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课程《历史Ⅰ》教学内容说明.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55816936
  • 上传时间:2024-02-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4.51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课程《历史Ⅰ》教学内容说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历史Ⅰ》,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这一模块共设有9个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在上述专题中,前五个专题基本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不同发展阶段政治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征,后四个专题基本反映了世界历史中不同发展阶段政治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征九个学习专题共同构成高中历史必修课程《历史Ⅰ》的主要学习内容人类社会政治领域中的问题是极其复杂的由于学时的限制,我们要事无巨细的学习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我们选取的九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则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力图通过这九个专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封制 宗法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皇帝制度的创立 郡县制 (3)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 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4)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明内阁制 清军机处 本专题讲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上起先秦,下讫明清,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在不同阶段的重要内容及演变过程,认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和影响本专题的重点与难点是:1.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如何理解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及其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作用1)形成:皇帝与三公九卿(君权与相权);郡县制(中央与地方)(2)影响: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官僚政治的形成;君主专制独裁3.从汉到元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内容中央行政机构的变化;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监察制度的发展;选官制度的变化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2)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三元里抗英 黄海海战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运动 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3)侵华日军的罪行和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卢沟桥事变 南京大屠杀 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敌后抗日斗争 抗战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本专题讲授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内容包括近代前期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日军侵华的罪行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主要史实。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理解民族团结对于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性,认识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外来侵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中国军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内容3.如何评价国共在抗日斗争中的地位与作用4.全面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太平天国运动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金田起义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的失败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革命 土地革命和工农武装起义 红军长征 国共合作抗日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渡江战役 本专题讲授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包括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过讲授,要使学生认识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识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本专题中,由于抗日战争已在前一个专题讲授,这一部分抗战内容的教学可从简。

      本专题的重点难点:1. 如何来讲太平天国2.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成败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文化大革命”及其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践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的提出 (4)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 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81年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谈话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香港、澳门的回归 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1992年会谈 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本专题讲授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的历程,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初期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方面的历程,“文化大革命”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严重破坏及其深刻教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转折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以及“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与实践。

      通过讲授,要让学生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艰巨性和必要性,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对于实现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一次建交高潮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成就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 (3)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交 在联合国中的外交活动 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外交活动 本专题讲授的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包括建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及其重大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其实践、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活动通过讲授,要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方面走过的基本历程及其重要成就,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出发点,理解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利益、反对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所做出的努力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希腊的城邦制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2)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梭伦改革 伯利克里时代的民主政治 (3)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 罗马法的内容和作用 本专题讲授的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包括希腊文明的产生、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法及其作用。

      通过讲授,要求学生理解民主制度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认识民主制度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认识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1)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权利法案》的内容及其作用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 美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 1787年宪法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3)法国与德国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本专题讲授的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主要包括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联邦共和制、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和法国的共和制要求学生通过认识他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来认识政治制度的确立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认识代议制的多样性,评价代议制的作用 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意义 《共产党宣言》 (2)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巴黎公社的成立 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二月革命 《四月提纲》 彼得格勒起义 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及其意义本专题讲授的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通过讲授,要让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看待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在教学过程中,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及其意义”的教学,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与中国现代史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讲授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1)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 华约 “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欧共体形成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不结盟运动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3)两极格局的瓦解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欧盟的成立 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区域性集团的形成 印度的崛起 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本专题讲授的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主要包括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世界多级化趋势的发展和两级格局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内容通过教学,要求认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认识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确评价两极格局和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