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原文及赏析.docx
3页代出自蓟北门行[南北朝]鲍照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嵋,角弓不可张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 身死为国殛分类标签:励志诗作品赏析诗开头就表现了边亭告警的紧急情况:“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敌方入侵的信息接连传入京城,汉军征 集马队,屯驻广武,分遣精兵,出救朔方前两句“羽檄”、“烽火” 用互文见义法,强化了军情的危急后两句为一触即发的生死搏斗埋 下了伏笔诗进而表现了胡焰嚣张,天子震怒的严重局势:“严秋筋竿劲,虏阵 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胡方利用深秋弓坚矢劲,大举 入犯,汉方天子震怒,使者促战,相望于道四句有力地暗示一场激 烈的战斗即将展开,很能唤起读者的兴趣接着用两联工整对句极写汉军准备投入战斗的壮阔场面,颇有先声夺 人气势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粱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石 径迂折,飞粱直跨,大军行进,秩序井然但闻箫鼓中传出汉军的豪 情壮思,旌甲上沾满胡地的霜露雪花前两句用雁行、鱼贯两个比喻 刻画汉军跋涉辛苦,纪律严明的英雄风貌。
后两句那么突出将士们战胜 恶劣环境的大无畏精神缘、度、流、被四字,分别起了传神点睛作 用然后着重描写进入实战状态时气候剧变的特殊情况:“疾风冲塞起, 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疾风冲塞而起,沙砾满天 飘扬战马瑟缩,不能奔驰,劲弓冻结,难以开张这四句把边塞风 光与战地生活紧紧衔联,很自然地为英勇顽强的壮士安排好一个典型 环境,使他们在艰苦条件下表现的可贵战斗精神有效地得到显示最后四句是全诗的精华:“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 身死为国殛自古以来的忠节之士,都是在严峻考验中察“见”和“识”别出来的他们必须在紧急关头付出最大牺牲诗人用《九歌•国 殛》礼赞勇武刚强、死于国事的“鬼雄”的辞语,颂扬为国捐躯的壮 士,寄托了他对英烈的无比崇敬之情这两联流传万口,几乎成了封 建时代衡量忠良行为准那么的诗句,产生了鼓舞人心的力量此诗在思想与艺术上能到达较完美的统一,是由于紧凑曲折的情节, 不断变化的画面和鲜明突出的形象在诗里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其中紧 凑的情节,更起了重要作用它由边亭告警,征骑分兵,加强防卫, 进而写到虏阵精强,天子按剑,使者促战然后着重写了汉军壮伟场 面和战地自然风光最后以壮士捐躯,死为国殛的高潮作结。
贯串于上述紧凑情节中的,是各种生活画面,如边亭、咸阳、广武、 朔方、虏阵、胡霜,包括了胡汉双方的广阔空间活跃其中的,有交 驰的羽檄,连天的烽火,雁行的队列,鱼贯的军容,箫鼓的节奏,旌 甲的辉光等尤其是疾风起,沙砾场,马瑟缩,弓冻凝的边塞风光画 面,“神气光舞”(陈祚明语),“清楚说出边塞之状”(朱熹语),更为 此诗增添了艺术光彩,是鲍照表现边塞生活的重要艺术标志上述画面从多角度进行描绘,而位于其中心的,那么是壮士的英雄群像 不只征骑、分兵、缘石径、度飞粱、吹箫伐鼓、执旌被的严峻时刻, 他们的形象也十分耀眼尤其是时危世乱之际表现的忠节,更突出地 闪现了英烈们为国献身的思想亮光鲍照没有边塞生活的直接经验,却写出了成功的边塞作品,很可能是 因为他善于把自己积累的北方边塞生活的间接知识和前辈作家的创 作经验艺术地结合起来,他能自出心裁,自显身手,为南朝诗坛开出 一朵奇葩,说明他对庄子《逍遥游》“有待”、“无待”的境界,是很 领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