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doc
5页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 作者:谢伟 来源: 谢伟 博客 时间:2006 年 2 月 13 日 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形成性检测题(三)一、 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词语注音校( )对 排衙( ) 兀兀( )穷年气冲斗( )牛 鲜( )为人知 锋芒 ( )毕露 2、根据拼音写汉字深 suì( ) chóuchú ( ) pán( )石 zǎi( ) 割 yǎng( )慕 妇 rú( )chóu( )划 3、根据下列释义写出相应的成语,并造句①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成语: 造句: ②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成语: 造句: ③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成语: 造句: ④又多又乱,没有条理成语: 造句: ⑤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成语: 造句: 4、填空①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 的是 国作家 ,他的代表作有《 》、《 》等②闻一多先生是著名的 、 、 ,臧克家的文章从 和 两方面来表现他的崇高品质和精神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主编同志:您转来的信我都看了,意见提得很好,在此感谢他们提出了我的疏忽之处,完善了我的设想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C.尤其是现在,群众的意见和看法,应引起我们各级领导的足够关心,千万不可置之不理D.奥斯特洛夫斯基不仅坚强地在病榻上与疾病、痛苦作斗争,还为千千万万的青年点燃生命之火,写下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6、仿写句子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仿句:语文是 ,让人 语文是 ,让人 二、 阅读与探究(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吕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本文《孙权劝学》选自 (作者)的 (作品)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辞 涉猎 往事 孰若 过 更 3、有两个成语出自本文,你知道吗?3、翻译下列句子: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二)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 “这可以用底下的方法做得更好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初期,他所有的研究所(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 1967 年 6 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1971 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这是真正的奇迹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1、 奥本海默与邓稼先的性格和为人是截然不同的:奥本海默是 ; 邓稼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 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是因为 3、 选文第二小节中加点的词“常常”和“ 时有”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4、 文中列举邓稼先在“文革”中的两件事是为了说明什么?5、 文中第一小节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小节中小括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6、 选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准确意义1)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 )A、纯粹 B、纯洁 C、纯朴 D、单纯(2)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 )A、对未来事物的想像 B、使人满意的C、对未来事物的希望 D、符合希望的7、你对这两个人的看法如何?写下你最佩服的名人,并说说理由三) “读史”与“爱国 ”要热爱祖国首先要了解祖国。
祖国是有历史的,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个发展对祖国的历史和现状知之愈深,必然爱之愈切学习历史知识可以使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升华如果我们了解了甲 赤县神州曾涌现出多少追求和献身历史进步事业的仁人志士,在科学文化领域里曾有多少成绩 fěi 然的智慧之花, 我们就会为中华民族几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而感到骄傲如果我们了解了乙 ,中华大地遭受过多少劫难,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签订过多少不平等条约,就会清楚我们革命先辈和人民是怎样经过流血牺牲,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今天的胜利,就会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进—步唤起我们心中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古往今来,我国历史上的无数爱国主义者,大都在青少年时代就熟悉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杰出的历史人物身上汲取过精神力量文天祥在举步 wéi 艰,民族危亡的时刻,以古代的英雄豪杰为榜样,谱写了—曲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正气歌近代革命者陈天华,“每读中西史志,于兴亡盛衰之感,则涕泗横流”,“慨然欲任天下事”,后终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他们还大力提倡谈史爱国人称“鉴湖女侠”的秋瑾,就曾提出;“但凡爱国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国文学、历史,即不能生爱国心也近代著名思想家章太炎先生也曾说过:“不读史,则无以爱其国家。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十分精通中国历史,在对祖国最深刻的了解上建立起对祖国最深沉的爱,成为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实践证明,要成为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就必须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使其成为自己学识和修养的有机组成部分1、在上文中根据拼音填出相应的字 2、第一段甲、乙两条横线上应填的是:( ) A、甲:从夏商周到新中国成立 乙:从元明清到鸦片战争B、甲:从夏商周到元明清 乙: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C、甲:从夏商周到鸦片战争 乙:从元明清到新中国成立D、甲:从夏商周到鸦片战争 乙: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3、指出第二段中两个“其” 所指代的对象: (1)不读史,则无以爱其国家2)使其成为自己学识和修养的有机组成部分4、从文中看“读史” 与“ 爱国”的关系是: ( ) A.爱国必然读史 B.读史才能爱国c.读史必然爱国 D.爱国应该读史5、在文中画出两段各自的中心句6、文章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了许多名人的例子,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第三单元一、积累与运用 1、jiào yá wù dǒu xiǎn 2、邃、踌躇、毕、磐、宰、仰、孺、筹 3、①马革裹尸 ②锲而不舍 ③兀兀穷年 ④杂乱无章 ⑤义愤填膺 4、①法 福楼拜 项链 羊脂球 ②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说 做 5、D 6、略二、阅读探究(一)1、司马光 资治通鉴 2、推托 粗略的阅读 指历史 谁比得上 到 重新 3、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4、你现在当权主事,不可不学习。
长兄为什么认识事情这么晚呢二)1、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最不要引人注目 忠厚平实的人2、他是美国的功臣,拔尖的人物;常常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3、不能,如果把“常常”和“时有”互换以后,就会和后面一句“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相矛盾,并且人的锋芒是随着年龄而逐渐收敛的,是逐渐成熟的,选文中顺序也符合人物的年龄变化特征4、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信任他 5、意思递进;解释说明;内容的省略6、(1)C (2)B7 、略(三)1、斐 维 2、D 3、( 1)不读史的人 (2)历史知识 4、D 5、第一段:学习历史知识可以使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升华 第二段:实践证明,要成为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就必须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使其成为自己学识和修养的有机组成部分 6、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