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深圳市中医工作总结暨工作要点.docx
28页20XX 年深圳市中医工作总结暨20XX 年工作要点 20XX 年我市的中医工作, 紧紧围绕我市卫生工作的总体部署, 深 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狠抓落实,全面贯 彻落实 20XX 年国家、省、市中医工作会议提出的主要任务,围绕中 医工作提出的“ 一大一小” 民心工程和医疗、康复、治未病“ 三位一体” 的 总体要求,积极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 甲型 H1N1 流感中的优势和作用,大力推动了我市中医医疗、预防、教学、科研、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实现了新突破,迈上了新台阶一、 20XX年中医工作总结 (一)20XX 年,市、各区中医院各项业务营运指标处于良好的发 展态势,是有史以来的最好水平1、服务机构:目前,我市各类卫生机构2600 家,其中中医医疗机构 309 家,占全市医疗机构 11.8%,中医医院 5 家(深圳市中医院、福田区中医院、罗湖区中医院、宝安区中医院、平乐骨伤科医院,以下统计数据为这 5 家中医院情况),中西医结合医院 4 家,中医门诊部11 家,中医诊所 276 家,中医坐堂医 39 家,比上年增长 26 家。
2、服务能力:(1)中医执业医师(含助理执业医师) 1632 人,占全市执业医师( 21388 人)的 7.59%2)全市中医医疗机构床位数 1433 张,占全市床位数( 21399)的 6.70%病床使用率 88.57%,同比上年增长 2.77%3)这 5 家中医门诊工作量为452.9万人次,同比上年增长 20.5%4)门急诊诊疗人数 744.99 万人次,占全市门急诊诊疗人数( 7549.4万人次)的 9.87%出院人数 39345 人次占全市出院人数( 793280人次)的 4.96%住院工作量 29059 人次,同比上年增长 17.8%4)全市各类医院每门诊人次平均费用123.3 元,其中中医门诊平均费用 123.7 元,同比上年增长 2.6%每住院日平均费用 701.3 元,其中中医日住院费用 610.9 元 毎出院者费用 6586.5 元,同比上年增长 10.74%3、深圳市中医院与5 家市属医院(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业务运营情况: 这 5 家医院平均诊疗人次数 1762435 人次,市中医院 1996799 人次,高出 234364 人次, 比 5 家医院平均人数高出13%。
5 家医院平均门诊收入 35821.74 万元,市中医院 31718.3 万元,是 5 家医院平均门诊收入的 89%,比 5 家医院平均门诊收入少 11%5家医院平均住院收入 31620.26 万元,市中医院 14256.9 万元,是 5 家医院平均住院收入 45%,比 5 家医院平均住院收入少 55%5 家医院平均每门诊人次业务收入 均每门诊人次业务收入 203.3 元,市中医院 158.8 元,是 5 家医院平 78%,低于 5 家医院平均每门诊人次业务收入22%5 家医院平均每出院人数业务收入9398.3 元,市中医院8415.1元,是 5 家医院平均每出院人数业务收入的 每出院人数业务收入 10%90%,低于 5 家医院平均4、中医事业费投入情况: 20XX 年,全市医疗机构卫生费用投入31.46 亿元,其中,中医卫生事业费投入 2 亿元,比去年增加 21.95%,占总费用投入 6.36%二)中医就医环境和服务能力与水平得到全面提升1、中医医院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市政府投资 1.8 亿元的市中医院新住院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 业务用房面积增加 89% ,医院病床总数由 383 张增至 700 张。
福田区中医院新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业务用房面积增加 329%,医院病床总数由 80 张增至 170 张罗湖区中医院莲塘新址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建成后医院病床总数将增至 500 张宝安区中医院综合门诊部改扩建项目已经立项投资 3.13 亿元、规划500 张病床的龙岗区中医院正在建设中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分院改造完成,开放99 张病床,营运良好盐田区盐港医院经盐田区编委同意加挂盐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牌子市眼科医院旧址门诊 住院大楼调拨给市中医院2、创建中医药示范社区初见成效:盐田区为国家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宝安区公明医院、福田区梅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为“ 广东省首批中医药特色示范单位” 的基础上, 按照《关于申报深圳市示范中医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通知》,委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了评估工作,确定深圳市中医院新围社区 健康服务中心等 7 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深圳市示范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宝安区中医院上合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等 为建设单位,并给予下拨专项经费2 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3、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有进展:一是出台了规范性文件《深圳市中医坐堂医诊所基本标准(试行 )》,制定了《 20XX 年深圳市新增试点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评分标准》 。
二是向社会公开发布了 《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受理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的通告》 全市共受理 30 家纯中药店申请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 有 26 家申请单位符合准入条件, 方便了市民就近就医三)防治甲型 H1N1 流感疫情,发挥了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市卫人委高度重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甲型H1N1 流感疫情中的作用,市、各区中医院迅速行动,积极参与,发挥了中医药在防控甲型 H1N1 流感疫情中的应有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高度重视, 统一协调, 中医药防治甲型 H1N1 流感取得了主导的位市卫人委迅速成立了市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 流感 9 人专家小组,及时研究制定了具有我市特点的、中医药特色的指导方案,并在媒体公 布,向市民开辟热线咨询,为市民提供了中药预防甲流处方,中药 空气消毒处方、饮食疗法、养生保健的方法防治甲型 H1N1 流感2、市、各区中医院多形式、 多渠道的开展预防甲型 H1N1 流感的活动煎煮甲型 H1N1 流感预防汤,组织市、各区中医院,有制剂许可配制能力的综合性医院向该服务辖区的口岸、边检、海关服务窗口的一线工作人员免费发放中药“ 防感汤,其中,市中医院免费发放“ 防感汤” 制剂约 24 万人次。
与此同时,在普通高考、中考期间、第五届文博会期间,发挥了中医药防控甲型H1N1 流感工作的优势和作用3、加强宣传、 解惑释疑、稳定民心印刷 100 多万份宣传资料,免费向群众发放推举深圳市名中医高雪等专家,在电视台、报刊等媒体作预防甲型 H1N1 流感专题报道,起到了解惑释疑、稳定民心的作用4、以科研促进治疗甲型H1N1 流感的临床水平的提高,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由深圳市中医院高雪、曲敬来教授等专家领衔担 纲,协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单位专家,深入开展临床治疗甲型 H1N1 流感的临床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的中医药治疗对甲流患者 效果明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中医药局有关领导及专家的对 我市取得这些成绩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四)积极参与医改工作,探索构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机制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国务 根据《中共中央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珠江三角洲的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 年)》和《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结合中医药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深圳中医 工作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继承创新的体制机制: 1、在深化医改中,全面落实《若干意见》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制定了《关于全面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将中 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体系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积极运 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 2、积极推动中医药立法,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市人大常委会 第三十四次、 第三十五次会议分别对市政府提出的 《深圳经济特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若干规定(草案) 》和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提出的 《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草案修改建议稿) 》(以下简称《条例》)进行了审议,拟提交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并表决该法规专门设置“ 保障和促进” 为一章中医药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将会以法律制度的形式来保障五)中医“ 三名三进” 工程成效显著,让中医药事业再添辉煌 市政协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市政协副主席姚欣耀率领医卫界政协委员到我委督办市政协20XX 年度主席会议重点督办提案第 2009002 号《关于“ 解放思想”、“ 深化改革” 促进我市中医药 事业科学发展的提案》的办理及落实情况在市政协的有力推动下,中医药立法、中医“ 治未病” 预防保健体系、 “ 名医、名科、名院” 工程等 取得显著成效 1、在名院建设方面:深圳市中医院、宝安区中医院为广东省中医 名院。
同时,市中医院被确定为国家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 位宝安区中医院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和广东省中医“ 治未病” 健康工程试 点单位这 2 家名院在学科体系建设、中医文化建设和中医“ 治未病”等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 造成极为广泛的影响, 吸引了省内外 20 多家 中医院前来我市参观学习 37 2、在名科建设方面:我市拥有中医重点、特色专科(专病)个,中医特色专科 (专病)建设单位 10 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专科 (含建设单位) 4 个,省级重点专科13 个今年 5 月,市中医院肝病科、肾病科、脾胃病科、针灸科,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宝安区中医院康复科,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创伤骨科等7 个中医专科被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中医药局确定为广东省首批中医名科市中医院细胞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舌诊原理与应用研究室通过 评估,成为国家重点中医药研究室其中,市中医院中医肝胆病学成 为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肝病、肾病、针灸、脾胃等四个重点专科被授予“ 广东省中医名科” 称号 ,脾胃、骨伤、心血管、内分泌、脑病心理等 4 个专科被确认为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3、在名医建设方面:全市现有深圳市名中医33 人、优秀中医34人,其中省名中医 10 人。
与此同时, 我们在市各区中医院等单位建立了7 个名中医馆,按照一级学科进行管理整合了全市优质资源,塑造了名医的整体形象,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中坚力量和引领作用使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找名医更难的凸显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4、在中医药“ 三进” 方面:围绕深圳市委、市政府要求抓好“ 一大一小” 的民生工程,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 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先后办了>的通知》 要求,一是在社区内开 6 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有200 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