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评价尺度(共6篇).doc
8页教学设计评价尺度(共6篇) 第1篇:中学教学设计评价尺度中学教学设计评价尺度为强化教学设计管理,完善教学设计评价,提高了教学设计质量,结合县教育局《关于推动中小学课堂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制定本方案一、评价内容(一)教学目标1.目标难度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课标(或考纲)要求; 2.目标内容目标内容是否全面,能否涵盖三维目标;3.目标描述描述是否规范,行为条件是否明确,行为动词是否准确,行为对象是否具体二)教学重难点1.着重着重是否准确,是否符合课标(或考纲)的要求,是否符合教材现实,着重有没有遗漏;2.难点难点是否明确,能否依据内容特点和学生现实进行预设,预设的难点是否是知识的衔接结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三)教学过程 1.自学学习 ⑴自学任务能否依据学习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否明确,能否说明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水平(目标)的要求,能否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⑵自学内容①认知前提即学习本节内容所用到的旧知识能否依据本节内容设计认知前提,认知前提是否是本节的基础,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否密切,能否辅助学生做好学习铺垫;内容编排是否符合新旧知识的递进关系,衔接过度是否自然,有没有存在较大的跨度。
②新知认知即本节学习的新内容依照“把目标转化为问题,把问题转化为活动”的思路,能否依据课标(或考纲)的要求设计学习问题,学习问题能否涵盖所有基础知识,能否揭示知识要点;学习问题排列是否合理,能否符合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或递进关系;能否依据学习问题整合感知素材,丰富学生感知的内容,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③学习诊断即学习效果检测能否依据学习任务设计学习诊断,诊断内容能否涵盖学习知识,诊断难度是否符合学习任务的要求,诊断题型是否合理2.讨论展示能否设计自学交流、展示活动,有没有设计组织方式、组织程序以及实施的明确要求自学交流可以采用集中组织或按学习任务分块组织,学习展示可以采用板演、实物投影、口头解说、演示等,展示人员可以是小组谨代表,也可以是小组集体3.精讲点拨能否针对预设的难点设计讲解内容,讲解内容是否具体、细致;能否针对着重设计探索活动,探索程序设计是否清晰、具体,教学手段是否科学、合理4.反思扩大能否围绕着重、难点设计反思扩大活动,有没有针对知识内涵、研究历程、研究方法等设计反思问题,有没有扩大前后知识以及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否体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或情感态度的设计;反思扩大难度是否适当,是否符合课标(或考纲)要求。
11.自主学习(35 分) ⑴自学任务(5 分)自学任务明确,有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水平(目标)的要求,能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评定等级为“优秀”;自学任务有做什么、如何做的要求,能体现学习方法指导,但做到什么水平(目标)要求不明确,评定等级为“良好”;自学任务有做什么的要求,学习方法和预习目标不明确,评定等级为“合 格”;自学任务不明确,仅是目标的描述,或仅是笼统的学习要求,评定等级为“分歧格”⑵自学内容(30 分)①认知前提(5 分)认知前提符合本节的基础,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密切;内容编排符合新旧知识的递进关系,衔接过度自然,能达到以旧引新的作用,评价等级为“优秀”认知前提符合本节的基础,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密切;内容编排符合新旧知识的递进关系,但衔接过度存在一定的跨度,评价等级为“良好”认知前提符合本节的基础,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密切,内容单一,仅是为了回首,新旧知识之间过度没体现,评价等级为“合格”认知前提和本节内容没有联系,评定等级为“分歧格”②新知认知(20 分)能依据课标(或考纲)的要求设计学习问题,学习问题能涵盖所有基础知识,问题之间的排列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能合理设计或整合预习素材,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评定等级为“优秀”。
能依据课标(或考纲)的基础要求设计学习问题,学习问题能涵盖所有基础知识,问题 之间的排列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能合理设计或整合预习素材,丰富学生的认知内容,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不明显,评定等级为“良好”能依据课标(或考纲)的要求设计学习问题,学习问题能涵盖所有基础知识,但问题排列和知- 3能针对着重、难点设计反思扩大活动,反思全面,能针对知识内涵、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等设计反思问题;扩大到位,能针对前后知识以及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设计扩大内容,展示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情感态度的设计;反思和扩大难度适当,符合课标(或考纲)要求,评定等级为“优秀”能针对 着重、难点设计反思扩大活动,能针对知识内涵进行反思,注意了前后知识之间以及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但反思欠全面,忽视了研究过程或方法的回首,评定等级为“良好”能针对着重知识设计反思问题或训练题组,难度符合课标(或考纲)要求,评定等级为“合格”没有设计反思扩大活动,或反思拓 展内容不符合课标(考纲)要求,评定为“分歧格”5.系统总结(5 分)能设计系统总结活动,活动要求明确,能体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总结要求,评定等级为“优秀”。
有系统总结活动的设计,有对知识和方法的总结要求,但缺少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总结要求,评定等级为“良好”有系统总结活动的设计,仅有对知识的总结要求,评定等级为“合格”没有系统总结活动的设计,或仅有条目没有总结 要求,评定等级为“分歧格”6.达标检测(15 分)难度符合课标(或考纲)要求,内容能涵盖所有知识点,题型合理,具有档次性,基础性和扩大性内容比例符合 4:1 的要求,评定等级为“优秀”;难度符合课标(或考纲)要求,内容能涵盖所有知识点,基础性和扩大性内容比例符合 4:1 的要求,但考查档次性欠缺,评定等级为“良好”;难度符合课标 要求,内容能涵盖重要知识点,评定等级为“合格”;没有设计限时作业,或难度不符合课标要求,评定等级为“分歧格” 56 -第2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评价尺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教案)评价尺度一.教学目标设计(10分)1.明确(目标清楚明白,具体,便于师生操作)(3分) 2.恰当(符合大纲、学科特点和学生现实)(3分) 3.全面(体现知识、能力、思要等几次方面)(4分) 二.教学方法设计(9分)4.教法选择得当(结合教材特点,学生、教师现实,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5分)5.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恰当(根据现实需要,教具、学具、软硬件并举)(4分) 三.教学程序设计(10分)6.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有档次,结构合理,过渡自然)(4分)7.教学环节中小步骤设计具体(根据现实需要有些教学环节中有小步骤设计,教学环节或小步骤时间分配合理)(3分)8.教学程序设计巧妙(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和方法运用上新颖独特,有艺术性)(3分) 四.教材处理设计(20分)9.教学思路清(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4分)10.以旧引新(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注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3分) 11.突出着重(体现在目标制定和教学过程设计之中)(5分)12.突破难点(体现在教材处理从具体到抽象,化难为易,以繁架简等方面)(5分) 13.抓住关键(能找到教材特点及本课的疑点,并恰当处理)(3分) 五.师生活动设计(22分)14.精讲巧练(体现以思想训练为核心,落实“双基”)15.教为学服务(体现在教师课堂上设疑问难,引导点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加教学过程)(5分) 16.体现知识形成过程(通过裸露思想过程,学生自悟和发现,总结出规律和体会)(5分) 17.学法指导得当(学生课堂上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教师指导有方)(4分) 18.体现现代教育思要的六种意识(目标意识、主体意识、训练意识、情感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4分) 六.板书设计19.紧扣教材,突出着重,主次分明,有启发性(3分) 20.言简意赅,图文并用,有美感(3分) 21.设计巧妙,有艺术性(3分) 七.教案创新和次性特点(6分)22.遵循惯例(使用统一新教案模式)但不拘泥,根据次人差别和特点,有创新,写出有次性特点的教案。
八.书写要求(5分) 23.详略得当(3分)24.字迹清楚,文通词达(2分) 九.教学思路设计说明(9分) 25.教材分析和处理说明(5分)26.教学方法设计说明(设计依据和策略等)(4分)第3篇:优秀教学设计评价尺度(.9)泸西县中学教师优秀教学设计评价尺度(试行稿)(2014年9月23日)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梦,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提高了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广大教师创新教育思要、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为造就一批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做出贡献,泸西县教育局教研室特组织全县中学教师举行优秀教学设计交流和评比活动本项活动的宗旨是:重在参加,重在过程,重在交流, 重在研究,提高了中学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为了更好地贯彻活动宗旨,顺利开展本项活动,特制定本《优秀教学设计评价尺度》高中为单元教学设计,初中为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以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尺度(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课程尺度(实验)》(以下统称为“课标”)为基本依据,要把“学科育人”作为根本目标。
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学习本学科知识的规律设计教学过程要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认真学好学科知识,提高了学科能力要引导学生的创新思考,强化学生的实践,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使学生了解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逐步学会学习要注意教育技术的使用,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要注意使用评价-反馈手段,恰当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推动学生有效学习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包含如下几次方面一、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主要指“课标”的“内容尺度”中所规定的学科知识及其由内容所反映的学科思要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学内容分析的目的是在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使教学做到准、精、简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分析要做到:1.正确表述教学内容以及由内容所反映的学科思要方法,并说明其核心;1 2.正确区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3.正确论述当前教学内容的上、下位知识及其关系,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 4.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角度分析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教学资源和价值观教育资源;5.通过分析明确教学的着重和关键。
二、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部署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的丈量和评价的依据清晰而具体化的目标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科学习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陈说要做到:1.正确体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档次性,在“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内容和要求”的指导下,设置并陈说单元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2.目标要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3.目标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防止抽象、空洞;4.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了解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三、问题诊断分析问题诊断分析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条件的分析学习条件主要指学习当前内容所需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