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doc
7页德育论文关于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作者姓名:邹建琼工作单位:长寿区万顺中心校联系:15922754676关于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德育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学校是落实这个重要任务的主阵地但是,在农村小学德育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下面就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肤浅认识作一探讨一、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分析(一)教师对德育教育价值认识上比较狭隘,思想认识不容乐观有许多教师把德育片面地视为对学生的意志与行为的限制与规范特别是学校里年龄在40岁以上的教师,他们对德育的认识大多数都是片面的,他们认为德育就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体现,只要学生上课规规矩矩,遵守课堂纪律,下课不违规违纪,那这个班的德育工作就做得好,他们对德育的内涵了解远远不够还有的教师认为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就只是针对学生的要求,却忽视了教师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指导者和传授者,也是学生思想灵魂的铸造者和传播者,教师也应模范地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从平时的了解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以身示范、严格要求,在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二)德育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手段方法比较单一长期以来,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一直主要采用灌输法,即把一些具体的相对固定的道德原则和美德灌输给学生,并通过训练、榜样、惩罚、考试等方式巩固和强化灌输的内容,这虽然对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方法简单、生硬,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影响教学效果德育教学方法不同于其他的地方就在于它必须保持教学过程和学生修身过程的相统一德育教学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接受和内化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德育过程中不可以真理自居,而应平等参与学生讲座与交流,然后通过启发和入情入理的商讨、讲解,引导学生接受并形成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德育课作为一门育人课程,如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思考和接受是毫无效果的三)目前的农村小学德育现状普遍存在着重经济、保稳定、轻德行的现状德育教学一般情况都是简单且不费经济的进行一些空话、教条的传授,很少与实践相结合,未做到言行有果学校的德育工作只凭书本教材,很少挖掘利用其他资源、营造德育环境少部分是因为学校领导根本就没有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大多数是因为领导怕出安全事故,对他的职位有影响;还有一些领导是为了少花经济,节约开支。
所以造成学校的学生实践活动非常非常的少,严重影响德育的落实四)因家庭环境的影响,读书是为了以后能挣钱过好日子与读书无用仍在延袭危害部分家庭,造成对孩子的教育误区在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都是跟着婆婆爷爷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挣钱由于孩子跟着年岁较大的、读书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上过学的婆婆爷爷或外公外婆,因此他们对孩子的各方面的培养和思想道德的教育是可想而知的有不少家庭还存在着读书就是为了以后能挣钱,过上好日子的指导思想,因此,对孩子的希望值寄予很高,总希望孩子读书成名,走仕途经济之路还有的家庭因为农活太多,家长起早贪黑,能做到让孩子生活起居有规律都难,更别说对孩子其它方面的教育了因为教育太少,孩子变得很自私、懒惰,图享受,他们根本不知道父母长辈的艰辛,也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更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学习记得在一次语文课上,学《朱德和母亲》一文时,我问了孩子们以下几个问题:①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大多数的孩子都说为了以后自己想当什么或想干什么或为了过上好日子而读书②在家里经常帮助大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比如扫地、洗碗、烧火、洗衣服的请举手全班41人只有6个人举手③在家里看书、做作业不需要大人督促,自己能主动学习的请举手。
41人只有12人举手当时真的让我大吃一惊,这难道不是德育教育的失败吗?(五)社会对学生思想状况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日趋明显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左右着学生的价值取向;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学生头脑中的地位越来越脆弱,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可见小学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二、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应对措施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使德育工作在“加强中改进,在改进中加强”,结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正确处理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首要的地位德育教育应该列为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应该引起校方领导的重视,将其统筹安排,全权规划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德育的外延扩大了,德育与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更密切了,但如果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单纯地理解为搞一些活动,进而用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取代小学德育工作,那么,小学德育就有可能被淡化 (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只有认识清楚,才能把做好德育工作作为自觉的要求和行动的指南在加强德育,努力使“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中,教职工普遍存在两种想法:其一,德育是软任务,难见成效,往往说说重要,忙时不要其二,认为现实社会的影响,德育的力度和效果以及德育水平不如过去,容易留恋以往的德育因此,对教职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极为重要的 (三)在实施德育的内容上要具有一定的广度一方面,在德育常规中我们加强领导,加强管理在德育框架上,我们努力做到责任到岗、岗位到人明确以遵纪守法、诚实关心他人、热爱等为小学基础道德内容一方面,我们注意抓住契机,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使德育教育寓于活动之中更为重要的一方面,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应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四)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以促使和保证人人都能努力成为德育工作者加强小学的德育,关键在于有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我们一方面努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学知识、学理论、学技能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规范的,教师首先要规范,以教师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另一方面,要加大检查和考核的力度,开展文明班级、文明教师、文明学生的评比,把德育效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学期考核两次,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以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成为现实。
五)为德育行动呼吁适当的活动经费,以便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提高实施效率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变革的社会,各种文化信息纷繁复杂、瞬息万变,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飞速发展,打破自我封闭,建立开放型德育模式成为必要和可能为此,学校除了课堂上的渗透、报告宣传的模式,还要积极采取各种现代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德育功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大德育的信息注入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正确区分、辨别、选择和吸收多种社会信息的能力有经费作保障,各种德育活动的开展就要放手得多六)提高认识,加大家庭、社会和学校德育形成作用的宣传力度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是小学德育工作能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当农村小学应对目前学生家长多数在外的现状时,应摸索出与时代相适应的联系形式,如建立学生家长通讯簿、家访等方式,多与家庭沟通,摸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不良苗头,与家庭一起纠正其不良风气与此同时,小学要善于利用社会上思想道德风范的先进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也要善于运用社会上的反面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只有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各种形式的联动体系,小学德育工作才可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