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的一点做法.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36672012
  • 上传时间:2022-10-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的几点做法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实验小学 孙晓燕【关键词】班级管理 人际关系 班规 分工 班级活动【内容摘要】孩子进入高年级后,身体、心理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这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困惑对此本文从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健全的班规;班级工作细化分工;开展积极、有效地班级活动几个方面给班主任工作提供了相应的方法、途径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管班级容易,管好班级却很难这是每个班主任的老师的共同体会尤其是孩子升入高年级,你会发现原本乖巧的孩子会变得难以驯服,这是由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判断力开始理智地发展,对成人尤其是老师的批判精神开始萌生与中年级充满反抗、逆反情绪的“见解”不同的是,他们相对显示出一些稳定与成熟,批判的目的更多是想弄清是非,或表明他们的公正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班级管理中也应该发生一定的变化一、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是前提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和和谐的班级氛围对班班级集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也有深刻的影响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重视通过培养班级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轻松、愉快、和谐的心理氛围,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班级的人际关系分为师生关系和学生间的关系,这两种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首先,处理好师生关系,传统观念里,师生关系就是教与被教,管与被管的关系,老师处处一强硬的姿态出场,这就造成了学生就要听老师的,学生怕老师,躲老师,在老师面前老实听话,可离开老师就会犯错误对于这种情况,我首先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主动和他们接触,用心去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消除对老师的戒备心理,使他们能主动和老师进行交流这样,我就能准确的了解和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这里老师一定要宽严有度,刚柔并济好的班主任应该是带“刺”的班主任,爱而不溺,宽中有严只有将爱护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师遇事要讲原则,要讲纪律,不能一味“你好他好大家好”,不跟学生一般见识,也不能不跟学生见识,遇事不放任、不放纵是非黑白、对错荣辱、褒贬奖惩,一是一,二是二,钉是钉,铆是铆,毫不含糊正如夸美纽斯所说:“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里没有水恰到好处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班级管理的需要,也是班级管理的追求其次,班主任应该创设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活动情境,引导班级成员的交往活动,激发班级成员间相互了解的愿望,并引导学生学会互相欣赏,悦纳同学,在交往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我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总是让每一位同学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介绍给全班同学,是同学们互相之间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而且也使班级对学生充满了吸引力即使是新学期的开始也会让学生写写自己新学期的打算,包括学习、纪律、交往等等,发现别人的优点,清楚自己的不足再者,指导学生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学会真诚待人、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树立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使班级中形成“人人为集体,集体为人人”的良好道德氛围最后,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协调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如当同学间出现矛盾时,学会角色换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或者先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便于问题的更好解决另外,注意通过有意识在班级中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培养学生共同的兴趣,使学生间有更多的沟通交流的途径,这也有助于班级人际关系的优化二、健全的班规是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一定得有班规,管理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这个法不是由教师一人说了算班规大家定,不仅体现了民主的管理原则,也能体现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①陶行知说过:“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之法,比学校所立的更加易行,这种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自己共同所立之法,从始到终,心目中都有他在,平日一举一动,都为大家自立的法律所影响。

      所以自己所立之法,大于他人所立之法;大家共同所立之法的力量,大于一人独断的法内容以涵盖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几个方面即可,不宜过多过严,否则不好操作,最终导致管理的不落实;另外,每一条班规后必须附着奖励和惩罚的措施,奖罚分明,便于落实我在引导孩子制定班规的时候通常是这样做的:每人写5条班规(附带奖励、惩罚的措施);写好后在小组内交流,保留一致的内容和认为有必要保留的内容;小组讨论的结果拿到大组讨论、筛选;最后把大组讨论的结果在班内讨论定夺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尊重,贯彻执行制度的积极性自然就会高涨,效果出奇地好班规一旦形成就不能更不能“朝令夕改”因为这些“纪”和“规”都是“执法”的依据,是每个学生的行为准则失去这个准则,也就使得班主任失信与学生,其结果我们可想而知当然,班规是否合理得当,也需要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三、细化分工,人人有责②魏书生说过:懒教师教出勤学生班主任要试着“懒”,学会“懒班级工作细致繁多,如何才能保证班级工作井井有条呢就必须?大胆放权,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因此,在班级的管理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在班级里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有专门负责检查卫生的,有专门负责纪律的,有专门负责检查作业的,有“门长”、有“地官”……这样,班主任只负责指导和抽查就可以了。

      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又使学生得到了锻炼,还能使班主任有时间钻研教学,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此外,我还在班级开展小干部轮岗制,设立了“月班长岗位”,即每个月都通过竞选产生一个班长,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管理的积极性,也使他们感受角色互换,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如何做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从而增强自我约束力 四、积极、有效地班级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班级活动是联系学生与班集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它能促进班集体的成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使学生感到集体力量,使学生创造自己、表现自己、,看到自己的价值 说教是班主任教育学生常用的手段,如果能结合班级中学生的特点,创造性的开展一些班级活动,就能够寻找到更好的教育契机,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③正如一位教育专家认为:对孩子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可见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需要经历一定的习得过程,在这么一个过程中,学生所经历的活动,特别是经历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将有决定性作用在开展班级活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全面了解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任何学生都有被别人认可、欣赏的需求,都希望自己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心中有地位. 在开展班级活动时,不搞摊派制,实行谁愿意参与就给机会,谁愿意付出就进行奖励的原则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班级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把他们当成班级的主人,让他们感受家的感觉,谁还不愿意为家付出呢?记得在开学初,班里要成立小报组,专门负责班级的黑板报和手抄报,学生知道这事后,纷纷要报名参加,最后一下报了18位学生因人数太多,我就把他们分成几组,让他们轮流上岗,竞争淘汰事后发现,在竞争中,他们谁也不愿意服输,质量、效率明显提高,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班级主人翁意识 其次,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整个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只起指导作用 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师生间相互尊重,关系和谐,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只有感到自己是主人,自己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时才能发挥出聪明和才智,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参与设计、组织、管理从设计、准备到活动的实施,班主任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出谋划策,改动计划或者推翻计划学生认为活动是他们自己设计的,参与活动时就会格外认真,他们的创造性才会得到充分发挥。

      班主任要信任学生,要敢于放手但放手不是放任,自主不是自流,一定要把主体与主导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需要老师的指导班级活动虽然要让学生当主人,但必须体现该项活动的教育意图,否则就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失去了教育的作用 班级活动的参与人人有份,人人有责我们学校每两年一届的蓓蕾艺术节中所有的节目都是学生自己设计,自编自导自演尤其是在校园剧的创作活动中,全班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有20多个学生愿意参演这时我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后他们一致通过:把他们分成4组,每组出一个节目,最后竞争参演接下来学生们就分头行动了,找素材、反复排练、找老师把关……忙的不亦乐乎事实证明:给学生的主动权越多,他们参与的热情越高,学生参与的热情越高,接受教育的面就越广,起到的教育效果就越理想 再者,提高班级活动的有效性,寓教于乐 班级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班级活动形式的多样化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活动形式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活动兴趣和参与欲望,能多方位展示自己的才华,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和才能充分发展,但是要提高活动的有效性,使活动寓教于乐这才是活动的真正目的例如: 我班举行的感恩亲情活动,给我和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会安排孩子给妈妈洗脚或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并且把这件事写成日记,记录下来,日记中孩子对妈妈的爱、感恩之情如涓涓流水从心里流出,家长们也深受感动感受到孩子的变化与成长有效的班级活动让学生从中得到了快乐,也受到了教育,比教师空洞的说教,效果好上几十倍参考文献】①陶行知 《陶行知文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版 ②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漫谈》 漓江出版社 2008版 ③朱永新 《新教育之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