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第一轮复习细胞的增殖(课堂PPT).ppt
82页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 细胞的增殖1考点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基础知识整合】 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 ,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 ,所以 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 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的 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越小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核DNA细胞新陈代谢强时体积是趋于大还是趋于小?2【知识拓展】 细胞大小和物质运输的关系 1.探究实验 (1)实验原理 酚酞遇NaOH呈紫红色 琼脂块大小模拟细胞大小 物质扩散体积与总体积之比表示物质运输效率 (2)实验过程制备琼脂块:3块边长分别为3cm、2cm、1cm的正方体浸泡:质量分数为0.1%的NaOH溶液,10 min切割:捞取、用纸巾吸干水分,平分两半测量记录计算(S4r2V4/3r3)3(3)结果讨论从琼脂块的颜色变化可知NaOH扩散到多远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说明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相同的 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2.实验结论 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交流的面积相对越小,所以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4【典例精析】 【例1】下表是细胞生长前(阶段1)和后(阶段2)的一些数据,据表和相关知识,下列关于细胞生长前后发生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长度(um)直径(um)壁厚度(um)细胞体积(um)液泡体积(um)阶段12624212600600阶段2363302336000273000A.细胞生长前后的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变大B细胞生长前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细胞生长前后液泡体积显著增大D细胞生长前后细胞壁没有发生任何变化C5【考查类型】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同时综合考查遗传及细胞的成分等知识。
解析】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4r2r3,由此看出,细胞直径增大,则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值变小;由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生长过程中有可能引起遗传物质改变,但前提是环境改变,如果环境不变,则发生突变的可能性很小,至于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这里根本不存在;细胞生长前后细胞壁厚度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不等于细胞壁的成分不变方法归类】本题的关键在于弄清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及计算方法 6【例2】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细胞体积(x)与细胞相对表面积之间关系(细胞相对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为y)的是( )【解析】根据细胞体积与相对表面积之间的关系可知,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就越小,但不会为零,所以B、C、D均错A7二、细胞增殖繁殖遗传减数分裂1意义:生长、发育、_和_的基础2方式(真核生物):有丝分裂、_、无丝分裂原核生物能进行有丝分裂)三、有丝分裂1本质:核 DNA 复制一次后,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2意义遗传性状亲代细胞内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使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_的稳定性83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_,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_开始为止DNA蛋白质4过程(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加倍不变图像时期分裂间期主要特点染色体复制(_复制和_合成),结果是 DNA 数目_,染色体数目_;耗时最长9_、_消失;_和前期中期_出现;染色体散乱分布在_中央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_上(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纺锤体纺锤体赤道板核膜核仁染色体10着丝点_,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期末期成为独立的染色体,染色体均分并移至细胞两极,染色体数目_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与核仁重新出现;形成两个子细胞分裂加倍11细胞周期表示法: 圆周法(如右图):乙甲为分裂间期,甲乙为分裂期。
线段法(如下图):图示包含三个细胞周期(AC、CE、EG),每个细胞周期分两个时间段,分别是较长的分裂间期(AB、CD、EF)和较短的分裂期(BC、DE、FG)细胞周期12坐标图法(如下图):AE或EI为一个细胞周期BC、FG表示DNA复制AC或EG可以表示分裂间期 特别提醒 每个细胞周期必须以间期为起点不同生物、同一生物不同组织,其细胞周期长短不同13柱形图法(如下图)B 组 DNA 含量在变化说明处于复制 DNA 时期;C 组 DNA已经加倍说明处于分裂期;分裂间期时间长,A 组细胞数目最多,处于分裂间期14ABCDEF思考1:上图有几个细胞周期?甲乙甲 乙乙 甲甲 甲乙 乙思考2:以下哪个过程可表示为细胞周期?注意:准确理解“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分裂间期长,分裂期短15细胞分裂能力与细胞分化程度成反比,早期胚胎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成熟的细胞一般不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减数分裂不具有周期性间期时间约占整个细胞周期总时间的 90%95%,因此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绝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不同生物的细胞周期长短不一,但间期时间都比分裂期长。
16【典例 1】下图表示某动物体细胞(含 4 条染色体)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 f 的变化方向有两种可能,一种如图所示,另一种将分化形成组织B细胞中含有 4 条染色体的时期是a、b、dC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受温度影响D从 b 到 b 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17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图形:图中的 a 时间最长,是分裂间期;b、c、d、e 为分裂期第二步分析选项:分裂完成的细胞 f 可能继续增殖或暂不增殖,也可能永不增殖,而继续分化形成体细胞;只有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才加倍成 8 条,其余各时期都为 4 条;不同生物的细胞周期不同,细胞周期主要与生物特性有关,温度可以影响 DNA 的复制;细胞周期是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也就是从 ff 为一个细胞周期答案A18考点对应练1下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 4 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对植物 ab 段的生理活动没有影响B图中的 bab 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C甲图的 ba 与丙图的 ba 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D从 ab,由于 DNA 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解析:图中的 aba 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C192(易错)下列选项中,两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可呈周期性变化的是()BA蛙的红细胞与淋巴细胞B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杂交瘤细胞C人的胚胎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D牛的精细胞与精原细胞解析:具有细胞周期的细胞,其染色体数目才可呈周期性变化,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杂交瘤细胞有连续分裂的能力;淋巴细胞、胚胎干细胞、精原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而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人的成熟红细胞及牛的精细胞是高度分化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2021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识记口诀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中心体复制成两组染色体呈细丝状的染色质状态,每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就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合成了大量的蛋白质;时间比分裂期长很多细胞有生长现象考点高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联系22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识记口诀前期“两出现两消失”两极纺锤丝纺锤体两组中心粒星射线纺锤体染色体由细丝状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排列散乱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逐渐消失续表23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识记口诀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均有纺锤丝(或星射线)牵引,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观察染色体最佳时期续表24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识记口诀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变成子染色体,在纺锤丝(或星射线)牵引下向两极移动纺锤丝(或星射线)缩短,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续表25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识记口诀末期“两出现两消失”细胞板细胞壁分割细胞(质)细胞膜中央内陷缢裂细胞(质)纺锤体消失染色体变成细丝状染色质核仁、核膜重新出现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续表26赤道板与细胞板的辨析赤道板是垂直于纺锤体中轴的横切面,实际上并无细胞结构存在;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这个平面上。
细胞板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由来自高尔基体上的囊泡汇集在赤道板位置上,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板状结构27细胞器时期作用线粒体整个时期供能(DNA 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分开、纺锤丝收缩、细胞壁形成等)中心体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动物、低等植物细胞)高尔基体末期合成多糖类物质(纤维素),参与合成细胞板再形成细胞壁(植物细胞)核糖体整个时期,但主要是间期合成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和细胞内蛋白质参与有丝分裂的细胞器及其作用28【典例 2】下图是同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图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 6 个 DNA 分子D图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29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图形:从染色体行为判断各图所处的时期,图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末期、后期、中期第二步分析选项: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 DNA 存在于叶肉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其中细胞核中含有 6 个 DNA 分子,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含有少量的 DNA;基因重组发生在真核细胞进行有性生殖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答案B30考点对应练3右图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后880(1)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期2)此时该细胞有_条染色体,有_个 DNA分子,_条染色单体3)此细胞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内染色体数是_条431(4)、两条染色体称为_染色体5)、两条染色体在分裂之前称为_,是经过_期复制形成的姐妹染色单体间赤道板(6)此细胞继续发展,将在_位置出现_,逐渐扩展成为_,最终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壁同源细胞板324(易错)(2011 年淄博模拟改编)有丝分裂末期,在植物细胞中央出现了细胞板,最终将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下列有关细胞板与赤道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细胞板的形成与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结构有关B细胞板主要由纤维素、果胶等物质构成C赤道板出现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板的结构与赤道板相同解析:细胞板在分裂末期细胞中央部位,有具体的细胞结构;赤道板则没有具体的细胞结构33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数2N2N2N4N4N2NDNA 数2C4C4C4C4C4C2C染色单体数04N4N4N00同源染色体对数NNN2N2NN染色体组数222442考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等数目的变化规律(以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为例)1数目比较342.坐标图353有丝分裂过程中核 DNA 数与染色体数变化坐标曲线的分析36(1)染色体数变化:AB 段表示间期、前期、中期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BC 段表示进入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CD 段表示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两倍,由于末期子细胞未形成前,两套染色体仍在一个细胞中,所以 CD 段包括后期和末期;DE 段表示子细胞的形成;EF 段表示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
37(2)核 DNA 数变化:间期 ad 段可分为三个阶段:ab 段表示进入间期后,DNA 分子复制前;bc 段表示 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cd 段表示 DNA 分子复制完成de 段表示前、中、后、末期核内 DNA 分子数为正常体细胞的两倍;ef 段表示随着两组染色体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子细胞中核内 DNA 分子数目也恢复正常3)实线与虚线重合说明染色体DNA11,即不存在染色单体;不重合之处表示存在染色单体cd 段中染色体DNA12,表示每条染色体上有 2 个 DNA,即有两条染色单体38染色体的组成染色体的组成、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及应用计算染色体的数目时,以染色体着丝点的数目为依据有一个着丝点,就是一条染色体图中复制前后(A、B)均为一条染色体39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关系未复制的一条染色体上无染色单体,有一个 DNA分子;复制后的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 DNA 分子,分别位于两条染色单体上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续表40应用续表广义用法:不用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