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1新生儿肠道手术围术期管理共识指南解读(全文).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58629878
  • 上传时间:2022-02-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89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1新生儿肠道手术围术期管理共识指南解读(全文)摘要加速康复外科(ERAS )是指以循证医学证据为指导,在围术期采取一系 列的优化管理措施自2001年ERAS概念被提出至今,国际ERAS协会 已颁布十余部外科手术指南,涵盖妇产科、骨科、心血管外科等多个领域 2020年5月ERAS协会发布首个《新生儿肠道手术围术期管理共识指南》, 为新生儿围术期管理提供了多项循证依据本文旨在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为医护人员提供循证参考,以期改善新生儿肠道手术围术期的护理质量, 进一步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加速康复夕卜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 ERAS )的理念是|=|指在围术期综合应用多学科方法,提供一种标准化、基于循证证据的医疗 护理计划,以减少手术应激和并发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减少住院时间[1],其核心为减少患者的创伤和应激损害目前,ERAS理念在成人外科 手术中已取得较大的发展和成功,有效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 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2,3,4]但新生儿作为一类特殊的 人群,生理和心理均发育不成熟,较成人和儿童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围术期 应激[5],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措施已远不能满足患儿的健康需求,ERAS在 新生儿群体中的发展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为提高患儿肠道手术围术期的 护理质量,加快患儿康复,2020年ERAS协会发布了首个《新生儿肠道 高肠道耐受能力,研究已证明母乳可减少早产儿发生非红系细胞百分比的 风险,缩短达到全肠喂养的时间,并促进生长发育[38,39]2.9.3监测尿钠与成人及儿童相比,肠造口的新生儿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营 养不良最为常见,约占50% ,其次为电解质紊乱[40]目前,成人的正常 尿钠水平>30mmol/L、10-30 mmol/L被视为机体缺钠、<10 mmol/L 为严重缺钠[41],多项回顾性研究证明了肠造口患儿的体质量生长受限与 尿钠水平相关,尿钠水平在30 mmol/L以上的患儿体质量生长最快[42] 但这些研究偏倚性较大,只在某个时间点对尿钠水平进行了监测2.10再灌注喂养肠造口患儿通常需要黏膜痿口再灌注喂养以促进生长发育虽然低至中等 质量证据支持黏膜痿口再灌注喂养可使体质量增加、肠外营养时间缩短、 胆汁淤积减少等,且并发症较少[43]但黏膜痿口再灌注喂养风险较大, 可能发生肠穿孔或死亡3小结该指南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实践整合,用于促进新生儿肠道手术的术后 康复由于新生儿的生理和心理差异,该指南与成人的大不相同,但较大程度地促进了新生儿ERAS的发展,能够为新生儿肠道手术患儿的医疗护 理措施提供科学的循证依据和指导。

      本文对ERAS指南中证据质量高且强 推荐的建议进行了详细解读,如:围术期镇痛方案、围术期营养管理的具体措施等,对现有的知识进行了更新,进一步推动了儿科围术期管理的发展但该指南仍有一定局限性,基于部分研究证据质量较低,对于某些建 议措施指南仅做出弱推荐因此建议未来进行大样本、高质量的RCT ,得出高质量的研究结果,对新生儿肠道手术围术期管理措施进行优化和完手术围术期管理共识指南》,以下将对该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解读,以期 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循证医学依据1指南概况ERAS协会在指南中共提出了 17项推荐意见,主要包括:手术方式、抗生 素预防用药、预防术中低体温、围术期液体管理、围术期镇痛、最佳血红 蛋白水平、围术期沟通、父母参与、围术期营养管理、再灌注喂养,具体 建议内容详见表1o该指南证据质量及推荐强度采用GRADE系统进行分级评估,证据质量分 为高、中、低和极低四级;推荐强度分为强推荐和弱推荐,强推荐表示指 南委员会专家确信相关的干预措施利大于弊,弱推荐表示指南委员会专家 认为干预措施有可能利大于弊,但其把握度不大[6]从结果看,获得指南 推荐的项目证据支持中等,有6项高质量证据及4项中等强度证据,其余 为低或极低证据;推荐包括8项强推荐及9项弱推荐。

      2指南内容解读2.1手术方式的选择先天性肠闭锁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也是新生儿发生肠梗阻最常见 的病因,以空肠和回肠部位最为多见[7],临床中常会根据闭锁部位和患儿 情况等多种因素选择手术方式,通常不同术式潜在的复杂性和并发症发生 率各不相同[8]目前,肠切除一期吻合术(PA )被认为是无特殊情况下 最合理的手术方式PA可保持肠道连续性,无需进行二次手术闭合痿口 , 但由于吻合口远端和近端肠管的发育差异及肠动力障碍,PA术后吻合口 漏和肠梗阻的发生率会增高[9],而有研究显示肠闭锁术后50%的败血症 可由吻合口漏造成[10],从而增加死亡风险虽然以往有研究证明了 PA 具有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的优点[11],但其不一定是最安全的术 式2.2抗生素预防用药2.2.1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新生儿外科患儿面临的严峻问题,发生SSI患儿的 死亡风险是未发生SSI患儿的2~10倍[12]仅有低质量证据支持成人外 科手术切皮前60 min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SSI发生率[13]但新 生儿外科患儿发生SSI的危险因素众多且复杂,Apgar评分、胎龄、手术 时间等均可能是其影响因素[14]。

      目前,针对新生儿外科患儿术前是否预 防性使用抗生素尚不明确,且鲜有相关研究,仅能从药动学角度考虑,从 成人研究中推断新生儿术前60 min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能也有效2.2.2术后使用抗生素持续时间国外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外科患儿术后SSI发生率为0.7%~16.6% ,SSI 可直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且增加了患儿死亡风险[15]但目前新生儿是 否在术后持续使用抗生素超过24 h仍存在争议一项大型观察性研究结 果表明,二、三类切口患者术后是否使用抗生素超过24 h的SSI发生率 间没有统计学差异[15]; 一项RCT结果显示,幽门环肌切开术后使用单一 抗生素的患儿与未使用抗生素的患儿间SSI发生率仍无差异[16]新生儿 免疫功能不完善,鉴于安全考虑目前临床中通常采用联合、长期用药,但 与此同时侵入性念珠球菌感染和耐药性的风险增加,因此,应在手术部位 发生感染或伤口污染的情况下合理用药2.3预防术中低体温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且术中受手术间环境、静脉滴注、麻醉 等多种因素影响,低体温发生率高达50%以上[17]低体温可能造成患儿 机体功能紊乱,如循环血量降低、新陈代谢降低、凝血功能紊乱等。

      研究 显示,腹部复杂手术中预防低体温可降低切口感染率、减少患儿出血[18] 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如调节手术间温度、术中温毯 保温、恒温加热静脉滴注液体等,以减少低体温的发生、减轻术后应激反 应,从而改善患儿结局2.4围术期液体管理新生儿围术期合理的液体管理是维持代谢和体液平衡的重要保证葡萄糖 是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唯一能量来源,而血糖是决定新生儿围术期是否 进行静脉滴注的关键低血糖和高血糖均会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及脏器造 成损害[19]新生儿能量储存少、新陈代谢旺盛、肾脏对葡萄糖重吸收少, 若术前长时间禁食和应激反应,极可能发生低血糖,对神经造成永久性损 伤[19],仅靠应激反应不能维持正常血糖,术中输注5%葡萄糖溶液可有 效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但是,由于麻醉可引起应激性血糖升高,输注葡萄 糖过量也可能导致高血糖、渗透性利尿、血容量减少等不良后果[20]对 于患儿术中是否输注葡萄糖仍存在争议,以上研究均未说明输注葡萄糖对 患儿的远期影响除此之外,对于围术期液体的管理还有研究不建议在围 术期静脉滴注低渗溶液,因为可能加重低钠血症的风险;此夕卜,只有在单 独使用晶体溶液不能恢复血容量且无输血指征时才建议使用胶体溶液 [21]。

      但以上证据质量均不足,不能做出强推荐2.5围术期镇痛新生儿的疼痛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其对疼痛应激、情绪、代谢反应强 烈且弥漫,在神经内分泌学上的反应程度是成人的3~5倍[22]O疼痛刺激 可对新生儿造成一系列的心理及生理效应,对其远期的脑发育有一定的不 良影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镇痛药物分为非宙体类药物、阿片类药物、 局部麻醉类药物三类但由于新生儿特殊的生理及药物代谢特点,容易对 镇痛药物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新生儿外科患儿进行疼痛的评估,制定 详细的疼痛管理方案非常有必要2.5.1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被认为是一种既可以克服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又可以实现 满意镇痛效果的药物,较口腔或直肠给药,静脉给药更方便、安全且起效 快研究证明静脉给药后5 min内能达到较高的血液浓度从而起到镇痛效 果[23]CEELIE等[24]的研究比较了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与吗啡对新生 儿和婴幼儿外科术后的镇痛作用,与连续使用吗啡组相比,术后间歇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的患儿在48 h内对吗啡的需求量显著降低,具有取代吗啡 的潜力此外,一项Meta分析结果证明,与安慰剂组对比,对乙酰氨基 酚可以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且导致肝脏毒性的概率小[25]。

      对乙酰 氨基酚是多模式镇痛的重要组成2.5.2阿片类药物吗啡和芬太尼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最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物, 不良反应包括术后恶心呕吐、便秘导致的胃肠功能抑制,此外还可能导致 呼吸抑制,但其镇痛效果好阿片类药物可联合其他机制的镇痛药物或方 法进行多模式镇痛,通过阻断疼痛病理生理机制的不同时相和靶位,减少 药物用量,从而减轻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达到最佳疗效[26]已有研|=|究证明阿片类药物联合对乙酰氨基酚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 量,但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缩短阿片类药物使用持续时间、减少剂量,并 需持续监测呼吸、评估疼痛[24]2.5.3标准化镇痛方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推动了术后局部阻滞镇痛的发展高质量证据表明: 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对乙酰氨基酚可减少药物用量,不良反应轻 且镇痛效果好虽然脊柱-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可减少呼吸系统并发 症、缩短排便时间,但超声下区域阻滞在达到理想镇痛效果的同时,可避 免硬膜外麻醉穿入神经或血管等风险[27]2.5.4舌下含服蔗糖/W萄糖动物实验证明,口服蔗糖能通过甜味刺激激活内源性阿片途径,从而发挥 镇痛疗效[28]国内外大量RCT证明了蔗糖/葡萄糖对新生儿镇痛的有效 性,其能够减少/减弱新生儿对疼痛的反应。

      作为一种非药物镇痛手段,口 服蔗糖/葡萄糖相对安全,且口服后起效快,2 min后达到高峰,并持续 10 min[29]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对疼痛阈值低,对反复的疼痛刺激更敏感, 指南推荐在行足跟采血等医疗护理操作时予患儿舌下含服蔗糖萄糖以 减少疼痛刺激2.6最佳血红蛋白水平贫血是我国儿科临床常见疾病,贫血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率降低、免疫抵 抗能力减弱,从而合并感染等,进一步增加死亡的风险[30]红细胞(RBC) 输注是治疗大多数新生儿贫血的唯一手段,但RBC输注有较多不良后果 和潜在风险目前,新生儿理想的血红蛋白水平还难以确定,输血策略缺 乏统一标准我国尚未出台相应的新生儿输血指南,欧美国家倾向于更为 保守、输血阈值更低的限制性输血,认为严格控制输血可减少感染性疾病 的传播及铁负荷过重的风险[31]一项系统综述中描述:限制性/非限制性 输血对患儿的发病率/死亡率并无较大影响,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非限 制性输血,认为非限制性输血能缩短患儿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及吸氧时 间,更利于临床恢复[31]因此,在输血策略上应权衡利弊,根据患儿具 体病情制定输血指征2.7围术期沟通多学科团队(MDT)是指来自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团队,针对疑 难问题定时定点召开会议,讨论诊疗意见并相互协作,旨在减少患者损伤。

      MDT与ERAS相结合,能够将不同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