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docx
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13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章 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名词解释 双簧戏: 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 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观法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 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 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展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2、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3、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4、理论看法: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看法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5、主要付出: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进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 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 1、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2、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3、理论看法: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 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社 1、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2、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 3、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看法,即音乐美、绘画美、 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语丝社 1、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 林语堂等 2、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3、《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 代散文进展作出了重要的付出 鲁迅说《语丝》的根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1、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 想 2、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天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3、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举行了新诗的创造和小说形式的天性,以白话 代替文言 4、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头向现代化迈进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根基 2、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根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 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 3、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根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 4、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 2、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 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3、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采纳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 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 2、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示意 无产阶级文学 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造社和太阳社创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 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 左联 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 2、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等 3、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出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观法》的演讲,是其纲领 左联的主要成就 1、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进展 2、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3、左联特别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4、开展了文艺群众化运动 5、文学创作特别昌盛,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 中国诗歌会 1、1932年9月成立,发起人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会刊《新诗歌》 2、诗内容方面提出“歌咏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群众歌调”。
京派 1、是30年头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 2、称之为“京派”,是由于其在当时的京津两地举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 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3、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 4、“京派”的根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进展变化,进展了 抒情小说和讥讽小说 论语派 1、论语派是30年头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 间世》《宇宙风》,以刊载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 2、《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实时弊、幽默中含讥讽1934年后,讥讽锋芒日益减弱, 幽默也流于说笑话 文协 1、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主要人物有老 舍、郭沫若、茅盾等 2、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 织 3、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物。
4、文协的口号是“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这对推动作家加入现实斗争,紧密与工农兵 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 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祥林嫂(《祈福》)、爱姑(《离婚》)、子君(《伤逝》)遭封建社会迫害的妇女, 她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抵挡的行动,但结果都以悲剧告终 《祈福》表示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深重残酷作品通过祥林嫂的凄凉遇到深刻透露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从鲁四老爷、四婶到婆婆等这样一个周密的封建观念大网络,封建网络抉择了中国妇女的凄凉命运,也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们的一切挣扎努力 《离婚》中的爱姑,不能忍受那种丈夫另有新欢、叫她走就得离婚回娘家的极不公正的 待遇她的抵挡是猛烈的,但在七大人装腔作势的威信下终究屈服 《伤逝》中的子君,是另一类型的妇女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学识女性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扰我的权利这是妇女天性解放的呼声她以此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史涓生建立起小家庭封建势力的压迫、天性 解放思想的局限性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
作品通过这三个妇女形象的描写,透露了妇女的问题: 1、祥林嫂等的悲剧都是封建社会、礼教造成的,因此妇女解放务必反封建 2、作品也表现祥林嫂和爱姑都还没有摆脱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她们的抵挡缺乏清楚的意识和明确的目标启示人们:妇女解放,务必自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才能举行有效 的斗争 3、作品通过子君的悲剧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 的天性解放思想虽有确定的反封建作用,但不能解决妇女解放的问题 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学识分子形象和在学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1、小说集《彷徨》中,涓生(《伤逝》)、魏连殳(《孤独者》)、吕纬甫(《在就楼上》)是根本属于同一种类的学识分子他们都是新学识分子,采纳了民主主义、天性解 放等西方近现代思潮影响 2、涓生为自己爱的权利而大胆奋斗;魏连殳被人说成是“一个可怕的新党”,常在报刊上“发些没顾忌的探讨”;吕纬甫年轻时灵巧精悍专心,敢于在小城封建迷信思想深重的空气 中破坏神像但是他们的抵挡都以失败告终 失败的理由有两个方面: 1、中国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封建传统思想和习惯气力的根深蒂固,因此觉醒者受到 的压迫是深重的。
2、觉醒者自身的思想局限性和性格弱点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举行抵挡的思想基 础是天性主义 这些觉醒者在强大的旧势力压迫下,表现出自私卑怯(涓生)、动摇妥协(吕纬甫)、消沉颓废(魏连殳)涓生在爱的小舟遭到社会黑风恶浪时,认为最重要的是救出自己,视子君为累赘,终究遗弃子君而造成悲剧吕纬甫灵巧精悍专心变成现在的“敷敷衍衍,模模糊糊”魏连殳以躬行所恶来报复社会、世俗的压迫、冷遇,却陷入更深的精神孤独和痛楚 的境地,以自戕式的消逝宣告了自己的失败 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中国近代新学识分子形象及其悲剧,提出了小资产阶级学识分子的道路问题,说明了天性解放、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的正确道路,应别寻新路 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一: 1、“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 又分外天性化 2、白描手法,采取“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方法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各种特征举行描写如祥林嫂和子君的神态和眼睛、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孔乙己的长衫 3、挖掘和表现人物繁杂的内心世界,写幻觉、潜意识等,深入透露人物的灵魂。
4、人物语言干脆传神,高度天性化 艺术特色二:艺术多姿多彩 1、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客观的叙事之中为主要特色,但也常有诗意的抒情和以抒情手法 为主的作品 2、主要是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刻画性格,但也不乏对人物心理、空想等的描写和以 心理刻画见长 3、根本上是悲剧的结局,但在悲剧中常融进幽默夸诞的悲剧因素,形成悲喜剧交融的 特色,并有以讥讽手法为主的喜剧作品 4、创作手法以现实主义为主,但也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成分 三、留神典型环境的勾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浓郁的浙东地方风光和民俗民情,使 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乡土文学 四、布局形式丰富多样 1、小说多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以一个或几个生活场景、片段连缀而成; 2、或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 3、依次为主,也有倒叙; 4、多为单线进展,也有两条线索的交错叠合;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