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4年广东省湛江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pdf

22页
  • 卖家[上传人]:文***
  • 文档编号:595091145
  • 上传时间:2024-10-2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0.88M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4年广东省湛江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现 代 文 阅 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 题 共1小题,18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情节”在中文语汇中,用法跟亚里士多德的完全不同李 卓 吾 批 注 水浒传:“每于小小事上生出情节来,只是贵真不贵造水浒传三十七回:“宋江因见了这两人,吃了几杯,忽然心里想要鱼藻汤吃李卓吾批注:“从极小极近处,引出鱼牙主人来,妙甚这些都是以情节论小说的例子情节,只是说文章中的一个段落、一个关目、一节故事之所以节目关目又称为情节,是因为中国文学强调情人们一般都知道我国诗词以抒情为主,总 是 说“事情”李 卓 吾 讲“从碎小闲淡处生出节目来,情景逼现”亚 里 士 多 德 诗学传入中国后,我们用了“情节”这个词去译他的muthos乃是不得已的因为我国本无他所说的那些概念,故无一相对之词汇可供对译勉 强 译 为“情节”自然也就引发了不少误解例如中国文学中情节的核心精神在于情,亚里士多德却是位绝对的理性论者他 所 说 的“情节”与情无关,反而强调理性的统一秩序这个秩序既需完整,又需长短适中,形成一个完美的结构,重视秩序、大小、计算、完整等概念可是,中国人说情节与结构 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三十三回;“凡作一部大书,如匠石营宫室,孰为卧室,孰为书斋、灶厨,然后可以兴工。

      水浒传金圣叹评本十三回:“有全书在胸而始下笔著书者中国小说、戏曲若论结构,大抵如此,可说南辕北辙中国人讲结构当然也有由文本上说的一面但 这 属 于“法”的一面,中国人总喜欢说“文无定法”,不会像亚里士多德那样拘泥邹强说:“随事作文,不可板滞水浒传金圣叹评本四十三回:“文无定格,随手可造也这些都是例证因此,是生命形态的模拟生命是活的,且能生出新的生命故情节重在环环相扣,屡 用“生出”“行到水穷,坐看云起”,又看云起,妙笔”,在其他评书者手中也是非常常见的这 种“生出”的观念,导致我国小说之情节不是整体统一的有机结构,而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节串生一节、环环相扣又奇峰突起的既连又断的形式正因有这些不同,我们讲情节时,当然也就与亚里士多德所欲关联的一些东西若从戏剧的角度说,特重情节的亚里士多德悲剧观,也与我国戏剧迥异亚里士多德不重戏景,但非常重视唱段元杂剧就以唱为主,所谓旦本末本,即以正旦一人或正末一人独唱到底第一部曲论著作,其 后 中原音韵 太和正音谱曲律以降,论戏直到李渔的 闲情偶寄,才 在 词曲部中分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浑、格局六方面论戏剧创作但后继者并不多,民初,吸收了李渔的观念,取结构、词采、宾白科辉等但此所谓结构等,仍与亚里士多德有极大的差距。

      像李渔说的结构,“戒讽刺、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审虚实”为什么论剧者不会像亚里士多德那样去讲情节呢?因为中西之戏剧本来就不同亚里士多德针对古希腊悲剧立论,我国则至迟在宋代就不可能以“完整统一”“模仿动作”的观念去编戏宋 代 演 目连救母杂剧,连演八天以上,视情况演一天、三天、七天、十天、半个月不等戏中除了目连救母,尚穿插了许多小节目,和尚下山、匠人争席等,可以依演出之需要而调整在传奇方面,也类似如此,一场接一场在生、旦戏进行过程中穿插不少净、丑、末的戏这种连场的形式,与西方戏剧大异摘编自龚鹏程 中西戏剧观念的差异)(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亚里士多德“情节”概念的误解,是因为其 诗学中的“muthos”在中国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汇,而被翻译为“情节”B.亚里士多德从剧本,剧场去谈结构长短,而中国人讲结构则南辕北辙,是从文本上说的C.吴梅的剧作理论继承了李渔的戏剧理论,吴 梅 的 论剧作法借鉴了李渔的结构、词采、科浑等,形成了一套剧作理论D.无论是宋代的杂剧 目连救母,还是传奇方面的南戏 张协状元,都能一场接一场地演出(2)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诗词以抒情为主,中国叙事文学也注重情感因素,而西方文学不重视情感表达。

      B.“生出”即新的生命,金圣叹首次提出了这一文学概念,他 评 水浒传曾用到C.中国戏剧虽然与亚里士多德一样完全不重视戏景,但是特别重视唱段的设计D.李渔所论的结构涉及主题、虚实等方面,与亚里士多德讲的结构显然存在着不同3)下列选项,最不能体现原文中中文语汇的“情节”的内涵和特点的一项是A.张竹坡说:文字无非情理,情理便生出章法这指出了章法出于情理,事出于情B.李卓吾批注 水浒传三十七回:从极小极近处,生出情节,引出鱼牙主人来C.脂砚斋评 红楼梦: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D.王希廉评 红楼梦:尤三姐公案已了结,尤二姐如何结局当接叙直写,文情便少波折4)下面对原文阐述的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恰当的一项是A.李 卓 吾“每于小小事上生出情节来,只是贵真不贵造 一以情节论小说B.李卓吾“从碎小闲淡处生出节目来,情景逼现”一由情讲节C.邹 强“随事作文,不可固执因文成事,不可板滞”一文无定法D.金 圣 叹“行到水穷,坐看云起”一情节重模拟生命形态(5)中文语汇中的“情节”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情节”有哪些不同?请根据原文简要说明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1 小题,0 分)2.(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后一次巡逻王曦二班长要退伍了退伍就要下山,离开高原他得去跟他的山告个别这是一个雪后的早晨,二班在操场集合完毕,只等连长一声令下,前往实控线附近的山口例行巡逻二班长知道,这大概是最后一次了队伍出发了作战靴踩在厚厚的雪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把满满一山谷的寂静踩了个碎副营长扭头看一眼身后的二班长,说:“守平,今天是你们班?”二班长愣了一下,回过头,又轻轻地说了一声,可副营长不再吭声,迈步向前走了二班长只好跟上去,低头默默揣测二班长是个寡言少语的人,喜欢把什么事都搁心里琢磨,嘴一闭,二班长就是他带出来的兵嘛十多年前,二班长来到这个驻扎在云端的连队时那时的二班长还是个高高瘦瘦的新兵,穿上松松垮垮的军装,山风一吹二班长一直待在这个连队,历经了三任连长,四任指导员连长说,什么事都憋在心里,这怎么行,咱这石头外硬内软,外冷内热,温的,通透着呢队伍沿着流经连队门前的河,溯流向山里走十二个人,不急,不停歇,走成一条紧凑的线河不大,还没入冬就结了冰,断流了一断就是半年今天的队伍走得有点闷带头的副营长不说话,大家都不好说话副营长东瞅瞅西看看,很激动有什么好看的?这条路线他走了少说也上百遍了,以前没见他这么兴奋过。

      难道是专门来送自己的?肯定不是,二班长觉得自己还没那么重的分量他为什么又来跟队巡逻?没听说有什么特别情况还有他那 句“很好”,他反复琢磨,没琢磨明白心里装的事情多了,有些粘,他计划的告别巡逻二班长听到细微的声音:5201、5201 o 出发后不久,这个声音便时不时从背后传到他耳朵里二班长回头,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那个列兵,就像看成熟的麦子二班长家里是农村的,他喜欢庄稼,就更喜欢了5337,533 7,身后又传来列兵的声音二班长连忙回头看,一看二班长就有些生气护目镜戴上!怎么回事?说你几次了!”二班长训斥列兵正在仰望雪山的列兵戴上护目镜,心里却是不大乐意列兵上高原刚满两个月,这是第二次跟队巡逻当作战地图上那些烂熟于心的黑色三角变成了眼前座座活生生的雪山时,每座山都是唯一的,每座山都是有生命的,要为每座山都写一首诗二班长喜欢这个比他小了快十岁的兵这个小孩能吃苦,爱学习,会写东西,最重要的是,他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比方说前两天,想向连里建议买架无人机二班长问咱又不是空军,配无人机干什么用?列兵说不是打仗的那种无人机,网上就有得卖,能高空拍照二班长这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二班长说恐怕连里不会批列兵说试试呗。

      一试,一年来,二班长跟连长的脚步跟得有些吃力队伍拉着手翻过积雪过膝的山脊,开进一片开阔的高原戈壁他们要穿过戈壁,去对面的雪山雪山看似近在眼前,要走三个多小时才能到副营长接着说:“守平,听说今年你要走了二班长愣了一下,舔舔嘴唇,咕哝出一个短促的音节:“嗯副营长抬头望向前方,像是在自言自语:“当年的老家伙一个个都走了,咱们早晚都有下山的一天二班长现在真的明白了,原来这次巡逻,副营长也是来告别的队伍在这里休整二班长走到连长跟前,叫列兵过来列兵蹦跳着跑过来,像只雪地里觅食的藏羚羊二班长说:“程志,不要猛冲猛跑列兵双手撑住膝盖,边大口喘气边答是二班长说:“程志,赶紧回答:“当前位于5585峰 和5621峰之间二班长骄傲地看看连长连长黑着脸,没什么表情二班长让列兵走开二班长说:“是个不错的兵吧?”连长说:“还行二班长说:“他现在是我们班的活地图,资料已经滚瓜烂熟了连长说:“不错二班长问:“能留在山上吗?连长看二班长一眼说:石头你今天话还真多,他自己不想走,放心地走去副营长那边列兵觉得班长今天有点怪班长不守规矩,摘掉了护目镜和防寒面罩班长还脱了手套,抓一把雪往嘴里塞班长不再是冷冷的班长班长笑了,有些傻气,憨憨的再次上路,队伍仍旧那么走着,不急,不停歇,走成一条紧凑的线。

      亳原寂静无声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深深的脚印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副营长话少,队伍出发时副营长跟二班长交流不多,只是简单问候B.列兵是第二次跟队巡逻,他有新奇的体验,他眼中的景象能引发诗情,倍感亲切C.列兵是新一代士兵的代表,能吃苦,爱学习,他想买架无人机的建议得到了连长的支持D.当二班长询问连长列兵能否留在山上的时候,连长说他话多,用“谁还能撵他不成”来表达对列兵的认可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写巡逻途中作战靴踩在雪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了山谷的寂静B.句子运用叠词“高高瘦瘦”“松松垮垮”和“麦地里的稻草人”的比喻,写出了二班长当年的瘦弱C.句子中“5337”承接前面的“5201”,一起为后文“当前位于5585峰 和 5621峰之间”的回答做了铺垫D.句子与第五自然段的内容形成对比,“不急,不慢(3)文章是如何塑造二班长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文章标题“最后一次巡逻”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 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曹操既得荆州,顺流东下,遵孙权书,言:“治水军八十万众,与将军会猎于吴张昭等曰:“长江之险,不如迎之鲁肃独不然,劝权召用承于鄱阳瑜至,谓权曰:“操托名汉相,实汉贼也将军割据江东兵精狼足当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仗舟楫,与吴越争衡,马无藁草;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险,不习水土此数者,用兵之患周瑜也瑜请得精兵五万人,保为将军破之!”权曰:“孤与老贼誓不两立!”因拔刀砍案曰:“诸将敢复言迎操者(选 自 智囊识断卷,有删改)材料二: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画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散,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 所 谓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缰 者也,曰 必 蹶 上 将 军 且 北 方 之 人,不习水战;又,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如此,则荆、吴之势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选 自 资治通鉴汉记五十七,有删改)注 刘豫州,指刘备,其曾任豫州牧1)材料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