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南方低山丘陵区自然地理环境得综合分析.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hua****92
  • 文档编号:287787734
  • 上传时间:2022-05-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9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南方低山丘陵区自然地理环境得综合分析南方低山丘陵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分析南方低山丘陵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分析一、区域自然特征概述二、地带性特征和分异描述三、非地带性特征和分异性描述四、地表结构五、区域自然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小组分工:张春燕李君怡五、区域自然特征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陈佩佩李秀娟四、地表结构陈晨胡谦三、非地带性特征和分异描述田平邓辉二、地带性特征和分异描述刘丽云蒲林会一、区域自然特征负责人主要部分张春燕李君怡五、区域自然特征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陈佩佩李秀娟四、地表结构陈晨胡谦三、非地带性特征和分异描述田平邓辉二、地带性特征和分异描述刘丽云蒲林会一、区域自然特征负责人主要部分一、区域自然特征概述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属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m以下;低山丘陵广布,丘陵山地所占比例约为76%,垂直地带显著,是我国最为低矮的大面积连片山区;主要包括江南丘陵、两广丘陵、浙闽丘陵、桂西岩溶山区、南岭山区、湘西山区、大别山区 气候本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局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水文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水资源(水、水能)丰富。

      生物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 土壤南方低山丘陵区红壤分布面积较大(主要分布与赣闽浙),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主要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大力改良;本区南部(桂粤)砖红壤、赤红壤分布较多;平原地区水稻土较多 二、地带性特征和分异描述南方低山丘陵区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 本区位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 全年日照时较长,在14002300小时之间,大部分地区为17002000小时,光合作用强烈 年平均气温为14.5-22 年平均气温较高(14-22)使得本区有很长的作物生长期,因此耕地一年可以两熟,大部分地区可以一年三熟 10积温值约为45009000二、地带性特征和分异描述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 地表水资源也相当丰富,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 自然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天然植被以常绿阔叶树占优势,并有藤本和附生植物 林下或无林山坡则广泛分布有常绿蕨类和灌木杜鹃 北部的常绿树种以苦槠、甜槠、小叶栲等为主,也混有若干温带类型;南部以厚壳桂、红栲、樟等为主,并含有若干热带树种。

      二、地带性特征和分异描述土壤为富铝土(铁铝土)为主 土壤生物水文气候地貌地带性规律三、非地带性特征和分异性描述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南方低山丘陵区由于季风活动及其年际和年内的不稳定性,容易发生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寒潮或倒春寒(南岭以北地区);春季低温阴雨(江南至粤中桂中的丘陵山区);夏秋季节台风灾害(广东、福建、浙江沿海地区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有南岭以南、武夷山以东的地区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偏高(原因)水资源整体上较多,但桂西喀斯特岩溶地貌地区地表水资源较频贫乏 (原因)平原、谷地人工土较多,尤其是水稻土分布广泛 山地的垂直分异较为明显 常绿阔叶林下发育的土壤为红壤 因母质及水热条件的差异,有红壤、暗红壤、黄红壤之分 山区土壤自下而上有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和山地草甸土的垂直分异,其界线海拔从北向南渐增 四、地表结构南方低山丘陵区山地丘陵比重大,类型多,地表结构复杂 宜林地区面积广大,宜农耕地区较少 有利用农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发展 本区主要深受山地丘陵地形的影响,因此形成了3大主要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浙闽台流域。

      南岭、武夷山脉不仅对河流水系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山地地形区对降水量和气温也影响甚远 桂西岩溶地区由于石灰岩分布面积较广,地下的流水融溶作用强烈,地表水资源多汇入地下 容易发生干旱 五、区域自然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优势条件山地丘陵的地形特征为南方地区立体农业、复合式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光、热、水充足,且配合好)也有利于农业发展 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 农林产品如茶叶、竹子(92%)、油菜籽(95%)、松香(96%)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水电开发利用和农业灌溉 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河流航运较为便利,促进了本区工业增长 五、区域自然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利条件历史上植被开垦工业生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知识部分坡地无法利用;同时红壤贫瘠,肥力较低;气候特点中气象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 生物资源利用不当,生产方式单一,经营粗放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水土流失严重、能源紧张、生态建设任务繁重 结束 4Word版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