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0篇 湖心亭看雪课件.ppt
23页第20篇 湖心亭看雪山西专用第20篇 湖心亭看雪[明]张岱版本及考情 (新课标增加篇目)(人教八上29课;2016年已考)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文学常识张岱(1597-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史学家出生仕宦世家明亡后,专心著作,文笔干练,丰神绰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三、重点句子翻译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呢!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在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四、问题探究1.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哪些?运用什么描写方式?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文中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的“强”和“拉”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情?“强”表现作者的喜悦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5.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用意: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作者痴迷于山水之乐的雅情雅致的称赞,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绪作用: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6.文章说“独往湖心亭”,可后文写到“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是否前后矛盾?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高自赏的情感态度。
五、文章中心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一、(2017·预测)阅读下面课内和课外文言文,完成第1~7题导学号:96732175)(一)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想不到在湖上还会有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强”有什么作用?“强”写出了作者的竭力痛饮,表现了作者偶遇志趣相投之人的惊喜(二)彭天锡串戏①张岱彭天锡串戏妙天下曾五至绍兴,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 天锡多扮丑净②,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
一肚皮书史,一肚皮山川,一肚皮机械③,一肚皮磊砢④不平之气,无地发泄,特于是发泄之耳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⑤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选自《陶庵梦忆》,有改动)【注】①串戏:演戏②丑净:戏曲角色行当③机械:机变,巧智④磊砢(kē):众多的样子⑤法锦:一种丝织品D5.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皱眉视眼 实实腹中有剑 笑里有刀 鬼气杀机 阴森可畏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恨不得用丝织品把它包裹起来,一代一代传下去(使之不朽)7.请概括彭天锡串戏技艺高超的原因他拥有丰富的知识,能够机智地灵活应变,富有正义感大意对即可) ////二、(2015·衢州)文言文阅读导学号:96732176) 范与兰①范与兰七十有三好琴喜种兰及盆池小景②建兰三十余缸,大如簸箕早舁①而入,夜舁而出者,夏也;早舁而出,夜舁而入者,冬也;长年辛苦,不减农事花时,香出里外,客至坐一时,香袭衣裾,三五日不散余至花期至其家,坐卧不去,香气酷烈,逆鼻不敢嗅,第开口吞欱②之,如沆瀣③焉花谢,粪④之满箕,余不忍弃,与与兰谋曰:“有面可煎,有蜜可浸,有火可焙⑤,奈何不食之也?”与兰首肯余言。
③与兰少年学琴于王明泉,能弹《汉宫秋》《山居吟》《水龙吟》三曲后见王本吾琴,大称善,尽弃所学而学焉,半年学《石上流泉》一曲,生涩犹棘手王本吾去,旋亦忘之,旧所学又锐意⑥去之,不复能记忆,究竟终无一字,终日抚琴,但和弦而已④所畜小景,有豆板黄杨,枝干苍古奇妙,盆石称之朱樵峰以二十金售之,不肯易与兰珍爱,“小妾”呼之余强借斋头三月,枯其垂一干,余懊惜,急舁归与兰与兰惊惶无措,煮参汁浇灌,日夜摩之不置,一月后枯干复活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注】①舁(yú):抬②欱(hē):吸吮③沆瀣(xiè):夜间的水气④粪:扫除⑤焙(bèi):用微火烘烤⑥锐意:专心致志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范与兰七十有三 好琴 喜种兰及盆池小景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朱樵峰以二十金售之,不肯易朱樵峰用二十金买豆板黄杨盆景,(范与兰)不肯卖3.文中第③段写范与兰曾跟随两位老师学琴,结果是“究竟终无一字,终日抚琴,但和弦而已”对此你怎样理解?范与兰学琴,先是为了更好地学琴而有意忘记已有的知识,后是因为所学不精不得已忘之,但他还是终日抚琴自娱自乐,足见他“好琴”这表现了范与兰的随性、率真//4.本文和《湖心亭看雪》都选自回忆录《陶庵梦忆》。
请结合两文内容和助读材料,分析范与兰和张岱在交友方面的共同之处助读材料:“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张岱《陶庵梦忆·祁止祥癖》癖:癖好,对某种事物的特别爱好张岱与范与兰都选择与志趣相投的人交往本文范与兰和“我”同痴迷于兰花和盆池小景,都好琴,所以两人能成为至交《湖心亭看雪》中因张岱与舟子没有共同爱好,所以张岱说自己是“独”往,舟子说张岱“痴”;湖心亭上,张岱偶遇陌生人,因都痴迷于山水,所以见面时双方“大喜”,“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