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同步练习2.doc
7页《海— 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同步练习(时间:9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20 小题, 每小题3 分 , 共 60 分)1. 下图是某海域某时表层水温与正常年份水温偏差示意图读图 , 完成第 1~2题图中≥ 1 ℃的海区在 120°经线上延伸约( )A.2 200 千米 B.3 300 千米C.1 100 千米 D.4 400 千米2该海域水温的异常变化使 ( )A.南美西部干旱加剧B.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C.秘鲁渔场渔获量增大D.马来群岛森林火灾隐患加大解析 : 第 1题, 由图可知 ,图中≥ 1 ℃的海区在 120°经线上大约跨越了 30 个纬度 由纬线间相差 1°,实际距离相差约111 千米可知 ,该海区跨越了大约3 300 千米 , 故 B项正确第 2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 ,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水温较正常年份偏高 , 即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 南美洲西部下沉气流减弱 , 降水明显增多 , 故 A项错误; 澳大利亚东部上升气流减弱 , 降水明显减少 , 故 B项错误; 秘鲁海域水温上升 , 会导致秘鲁上升流势力减弱 , 附近渔场鱼类死亡减产,故 C项错误;马来群岛上升气流减弱 , 降水减少 , 气候干燥 , 火灾隐患大 , 故 D项正确。
答案 :1B 2D3.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 完成第 3~6题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④4 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 , 但从长远看 , 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 , 主要得益于过程( )A.① B. ② C.③ D. ④5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 下列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的是 ( )A.低纬 B. 中纬 C.高纬 D. 北冰洋6 在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中 , 向大气输送水汽的基础是 ( )A.① B. ② C.③ D. ④解析: 海气间水分的交换 , 是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实现的通过海水蒸发 , 不断向大气输送水汽, 且海洋表层水温越高 , 蒸发量越大 , 向大气提供的水汽越多水循环是实现海陆间水平衡的重要途径 , 其中的径流输送环节 , 是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答案:3C 4B 5A 6C7. 厄尔尼诺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正常年份 , 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可是每隔数年 , 东南信风减弱 , 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 , 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下图为某地区海水运动和大气运动图 , 完成第 7~8 题。
四幅图中能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的是 ( )A.甲、丁 B. 乙、丁 C.甲、丙 D. 乙、丙8 厄尔尼诺现象反映了海洋对大气的影响反之大气对海洋也有影响下列关于大气对海洋影响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A.大气运动引起风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B.大气降水与蒸发的强弱影响海水的盐度C.大气温度的高低与海冰的分布范围无关D.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海面增温解析: 第 7 题, 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南美洲大陆西侧海面水温升高 , 降水增加第 8 题, 潮汐不是大气运动形成的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海面降温答案:7C 8B9.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 , 完成第 9~10 题①~④海区中 , 海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的是 ( )A.① B. ②C.③ D.④10 在地球上高低纬间的热量输送中 , 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的海区是 (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④解析: 该组题以大西洋轮廓图为背景 , 综合考查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第 9 题,海气间的水分交换的活跃度与其温度呈正相关 ; ③海区有寒流经过 , 水温低于相同纬度其他海区第 10 题, 在南北纬 0° ~30° 的海区中 , 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
答案:9C 10A11. 读太平洋某月 ( 最热月或最冷月 ) 表层水温分布图 ( 单位: ℃)( 图中点线是海冰边界 , 虚线为热赤道 ), 完成第 11~12 题图中表示的时间是 ( )A.1 月 B.2 月 C.7 月 D.8 月12 图中形成 A处水温特点的原因为 ( )A.所处纬度低B.距离陆地近C.受离岸的东北信风影响D.有寒流流经解析: 第 11 题,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 海洋吸热慢 , 放热也慢从水温值和热赤道位置可知应该是北半球水温最高月 第 12 题,A 处水温值较同纬度地区低 , 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答案:11D 12D13. 分析下表 , 完成第 13~15 题地区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甲 大 大 7 月 1 月乙 小 小 8 月 2 月关于甲、乙两地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均在北半球B.甲、乙均在南半球C.甲位于北半球 , 乙位于南半球D.甲位于南半球 , 乙位于北半球14 甲、乙两地气候 ( )A.都具有明显的海洋性B.都具有明显的大陆性C.甲具有海洋性 , 乙具有大陆性D.甲具有大陆性 , 乙具有海洋性15 甲、乙两地气候的形成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 太阳辐射C.海陆差异 D.洋流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沿海与内陆地区气候差异的影响。
从表中可知 ,甲气温日较差、 年较差均较大 , 气候的大陆性较强 , 从最高、 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不难判断其在北半球 ; 乙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 , 海洋性强 ,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 8 月、2月, 可看出乙应位于北半球甲、乙的气候差异属于海陆差异所造成的答案:13A 14D 15C16. 读洋流模式图 , 完成第 16~17 题①②③④四个海域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是 ( )A.① B. ② C.③ D. ④17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 , 因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 导致农业减产的区域濒临的海域是 ( )A.① B. ② C.③ D. ④解析: 第 16 题, 图为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 , ①沿岸有上升流 , 形成秘鲁渔场第 17 题,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 , 大洋西岸地区因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 导致农业减产答案:16A 17C18. 读下面经纬网图 , 联系所学知识 , 完成第 18~20 题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A.常年盛行西北风 B. 盐度值甲 >丁C.表层水温乙 =丙 D.洋流流向丁→丙19 甲、丁之间的正常大气环流形势应为 ( )20 在某一时期 , 若丁处水温高于甲 , 则同时伴生的现象有 ( )A.东南信风势力增强B.乙地降水增多C.丙地海水上升流减弱D.智利沿海更加干旱解析: 第 18 题, 由经纬网判断图示海域在南太平洋低纬度海域 , 该区域为东南信风带 , 甲、丁纬度相同 , 但甲地受暖流影响 , 丁地受寒流影响 ; 乙、丙纬度相同 , 乙地受暖流影响 , 丙地受寒流影响 , 丙、丁之间为秘鲁寒流 , 流向为丙→丁。
第 19 题, 甲、丁位于赤道附近 , 正常的环流形势为沃克环流 , 应为 A 图所示第 20 题, 题干中的信息 , 反映了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 , 此时东南信风减弱 , 沃克环流减弱甚至消失 , 或变为相反方向由此判断 C项正确答案:18B 19A 20C二、非选择题 ( 共 40 分)21.(12 分) 读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图 ( 单位: × 0.484 W/m2), 完成下列问题1) 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主要方式是 、 2 分)(2) 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是 , 为什么 ?(6 分)(3) 描述 20° N~40° N和 40° N~60° N太平洋东、西两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 , 并说明其影响因素 (4 分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海气循环作用与热量交换第 (1) 题, 海洋主要通过长波辐射和潜热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第 (2) 题, 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 , 水温高的海域 ,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 , 海气相互作用就越活跃第 (3) 题, 影响海洋与大气间热量交换的因素有海洋储存热量的多少、洋流的性质等答案:(1) 长波辐射 潜热(2) 热带 ( 从纬度范围看 ) 热带约跨 47 个纬度 , 不仅范围大 , 而且正午太阳高度也大 , 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 从面积看 ) 该地区所占的海洋面积最大 , 储存的热量大 ;( 从图中的数据看 )该地区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最多 ;( 从该地区的海洋看 )海区面积大 , 蒸发旺盛 , 向大气输送的水汽丰富 , 释放到大气中的潜热也丰富。
3)20 ° N~40° N 太平洋东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少 , 主要受寒流的影响 ;40 ° N~60° N太平洋东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多 , 主要受暖流的影响22.(12 分) 案例分析 : 圣诞节前后 , 太平洋赤道附近水温分布如下图时 , 秘鲁渔场一片萧条 ,海面上布满着烂鱼死鸟 , 成为一片毫无生气的“死海”分析上述现象 , 完成下列问题太平洋赤道附近水温分布示意图(1) 分析 A、B 间的风向及成因 (3 分)(2) 画出下图中 A、B的水流运动方向 ( 用箭头表示 ) 1 分)(3) 为什么秘鲁渔场成为一片“死海” ?(4 分)(4) 当出现上述现象时 , 我国冬半年天气将会怎样 , 为什么 ?(4 分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 , 太平洋东部赤道地区水温升高 , 这种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 近些年来 ,每隔几年 , 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 , 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 这股温暖的海水使鱼类赖以生存的浮游生物减少 , 使秘鲁渔业受损该现象还导致天气发生剧烈变化通常秘鲁沿海年降水量为 25~125 毫米 , 厄尔尼诺现象来临时 , 某些地区年降水量可达 360 毫米, 导致洪水泛滥。
厄尔尼诺影响范围广 , 危害大 , 它可能引起澳大利亚、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的旱灾第(1) 题,A、B两处由于温度差异 , 导致气压差异 , 从而在 A、B两地间产生了热力环流 第(2)题,B 地区海水向南流动 ,A 地区海水流过来补充 第(3) 题, 秘鲁渔场是由上升流而形成 , 鱼类属于冷水鱼 , 遇暖流会导致大量死亡 ; 由于海水从 A向 B 运动, 导致秘鲁渔场遭受下降流的作用, 营养盐类减少 , 鱼类饵料减少 , 因而大量鱼类死亡 ; 导致以鱼类为生的鸟类也相应减少 第(4) 题, 由于 A 海区附近形成高压 , 不利于亚洲高压强大的冷空气南下 , 所以冬季较暖和 ; 冬季气温较高 , 我国大部分地区蒸发较旺盛 , 天气比常年干燥答案:(1) 风从 A吹向 BA 为高气压 ,B 为低气压由于 A、B 位于赤道附近 , 地转偏向力小 ,所以吹西风2) 如下图所示 :(3) 秘鲁渔场是由上升流而形成 , 鱼类属于冷水鱼 , 遇暖流会导致大量死亡 ; 由于海水从A向 B运动, 导致秘鲁渔场遭受下降流的作用 , 营养盐类减少 , 鱼类饵料减少 , 因而大量鱼类死亡; 导致以鱼类为生的鸟类也相应减少。
4) 冬季暖和干燥由于 A 海区附近形成高气压 , 不利于亚洲高压强大的冷空气南下 , 所以冬季较暖和 ; 冬季气温较高 , 我国大部分地区蒸发较旺盛 , 比常年干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