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加、减法估算11.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39681018
  • 上传时间:2023-03-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8.51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科: 数学 二 年级 备课人: 课 题加、减法估算(课本P34例4)计划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但还没有出现约等号 例4是让学生判断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可以结合这种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景,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 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便于学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认识数学的功能估算的策略是多样化的,可以用连加,也可以用连减,还可以用 加减混合,中间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减法的估算教材上呈现了两种估算策略,有一名学生用连减的方法先估算出100-28大约得70,再估算出70-43大 约得30,从而判断用剩下的钱买水杯还够,两步计算中都运用了估算另一名学生先用加法估算出28+43大约得70,再口算出大约还剩30元,从而得出买 水杯还够的结论,第一步计算运用了估算,第二步是精确计算。

      由于每个个体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不同,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也是不同的,教材上除了提供这两种估 算策略以外,还有一名学生提出问题:“还可以怎样算呢?”提示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灵活采用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互动交流初步学会用“估十”“凑十”等最基本的方法估数,增强数感;能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不同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问题,激发有效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灵活选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现实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估算的欲望,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引导学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认识数学的功能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景,初步学会用“估十”和“凑十”的方法估数,能说明估算过程,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1、逐步感悟估算的必要性: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感悟到估算的必要性就显得犹为重要本节课我试图通过以下三个层次的设计,体现这一想法:第一层次,教师通过问:“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超市购物吗?说说你买的是什么东西?”、“当时你带的是多少钱?够吗?怎样想?”体验“在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的解决不用精确计算,估计一下就可以”的结论。

      第二层次,通过例题与练习,学生对商品价格的估算,体会在买东西、付钱时,估算的必要性第三层次,购物搭配,妈妈拿90元钱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可以怎样买?上衣:58元 49元 裤子:36元 42元 17元让学生作为班级“小主人”为妈妈设计100元的购物方案,感悟到估算的作用之大2、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估算中的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重要体现 3、结合具体情境,展示估算的科学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学生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而本节课的第二层次的设计正好体现估算的科学合理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修改一、情境导入——引发学习欲望二、互动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三、应用拓展——灵活选用方法四、总结: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购物吗?都买过什么东西?“当时你带的是多少钱?够吗?怎样想?师:星期天,王阿姨领着女儿和邻居的两个小朋友一起去逛超市,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好吗?(播放课件:他们要选三样生活用品,分别是:水壶、暖瓶和水杯。

      课件定格) 师:现在王阿姨想考考这三位小朋友数学学得怎么样咱们也和这三位小朋友一起思考,比一比谁先解决问题,好吗?(播放录像,出示问题:孩子们,我用100元钱买这三样生活用品够不够?) 师:比赛前老师要宣布比赛要求,你可要仔细听好:老师说“开始”,大家就按屏幕上出示的具体价格开始计算,当老师说“停”的时候,所有人必须停止并马上坐好播放录像的同时学生进行计算,录像播放3、4秒钟时录像中三个小朋友相继报出结果——“够” 师:录像中的三个小朋友已经得出结果,我宣布比赛结束录像中的小朋友获胜 师:通过比赛,你有什么想法吗?1、体验“估十”的方法 师:你们都想知道他们用的什么方法吗?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丽用的是什么方法,请同学们认真倾听 (播放录像:我是这样算的:把暖壶的28元看成是30元,我把水壶的43元看成是40元,再把水杯的24元看成是20元这样“30+40+20=90元”,不到100元,所以100元钱买这些生活用品够了 师:你们听明白小丽的方法了吗?谁能来说一说她的方法师相机板书:  28 43 24  30+40+20=90(元)  90元<100元  够         师:你们知道吗,小丽用的这种方法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估算的方法。

      板书:估算) 师:小丽的方法,其实就是把这三样物品的价格看成是与其比较接近的并且算起来很容易的数,然后再快速的算出来你也试着用这种方法算一算,看看快不快2、体验算法多样化 师:其实估算的方法有很多很多种,只要是能快速的算出来就可以开动一下脑筋,看你能不能想出其它的方法 师: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同座说一说你的方法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师:你也把这三样商品的价钱看成了“整十”数,但是采用了“先加后减”的方法进行估算,真会思考看来不仅可以用加法估算,还可以用减法估算补充课题,板书:加、减法) 师:还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吗? 师:他也采用了“先加后减”的方法进行估算,想一想,他的方法和前面两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呢?师:也就是说,前面我们是把数都估成“整十”的数,而这种是都很简洁师:嗯,把这两个数估成尾数相加得十再算,这种方法的确很简便 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估算方法,那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师:估算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在用估算的知识解决问题时,关键是要把题中的数估成能使自己计算起来变得容易的数,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其实,估算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不断的学习到。

      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有时并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我们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1、31页的“做一做”(课件出示)师:这道题与我们以前解决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师:求“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是用估算的方法还是我们以前学习的精确计算的方法呢?师:那谁能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你不但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还完整的把估算的过程叙述了出来,我们就要像他一样:要清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2、32的第3题(投影出示)(1)两天大约写了()个?(2)两天写了( )个?师:你发现两个问题的不同之处了吗?师:那么哪个小题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师:谁能估算一下小亮“两天大约写了多少个?”师:第2小题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吗?师:谁能口算出小亮“两天写了多少个?”师:我们以后再解决问题的时候都可以先估一估,然后再去计算出精确的得数3、购物搭配(课件出示:妈妈拿90元钱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可以怎样买?上衣:58元 49元   裤子:36元 42元 17元(教师巡视指导)师:90元钱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可以怎样买?师:用90元买49元的上衣和42元裤子够吗?大家口算一下49+42=多少?师:刚才那位同学的估算方法并没有错,是很合理的。

      但是大家想一想: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多带一些钱啊,以免付账时钱不够所以,我们在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数估大一点1、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2、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考虑到哪些因素?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需要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其中有的需要计算出准确的得数,也有的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进行简单的估算也能做出判断所以,今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生活需要,动脑筋去选择恰当的方法生(齐):去过!生1:我妈妈经常带我到“北方超市”买东西生2:我在“新玛特”买过日记本和文具盒……生(积极地):好!生1:是不是他们玩赖了?怎么算的这么快?生2:他们为什么算得这么快?生3:我想知道他们是用的什么方法算的生(齐):想!生1:她是这样算的:把暖壶的28元看成30元,把水壶的43元看成是40元,把水杯的24元看成是20元30+40+20=90元,所以100元钱够了生2:我也听懂了她是把28看成了30,把43看成了40,把24看成了2030+40+20=90(元),90元小于100元,所以100元钱够了学生独立用估算的方法尝试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暖瓶的28元看成是30元;把水壶的43元也看成是40元。

      30+40=70元”买水壶和暖瓶大约用去70元,100-70=30元,水杯只要24元,所以够了 生2:我的方法是:把水壶43元看成45元,再把水杯的24元看成是25元;“45+25=70元”, 买水壶和水杯大约用去70元,还剩30元,买暖瓶够了 生1:他把43元看成是45元,再把水杯的24元看成是25元,45+25=70元;我们刚才是把28元看成是30元;把43元也看成是40元,30+40=70元 生2:他把水壶和水杯的钱数都看成了个位是“5”的数,我们刚才都是把水壶和水杯的钱数都看成了“整十”的数 生3:老师,我们要是把水壶的43元也看成是42元用42加上暖瓶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