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东莞改革开放30年30件大事.doc
46页东莞改革开放30年30件大事 2021-12-1703:10p.m. 1985捻,东莞撤县建市(县级市)资料图片) (一)1978年9月创办全国首家对外来料加工企业 1978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中共广东省委率先作出发展来料加工的决定东莞抓住这一机遇,利用毗邻港澳,直接面向市场的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以及华侨港澳同胞众多的人缘优势,开始了引进外资振兴地方经济的工作8月30日,东莞县二轻局与香港信孚手袋制品公司签下了东莞第一宗来料加工企业合作合同9月15日,全国第一家对外来料加工厂——东莞太平手袋厂正式开工12月21日,东莞县来料加工装配业务领导小组成立,下设办公室,这是全国第一个加工贸易装配办公室从此,“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在东莞蓬勃发展起来,使东莞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成功道路 (二)1979年7月实行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年7月,全县大部分农村建立各项生产责任制,其中56%的生产队实行了联系产量责任制为了使农村尽快富裕起来,1980年全县稳定和完善了农村经营管理制度。
1982年7月,农业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全县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三)1981年建造全国第一座“集资建桥,过桥收费”的地方公路桥 1978年,东莞大胆改革公路建设投资体制,制定出公路建设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81年,东莞县高埗区由集体和个人集资、总投资250万元兴建高埗大桥1984年1月27日,高埗大桥竣工通车,这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长169米,宽9米,试行“过桥收费”的办法收回投资,成为全国第一座“集资建桥,过桥收费”的地方公路桥梁这种做法,在全国开创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的先河 (四)1984年9月确立“向农村工业化进军”发展战略 1984年,当全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还处于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阶段,东莞已完成了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进入全面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阶段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三来一补”加工业的发展,为东莞走农村工业化道路创造了条件和打下了基础9月,中共东莞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向农村工业化进军”发展战略,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超越。
这是东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东莞在全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先走一步 (五)1985年2月被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1月25日至31日,国务院召开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座谈会,共商沿海城市经济发展战略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提出在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是我国实施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又一重要步骤,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布局这三个经济开放区逐步形成贸-工-农的生产结构,即按出口贸易的需要发展加工业,按加工的需要发展农业和其它原材料的生产东莞被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这就奠定了东莞对外开放的格局 (六)1985年9月撤县设市、1988年1月升格地级市 1985年9月5日,国务院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国务院关于广东省惠阳、肇庆、梅县三地区行政体制问题的批复》函,同意撤销东莞县,设立东莞市(县级)10月1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向惠阳地区行政公署发函,也作了同样的批复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复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将东莞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
1月1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地转发了国务院的批复函东莞撤县建市,结束了东莞1000多年县级建置的历史,加速了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七)1987年建成全国第一个城乡一体化数字程控交换网 从1985年开始,东莞通过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引进日本、英国等一批具有20世纪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通信设备1987年5月27日,东莞市首批开通包括莞城和17个镇(区)12个交换点的程控2万门;1989年6月完成其余17个镇(区)扩容3.3万门率先建成全国第一个城乡一体化的数字程控交换网,长途可直拨国内250多个大中城市和海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八)1990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鸦片战争博物馆 1990年6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东莞视察鸦片战争博物馆和沙角炮台江泽民对民族英雄林则徐以及东莞市用鸦片战争的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作出高度评价,并指示要充分利用虎门鸦片战争遗址,把它办成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参观鸦片战争博物馆时题写了林则徐的著名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贯彻落实江泽民的重要指示,省委在虎门召开协调会议,提出力争在两年内把沙角、威远炮台办成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鸦片战争博物馆于1996年被授予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授予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九)1992年、2021年医疗保险制度重大改革 1992年3月1日,东莞市在全国率先实施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对职工医疗实行社会统筹,使职工医疗由企业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由企业统包转变为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这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2021年11月,又决定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城乡的农(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21年1月出台了《东莞市农(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2021年6月1日开始,全市农民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享受“农医保”待遇,从而实现了全市户籍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2021年7月1日,东莞市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全市所有社会医保参保人员按相同的标准缴纳医保费和享受医保待遇 (十)1994年8月东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挂牌上市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发表后,东莞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4月,东莞市宏远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组,更名为东莞宏远工业区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7月被批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向社会公开募集股票,8月1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这是东莞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全国第一批上市的乡镇企业 (十一)1994年10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战略 1994年10月,中共东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认为,从1984年9月提出“向农村工业化进军”发展战略以来,经过10年的努力,东莞已基本实现了农村工业化;但是,东莞现有的工业基本是劳动密集型的,今后如果仍然依靠大量增加外地劳工来支撑这种经济增长,已经不合时宜了;东莞经济要有更大的发展,必须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次党代会,确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战略,其内涵是由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迈进,使“数量型”经济逐步向“质量型”经济转变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东莞经济开始了升级转型 (十二)1995年进行清产核资加强经济管理 1995年,东莞市对市、镇、管理区三级公有制经济全面进行清产核资,摸清各级公有经济资产负债经营情况1996年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从加强经济管理入手,以管理推动改革,以改革促进经济发展1997年针对清产核资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全市开展以加强经济管理为主题的警示教育,深刻剖析万江区和二轻集团公司两个严重资不抵债的反面典型,制定了加强财务管理,紧缩财政开支的十项整改措施。
这3年加强经济管理,为东莞市此后几年安全渡过亚洲金融危机,化解金融风险,巩固改革开放成果,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三)1996年1月成为首批“广东农村小康达标市” 1995年,广东省开展农村小康达标(以1994年为基数)验收工作根据《广东农村小康标准指标》的10个标准综合评估结果,东莞市总体水平达标,全市综合按加权平均得分为114.17分,高出标准14.17分,全市33个镇(区)也全部达到小康水平1996年1月5日,东莞市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广东农村小康达标市”这说明了自改革开放至1994年,东莞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农村社会发展日趋完善 (十四)1999年5月确立“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 1999年5月,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号召,确立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制定了要把东莞建成国际加工制造业基地,争取到2021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总目标以及各项具体目标东莞从此启动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工程 (十五)1999年10月起每年举办国际电脑资讯产品博览会 东莞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设备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国的“it新都”,在世界电脑业流传这样一句话,“无论你在哪里下订单,都在东莞制造”。
1999年10月,东莞市举办第一届电脑资讯产品博览会,以后每年举行一次2021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于第二届正式改名为“中国东莞国际电脑资讯产品博览会”,升格为国际性展览会,成为继美国拉斯维加斯秋季电脑展、德国汉诺威电脑电信博览会以及中国台北电脑展之后的全球第四大电脑行业产品展示会,引起了中国乃至全球it业界的注目 (十六)2021年9月建成全国首条地级市投资兴建的高速公路 2021年9月28日,东莞市自行投资、建设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东)莞深(圳)高速公路竣工通车这是全国首条由地级市自筹资金、自行规划、自行建设的高速公路莞深高速公路于1997年3月8日动工,全长41公里,总投资17.4亿元它的建成通车,对促进东莞中部经济发展,密切与深港澳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十七)2021年12月在全国率先推行农(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021年12月25日,东莞市召开建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暨两个文明建设表彰动员大会,宣布了《东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农民基本养老金制度的决定》,由市财政拨款10亿元作为基础资金这标志着我国地级市率先覆盖全社会的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建立。
东莞市农(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社会保险与集体福利相结合”的办法,由市、镇、村和个人共同承担,参保农民男性满60岁、女性满55岁后可享受农民养老金2021年6月5日,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市农(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从2021年7月1日起全面推动东莞市农(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东莞市的社会保障制度由只保城镇向城乡一体化覆盖全社会转变,是一个重大突破这是我国在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带有全局意义的实践 (十八)2021年、2021年确立“一网两区三张牌”、“一城三创五争先”战略思路 进入新世纪,东莞市委把城市建设作为今后东莞发展的重点2021年5月,市委工作会议提出以建设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战略目标,确定“一网两区三张牌”的战略思路一网”指把东莞作为一个城市整体来规划建设,构筑全市的高标准基础设施网;“两区”指建设城市新区和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三张牌”指打造城市牌、外资牌、民营牌2021年4月,中共东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确立“一城三创五争先”的战略思路,延续和深化“一网两区三张牌”的战略思路。
一城”就是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三创”就是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发展能力;“五争先”就是在外源型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