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习题:第四专题 兰亭集序 word版含答案.doc
11页兰亭集序一、基础夯实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 毕:都少长咸集 咸:都B.极视听之娱 娱:乐趣趣舍万殊 趣:同“取”C.茂林修竹 修:修剪修短随化 修:寿命长D.若合一契 契:符契亦犹今之视昔 昔:过去解析:C 第一个“修”应为“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B B项,都是“虽然”的意思A项,介词,在/介词,对;C项,成为/是;D项,介词,把/介词,因3.下列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C.天朗气清,惠风和畅D.齐彭殇为妄作解析:C A项,“贤、少、长”形容词作名词;B项,“一”数词的意动用法;D项,“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或取诸怀抱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俯察品类之盛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解析:B “感慨”古今同义,都是有所感触而慨叹的意思。
5.对下列句式特点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倒装句)B.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句)C.受制于人(倒装句)D.仰观宇宙之大(定语后置句)解析:C 不是倒装句,是被动句6.对课文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是作者为他和名士们在山阴县兰亭举行聚会所写的诗而作的序,是一篇诗序B.首段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事由,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和与会人的快乐C.二、三段由快乐转为悲伤,抒发了作者由兰亭聚会引发的人生盛事不常而流年易逝的感慨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语言清新自然,简洁雅致解析:B “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错误 7.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C.魏晋时期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献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解析:B 《兰亭集序》是诗集的序言,不是赠序8.名句默写1)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的语句是:“ , , , , ” (2)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 ; , ” (3)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 , , ” 答案:(1)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2)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3)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B.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C.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D.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解析:A 注意“比……当……”的句式特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家族观念很浓,通常会追溯到曾祖父,有共同曾祖父的从兄弟的孩子,称为从子B.太尉,秦汉时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C.《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战国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影响D.骠骑将军,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为之,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东汉各代沿置后,有时加“大”,可称“骠骑大将军”解析:C “战国”应为“春秋”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解析:D “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应为“王述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怨恨”应为“遗憾”恨”古代应该是遗憾的意思而不是怨恨1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译文: (2)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译文: 答案:(1)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关键点:讷于言、未之奇、赡、骨鲠)(2)王述先前做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王羲之)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关键点:吊、诣) 参考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尤其擅长书法,可称古今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他(也很看重王羲之,)把羲之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都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王羲之有着高雅的喜好,很注意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都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班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独居的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但没能得到,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家了,一路上乐不可支。
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榧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书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骠骑将军王述年轻时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很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前做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王羲之)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等他到来这样过了一年,王羲之竟然没有来看望,王述深深地为此感到遗憾三、诗歌鉴赏(2018·吉林实验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3~14题孤雁儿李清照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小风疏雨箫箫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注】《孤雁儿》写于李清照晚年,赵明诚去世之后。
鹧鸪天·暮春黄 昇沉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 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13.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梅心惊破”句,是拟人手法词人赋无情之物以知春的灵性词人着一“惊”字,就将梅花开放的形状和神情都活现出来了B.《孤雁儿》一词开篇就写主人公躺在藤床纸帐里,早上睡醒起来,情绪即不大好,心中说不尽的郁闷忧愁,从而奠定了全词感伤的情感基调C.“戏临小草书团扇”,这句摹写闺中佳人在精美的生绡白团扇上临摹字帖、戏学草书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主人公追求高雅生活的闲情逸致D.李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黄词用抒情的手法,把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怜花心事,直接深入地传给了读者E.两首词都写到了“沉香”,李词借时断时续的香烟更突出了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