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体时代媒体政治形影不离.doc
4页新媒体时代媒体政治形影不离摘要:技术的不断变革使媒体传播发生深刻的革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正经历着从传播方式到内容的双重变化新的传播方式使新媒体展现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对于民众生活、社会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从“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充分联动,到“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微博发挥的重要作用,新媒体所具有的强大传播功能和舆论影响力,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政治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从新媒体对民主政治的影响以及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下民主政治建设两方面进行论述关键词:新媒体、政治、民主、影响正文: 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政治,有政治的地方就有传播何谓政治?孙中山说: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自然而然,只有得到民众的认同,政治活动才能够顺利开展而在如今媒体时代想要获得民众认同,与媒体结合,牢牢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是必不可缺新媒体的出现,为公民的自由表达和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渠道新媒体所承担的参与传播的渠道作用,使之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社会公共领域,促进社会思想的流通与社会表达的沟通,推动着中国的民主政治向纵深发展一、新媒体对政治的影响 新媒体以其便利性和互动性,正在成为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的新途径。
新媒体在增进公民参与、推动政府治理模式转型、强化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培育公民社会成长以及构建新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方面具有明显而独特的作用网络问政在中国正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网络问政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广度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 ⒈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 互联网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渠道,逐步成为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加顺畅,为民众表达意愿和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决策制定提供了快捷的渠道,为公民更好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提供了条件,也为更好地推动社会民主政治进展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民意直通车 互联网正在逐渐成为消解大众不满情绪的解压阀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解压阀的功能逐渐被以互联网和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所取代特别是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人们利用,或者网络媒体,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缓解恐慌情绪,或者利用新媒体交互性与开放性,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怒,从而满足心理上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社会解压阀”的作用,可以缓解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压力 ⒉媒体成为独特的舆论放大器 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的便携性使信息传播打破了时空障碍。
作为离人最近的传播工具,已经被很多使用者内化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人们许多时候是通过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特别是在危机事件中,受众对人际传播信息的需求比在日常生活中要高出很多的人际传播模式实际上是人借助这种媒介,延伸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媒体提供的个性化信息,使用户具有高度互动性与参与性的传播模式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人人皆可为传者的前提,决定了传播信息主题的多样性与信息的海量性传播信息不断糅合进传播者的主观意念,使得信息不能够按照既定的规则或者逻辑发展下去,而是以某一关键词为中心,发出另外许多话题,从而造成信息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更强,传播效果也更显著信息的传播过程即从一点出发,以关键词为节点,从中不断转移到另外的焦点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媒体传播点对点的精准性与及时性,决定了信息在每一个传播节点,都可以被全面而准确地发送,并进行及时的交互与反馈,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媒体独特的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传播模式中,传播主体的权威性,实现了传受双方对于信息接受和传播的对等性多个传播主体的出现,使得信息节点中的每个人都能深度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因此,媒体的传播是一种高度整合的社会性传播 ⒊微博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工具 微博迎合了即时网络的发展趋势,缩短了从信息源发布到信息传播的路径和时间,从而实现了信息传播的零时间。
正是因为即时性保证了瞬时传播,高度的互动性才成为可能交互性使信息接收者在传播活动中的地位得以极大提升网民通过微博真正实现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感想,其参与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从国家大事到民计民生,从政治改革到文化创新,从医患矛盾到城管治理,网友可就任意感兴趣的事件或话题提供事实素材或发表意见,这些信息通过微博网络的指数扩散,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他人的反馈这样的机制不仅刺激了发表者的积极性,更赋予了公众更多可以自由选择的议题 微博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资讯内容与资讯获取的便利,促使我们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微博也带来了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之间的更多互动,甚至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传播、表达的媒体平台,微博为社会与民主的进步搭建起更广阔的平台,成为更多人“参政议政”的有效通道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生成、存在与传播方式,不断对既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现如今,新媒体已成长为社会动员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开放性与匿名性,给新兴的网络民主提供了平等的行动机会与空间由于低成本、高效率、便捷度高的政治参与渠道的存在,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均能通过网络,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与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借助新媒体舆论,代表着不同利益群体的各种声音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社会基础二、新媒体时代下民主政治建设新需求1.开放与民主是新媒体时代政府适应社会的需求 新媒体时代,是全民提供线索的时代,民众关心并调查政府在做什么,官员遭遇全面监督和直接批评成为一种常态新媒体的政治参与,使现行的政府运作方式受到巨大的冲击冲击是革命性的,政府必须用最快的速度应对旧有的管控方式和思维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需求但一些地方、部门在执政理念、方式上依然十分落后和僵化有的官员“本能”地将网民的实情直陈当作“谣言惑众”,有的部门对体现民间疾苦的尖锐呼声不能积极对待,敷衍塞责,个别地方政府不但不重视和积极回应网民声音,反而采取打压姿态,和网民大唱对台戏,明目张胆地压制民意在新媒体时代,采取压制的手段是危险的,当权利意识和民主诉求不断积聚,在一定时间内突然迸发,其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可能会超过一个社会的承受能力,从而使一个国家陷入政治不稳定在新媒体时代,采取堵的办法也是没有用的只有公开和透明才是消除网络谣言取得民众信任最好的方法蒋兆勇认为,控制型社会官僚体制调整起来非常困难,这是一种体制性迟钝但新媒体的发展,将迫使政府部门不得不日益透明化并改变行政方式。
这一趋势几乎难以逆转在新媒体时代,政府官员要重新学习如何执政不仅要转变管理理念,重视并善待网络媒体,还要认真学习网络知识,掌握使用网络的基本技巧和与网民沟通的基本方法,消除网络恐惧症,避免采用堵的方法和远离的态度2.转变管理观念,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 由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日益加深,加之新媒体自身巨大的影响力,新媒体舆论没有局限在自身媒介形式的影响力之内,而是透过传统媒体影响到整个社会舆论新媒体舆论的关注热点同整个社会舆论的关注热点高度重合新媒体舆论是社会舆论的发生、发展的重要阵地,也是社会舆论的重要表现形式由此,新媒体成了公众监测整个社会环境的新通道在新媒体平台上,任何一种声音都能进行自我表达,任何一个人也能追踪关于特定议题的舆情发展状态鉴于此,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创新管理观念,主动利用好这一了解社情民意的新渠道3.加强新媒体舆论管理法制化建设,打造公民有序参与的网络环境 完善新媒体舆论的法律法规建设就是要在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情况下,有效地规制网络上的言论行为,防止其侵犯公民合法权益或社会公益,这是当前我国政府推进新媒体舆论管理的当务之急要建立健全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各项法律法规,实现新媒体虚拟社会法制化的建设与管理。
要加强新媒体管理中网络犯罪、个人隐私保护等相关方面的立法,为虚拟的社会管理提供明确的法律约束机制要认真贯彻执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新媒体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监督共同起作用,打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媒体舆论法制化建设的过程中,公民的法律意识也必须随之提升新媒体舆论的法制建设离不开每个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公民不仅要能遵守新媒体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要求,还要能够以自身的力量推动新媒体舆论法律法规的制定每个网民都有义务配合新媒体舆论的法制化建设一方面要积极推动立法建设,另一方面要遵守法律法规,维护法律的尊严新媒体的发展,为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供了新渠道互联网所搭建的民意平台,建立起一种新的协调机制重视并利用好这种协调机制,对于落实共建共享,集中民智民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建构一种新型的公共关系,提升整个社会的政治文明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