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4议论文123.ppt

22页
  • 卖家[上传人]:luoxia****01803
  • 文档编号:77429089
  • 上传时间:2019-02-0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84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学语文,1*《季氏将伐颛臾》(重点课文)《论语》,《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一、《课文主旨》 季氏,季康子,春秋时鲁国的大夫,把持朝政;颛臾,春秋时附属于鲁国的小国 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1.孔子反对季康子攻伐颛臾的理由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可伐; 在邦域之中,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不当伐二、《学习要点》,2.了解本文的驳论性质,掌握本文以对话方式展开批驳、破中有立的议论方式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 以孔子与弟子的三次对话展开批驳,破中有立 具体来说,第一段:第一轮师生对话,指出季氏行为违背“礼”的原则 驳论;历史事实论据——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现实事实论据——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 反诘句——何以伐为?,3.理解文中重点比喻句“虎兕sì出于柙xiá ,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比喻作用及其含义 一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做龟玉,季氏讨伐颛臾,就好比虎兕从笼子里跑出来伤人,颛臾被攻灭,就好比龟玉在匣中被毁,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和龟玉的看管人,虎兕从笼子里跑出来伤人,龟玉在匣中被毁,都是看管人的失职,而季氏动武,颛臾被攻,则是季氏家臣冉有、季路的失职。

      三、疑难词句,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见于:被……召见) 2.无乃尔是过与:恐怕是要责备你吧过:责备) 3.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词,这,指颛臾)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施展 就:担任 列:职位)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痛恨 舍曰:不说辞:找借口) 6.不患寡而患不均:(担心、害怕) 7.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来:招徕,使动用法) 8.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以之为,让他当),四、重点段落分析,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而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1.在这段话中,孔子的观点是什么? 孔子的观点是:季氏攻伐颛臾是错误的,这是冉有的过失2.孔子反对伐颛臾的论据是什么? 孔子反对伐颛臾的理论依据是:治国以礼 事实论据有三:第一,从历史看,“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是先王任命的东蒙山的主祭者伐先王所封属臣,非礼;第二,从地理位置看,“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在鲁国境内,对鲁国构不成任何威胁,没有理由伐;第三,从等级制与现实表现看,“是社稷之臣也”,颛臾是安分守己的附属国,伐之非礼。

      3.这里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结论是什么? 运用了演绎论证法如“且在邦域之中矣”,暗含大前提:伐帮域中之国非礼;小前提:颛臾为帮域中之国; 结论:伐颛臾非礼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匣,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这段话的主要论点是: 批驳冉有推卸责任的说法 2.“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椟中”双重寓意是什么 见《学习要点》,,说明孔子反对季康子攻伐颛臾的理由;理解本文所体现的孔子关于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了解本文的驳论性质,掌握本文以对话方式展开批驳、破中有立的议论方式 识别本文所用的历史材料、现实事例和名人名言三种论据,理解本文运用论据的多样性 理解文中重点比喻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比喻作用及其含义 理解本文的反诘句,说明它们在表达上的作用 (1)求,无乃尔是过与? (2)何以伐为? (3)焉用彼相矣?,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3)是社稷之臣也 (4)无乃尔是过与? (5)是谁之过与?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大同》 (《礼记》),一、《课文主旨》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论述大同世界与小康社会的不同特征,表达了孔子对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向往,间接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 二、《学习要点》 1.理解本文以正反对比、两相对照的形式阐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2.理解文中以排比句式增强气势的方法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三、《疑难词句》,1.讲信修睦修:培养)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前一个亲:以……为亲,意动用法后一个亲:亲人 子:前一个子:以……为子,意动用法;后一个子:孩子,儿女) 3.矜、寡、孤、废、疾者矜:即“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 4.男有分,女有归分:职业,职守归:女子出嫁) 5.外户而不闭外:从外面,这里方位名词活用做状语;户:关门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四、《重点段落分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某用是作,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 这段文字概述了“大同”、“小康”社会的主要特点:“大同”世界是“大道之行”的时代,是“礼”自然运行于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人欲与“礼”自然融合、人自然顺应“礼”的时代小康”社会是“大道既隐”之后,圣人对“礼”特别是提倡的时代,是圣人用“礼”约束人欲、治理天下的时代 2划分层次,概括每层大意 分两层:先说“大同”世界的特点,从“今大道既隐”始,再说“小康”社会的特点 3.这段文字运用何种论述方法阐明观点,效果如何? 运用正反对比、两相对照的方法阐明观点鲜明深刻地突出了“大同”“小康”各自的本质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而“大同”“小康”与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的潜在对比就更加鲜明深刻快速 练习,(1)《大同》一文选自是 ( ) A. 《论语》 B. 《孟子》 C. 《礼记》 D. 《尚书》 答案:C (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 C.人事制度 D.所有制形式 答案:D,,2.填空题 《大同》:“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 _guàn_ _。

      3.翻译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答: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修习亲睦3.*《谏逐客书》(重点课文)李斯,一、《课文主旨》 本文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纳客而成就帝业为据,说明客卿之功;列举大量事实说明英主不应该重物轻人,并从理论上面说明逐客与纳客的利害关系,从而指出逐客是不利于秦国事业发展的,逐客是错误的 二、《学习要点》 1.掌握本文始终正反并论、利害对举的说理方法 正面论述以强调纳客之利,反面推理以推出逐客之害,两相对照,是非清晰,文章论辩有力 2.掌握本文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和选词炼句的特点三、《疑难词句》,1.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来:使动用法,使……到来) 2.举地千里,至今治强举:攻占、占领;强:安定、太平) 3.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从”通“纵”,合纵;:面向西) 4.强公室,杜私门杜:杜绝、堵塞) 5.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所以:用来……的东西;“说”通“悦”) 6.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所以:用来……的方法) 7.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借;给予),四、《重点段落分析》,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这段话可分为几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证不却众庶、广罗人才方能取得事业成功的道理;第二部分论证驱逐客卿就是损害自己帮助敌国的道理 2.各部分的论证角度有何不同? 第一部分是正面论证,第二部分是反面论证 3.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主要采用排比、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这段文字中,什么地方运用了对比论证法? “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2.说服秦王的关键在什么地方? 逐客不但不能统一天下,反而会造成秦国的危亡此结论切中了秦王急于统一的最大心理愿望重点、难点、考点,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掌握本文始终正反并论、利害对举的说理方法;掌握本文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和选词炼句的特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段落:自“臣闻地广者粟多“至“此所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2)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3)强公室,杜私门 (4)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5)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 (6)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7)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酥梨水肥一体化及黄瓜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规程.pdf 检验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在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pdf 液氢气瓶第1部分材料、设计、制造、检验与试验及第2部分操作要求.pdf 2025年秋二年级科学上册动物的家集体备课教案设计.pdf 2025年秋一年级科学上册观察植物集体备课教案设计.pdf 复合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及环境检测实验室气瓶间安全技术规范.pdf 森林抚育成效监测技术规程及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pdf 气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第1-6部分)学习材料.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综合防控及酿酒葡萄旱作技术规程.pdf 蜜蜂授粉梨园病虫害绿色防控+苹果园金纹细蛾综合防治+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pdf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园级自评指导手册.pdf 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建设通用要求(学习材料).pdf 矮化中间砧苹果树栽培及水浇地春播玉米土壤培肥技术规程.pdf 《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建设指南》全文.pdf 2025年秋一年级科学上册校园里的植物集体备课教案设计.pdf 气瓶充装单位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建设要求(学习材料).pdf 甘蓝集约化育苗生产及苹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pdf 化学品鱼类细胞系急性毒性虹鳟鳃细胞系试验+蜂王浆及蜂王浆冻干粉中羟甲基糠醛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pdf 2025年秋一年级科学上册植物的变化集体备课教案设计.pdf 饲料中辣椒红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饲料中维生素D3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