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历史试卷)-1959-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doc
9页山东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体现在A. “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 “天下一家” “大一统”C.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 “天人合一” “敬德保民”2.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极力维护宗法制C.主张废除分封制 D.推崇法家思想3.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加强 B.科举制度的成熟C.贵族制度的衰落 D.专制皇权的强化4.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A.察举制、三公九卿制 B.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 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5.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
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是A.反对轮番而治 B.提倡妇女参政 C.主张人民主权 D.宣扬人文精神6.伯利克里(约公元前 495 年一公元前 429 年)说:“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共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深使我们心悦诚服……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 ”这说明当时古代雅典A.初步改变了贵族专权局面 B.法律只在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C.受罗马帝国万民法的影响 D.法律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保障7.有学者指出:所有权概念起源于罗马法的“dominium”一词,原有统治、管辖、控制、支配之意……所有权概念一开始出现,就获得了所有人对物绝对支配的含义由此可见罗马法A.仅仅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B.重要内容是保护私有财产C.只保护奴隶主贵族的财产 D.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8.1841 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C.内阁集体责任制成为公认的原则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9.1621 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来觐见国王詹姆士一世时,他无奈地对侍从吩咐道: “你们摆好十二把交椅吧,我要接待十二位国王!”这反映了此时的英国A.君主立宪制已经建立 B.议会对国王形成了制约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完全激化 D.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0.1787 年 6 月 4 日,富兰克林说:第一个放在掌舵位置上的会是个好人,后继者怎么样,就只有天知道了为了减少这种担忧,美国在制度上①实行联邦制②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③总统由选举产生④实行总统制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1.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 《德意志帝国宪法》C.法国《1875 年宪法》D.美国《1787 年宪法》12.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 “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 ”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A.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C.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D.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13.有学者认为, “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其主要依据应是A.北洋海军的参战 B.战争由朝鲜引发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D.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14. “在 1912 和 1913 年,他们凭借技能和勇气争取使民国能够运转西式的民主制度马上证明太洋化、太新型和太软弱,难以负担他们托付的重任 ”文中的“他们”是指A.维新派 B.革命派 C.立宪派 D.中国共产党15.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 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 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 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 16.《蒋总统集》记载“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 ”这一状况可能出现的年份是A.1921 年 B.1925 年 C.1931 年 D.1939 年17. 《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斯诺可能报道了A.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胜利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8.右图是一幅题为《日本近卫首相剖腹之期不远矣》的漫画作者意图是①表述日本侵略者为天皇效力的决心②鼓舞中国军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信心③说明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抗战的态度④揭示日本当局走上自取灭亡之路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19. 《和平法令》宣布:“本政府认为,……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 ”文中“本政府”是指A.1861 年改革后的沙俄政府 B.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二月革命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 D.十月革命后的工农苏维埃政府20.1949 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6 人中有 3 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 63 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 30 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21.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
观察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22.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文中“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不包括A.不结盟运动兴起 B.欧洲共同体形成C.日本崛起 D.华约组织建立23.有学者认为,1954 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治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为“外交年”之说提供依据的是A.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在万隆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4.1973 年,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 ”毛泽东提出这一外交政策的背景不包括A.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日增 B.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C.中美建交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25.2009 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
“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 ”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知美国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C.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6 题 14 分.第 27 题 18 分,第 28 题 18 分,共 50 分)26.(14 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是古今中外大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科一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1)材料一中“统一性、集权性”有什么表现?怎样理解“最本质的特点”?(4 分)材料二 任何一个州,都不可能仅凭自己动议,便能合法地退出联邦——而任何以此为目的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联邦是不容分裂的……就自然条件而言,我们是不能分离的我们决不能把我们的各个地区相互搬开……合众国总统的一切权威都来之于人民,人民并没有授于他规定条件让各州脱离出去的权力……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它有一天会被我们的良知所触动,再次奏出联邦合唱曲。
——林肯总统 1861 年就职演说(2)据材料二,概括林肯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邦政府“再次奏出联邦合唱曲”的历史意义 (6 分)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统一是指国家之间或政权之间、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内部在政治上的一致、集中及结合为一个整体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4 分)27.(18 分)法制建设和进步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科一 第三表: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六表:凡主张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的罚金——《十二铜表法》材料二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若犯死罪,议定奏裁,皆须取决宸(“宸”借指帝王所居,又引中为王位、帝王的代称)衷,曹司不敢与夺——《唐律疏议》材料三 第二条第三款: 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在特殊情况下,他得召集两院或其中一院开会,并得于两院对于体会时间意见不一致时,命令两院体会到他认为适当的时期为止:他应接见大使和公使;他应注意使法律切实执行,并任命所有合众国的军官。
——《美国 1787 年宪法》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 ,而是“民治” ,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特点4 分)(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和宪法坚持的原则各是什么?并分析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8 分)(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中国的近现代社会都努力去落实,请写出中国近代至建国初期关于“民治”的三部主要法律名称及每部法律的特点或原则?(6 分)28.(18 分)新世纪以来,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但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