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单元圆 (4).doc
4页第四单元 圆一、教学内容认识圆P56--61;圆的周长P62---66; 圆的面积P67---72二、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三、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以画圆为主线,逐步认识圆对圆的认识这一内容的安排,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主要特征,再教学用圆规画圆;一种是先教学画圆,再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主要特征2.逐步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圆的周长公式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记录数据,计算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自然地介绍圆周率,引导学生得出圆的周长公式也可把教材第63页的“你知道吗”穿插在这里进行介绍,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智慧探索圆的面积公式,教学时应注意:第一,把圆等份成16份,可以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学生不容易想到,这一步不宜让学生自己尝试;第二,要尽量展示圆平均分成32、64份后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为学生想像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提供支撑,让学生初步体会极限思想。
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分为两个步骤:一是让学生交流圆与拼成的长方形的联系;二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四、教学重点: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五、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六、德育渗透: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七、课时安排:第五单元 百分数一、教学内容: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分数、小数互化;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能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互化; 3、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意义,知道他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相关的计算;4、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正确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三、教学准备:挂图四、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及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意义,能正确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五、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意义,知道他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相关的计算;六、德育渗透: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正确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七、课时安排: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本册数学广角教材说明: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大约1500多年前的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成书时间大概从东晋、南北朝时代到隋、唐之间。
其体例与《九章算术》相同,)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考虑到《孙子算经》中原题的数据较大,教材在例1中从数据较小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尝试解决体现了学生从猜测到用“假设法”和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同时也表达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教材除例1中运用的方法外,在阅读材料中也介绍了一种古人常用的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古人巧妙的解题思路 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习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各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的优劣教学中这几种方法不能平均使用力量,重点应该放在“假设法”上,因为猜测法、列举法有其局限性,不适合作为一般的方法进行推广运用。
具有普遍运用价值的是假设法和代数法,但代数法又是学生在五年级上学期学过的方法,本节课不必多讲那么由此看来,学生真正最需要获得的,又能适应解决问题普遍性要求的一种新的方法就是假设法,假设法解答过程比较简洁,但算理理解比较困难,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假设法, 重点分析研究假设法此方法有几种不同的理解方法或分析方法)方法一:教材上的假设笼子里全部是鸡或全部是兔,算出脚的只数,推出兔或鸡的只数重点分析“10”和“2”各表示什么?;求出“5”是什么的只数)方法二:将鸡兔的脚的只数变得一样即让兔子起立(两只前脚竖起来)或让鸡趴下(将两扇翅膀看作两只脚)(8×2=16,26-16=10(10表示兔子前爪的只数)10÷2=5教学难点:适应假设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挂图德育渗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感受古人巧妙的解题思路课时安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