蘸墨,在一个白磁盘上轻轻地拍一拍, 舔一舔,感觉到毛笔笔尖浓,笔肚稍淡,笔根是清水状时就已经是调好毛 笔了。
(这个环节老师边讲边示范,让学生拿支笔和老师一起操作) 3、这是画好水墨画最为关键的一步,为画面墨分五色做准备,也就是俗称 的用墨法 落笔前应该是立意在先想好画什么,画在什么位置,可以用手指在宣纸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上比划一下,考虑好了就可以大胆落笔了同学们一定在等着看老师到底 要表现什么画面了吧,下面就大胆简洁地来表现一下(经营位置,胸有成 竹,大胆落笔) (老师示范,学生欣赏) 表现画面时,提按、块面、线条、浓淡、枯湿、疏密、对比等效果出现时 边画边讲,首先放得开,集中思想全身心的投入到画面的表现中作品如 潮从心中涌出,短短数分钟犹如一个乐队的指挥有情感,有节奏 (吸引学生目光,激发兴趣) 放下毛笔,仔细欣赏老师画作,想象一下用哪句诗句最能形容老师的作品 (学生回答: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同学们是从哪里看出 “飞 流直下三千尺”的?(画面构图独特,意境深远,联想后产生)老师顺手 把这句诗提在画面合适位置,也就是落款落款是我国传统书画的特殊表 现形式,起到记录,画面补白以及提升画面意境的作用 由画想到诗句,其实老师在创作前是想好这句诗句的,围绕这句诗句来构 思和大胆表现,这就是传统的诗配画。
4、板书课题: 13、诗配画 二、讲授 1、铺垫:复习水墨画用笔用墨的基础知识,按照刚才老师蘸墨的方法在一 张小宣纸纸上勾线,点剁块面,大小不同点的表现,仔细欣赏墨色是否有 浓淡变化,在水墨的基础上添点颜色,看看是否有色墨相互晕染产生的特 殊肌理效果看看毛笔没有水分画出来的线条又是怎样的,和一开始湿湿 的线条有何区别?(学生练习3 分钟,重在重温笔墨技法效果) 2、新授 (1)一起带领学生背诵脍炙人口的古诗锄禾你联想到怎样的一个画 面?(学生描述)这首诗写景的诗句是前两句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辛勤 劳作的农民形象学生带上草帽表演,拖把代替锄头) 一起来欣赏课本中儿童水墨作品锄禾 ,让学生看看,这样的画面意境同 学们都是理解的!作品的构图也很有意思,一个带草帽的老农占据了画面 的主要位置,主题突出,看得出绘制这幅作品的小朋友是对诗句深入理解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的基础上来大胆表现的 (2)同学们一起读村居来体会这首诗的意境,想一想这首诗中描绘了 哪些东西?(学生回答)若你来画准备画些什么内容?这些东西是否体现 出村居这首诗的意境? 通过范作感受通过描写景物,寓情于景,借物抒情的传统绘画表现方法的 介绍,进一步阐述“诗配画”的异曲同工之妙。
(3)欣赏水墨画作品渭城曲 ,体会当代水墨画大画家傅抱石根据这首 诗创作的水墨画作品仔细欣赏画面中的景物分别和这首诗中哪句诗句对 应?通过这一环节重点讲解,充分感受传统水墨画借物抒情、借物喻人、 借物言志的艺术特点!感受诗意的同时感受画家水墨画的技巧和韵味也 欣赏小朋友根据这首诗创作的画面,虽然各有特色,但是大画家傅抱石作 品中的层层积染,水墨淋漓的艺术气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4)欣赏课件中大师的诗配画作品,学生等根据古诗创作的水墨画作品, 体会巧用笔墨,合适的表现素材,结合诗意表现出的学习要求拓展学生 视野,提高对这类绘画的认知度 ) (5)一起诵读一些借物抒情的诗句,看看里面描写的是什么?若我来创作 画面怎样来组织素材?素材放在画面的什么位置?赏读理解诗句意思的同 时帮助学生建立画面框架,运用纯水墨或者彩墨画的方式创作作品 (6)学生练习,老师巡回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共用一套书画材料, 也可以有更多的地方用于画画) (7)作业展示,师生互评 (一般选择有个性的,笔墨变化丰富的,构图 有特色的,诗画结合意境较好的作品来欣赏,老师适当提出修改意见 三、作业要求 分两个层次进行: 第一次练习是复习笔墨技巧,现场熟悉工具材料为主。
第二次是在理解诗意,有把握的情况下进行创作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