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广东卷).docx
7页公众号:化学教学大咖 ——专注高中化学资料分享 百万资料——总有你想要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7.(2015广东理综,7)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B.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D.PX项目的主要产品对二甲苯属于饱和烃答案:B解析:木材纤维的成分是纤维素,遇I2不变色,只有淀粉遇I2变蓝色,A项错误;花生油属于油脂,能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鸡蛋清属于蛋白质,能水解生成氨基酸,B项正确;烃类物质中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而聚氯乙烯中含有氯元素,C项错误;对二甲苯中含有苯环,苯环是不饱和的,错误8.(2015广东理综,8)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H4+、Ba2+、Br-、CO32-B.Cl-、SO32-、Fe2+、H+C.K+、Na+、SO42-、MnO4-D.Na+、H+、NO3-、HCO3-答案:C解析:Ba2+与CO32-会生成B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H+与SO32-会反应生成SO2和H2O,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C项中四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正确;H+与HCO3- 反应生成CO2和水,D项错误。
9.(2015广东理综,9)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叙述Ⅰ叙述ⅡA1-己醇的沸点比己烷的沸点高1-己醇和己烷可通过蒸馏初步分离B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需外接电源才能工作C乙二酸可与KMnO4溶液发生反应乙二酸具有酸性DNa在Cl2中燃烧的生成物含离子键NaCl固体可导电答案:A解析:选项分析结论A因为1-己醇与己烷的沸点不同,故可依据沸点不同采用蒸馏法将两者分离正确B原电池不需要接外接电源,自身可以向外界提供电能错误C乙二酸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可以被KMnO4氧化生成CO2(C为+4价),乙二酸表现出还原性错误DNaCl固体不导电错误10.(2015广东理综,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 g Na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A个H2分子B.1 mol 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A个SO3分子C.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H2混合气中含nA个原子D.3 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答案:D解析:23 g Na为1 mol,与水反应生成0.5 mol H2,即0.5nA个H2分子,A项错误;Cu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2,B项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的混合气体为1 mol,其中含有的原子数为2nA,C项错误;Fe3O4可以看作FeO和Fe2O3以1∶1混合,所以1 mol Fe3O4可看作含有1 mol Fe2+和2 mol Fe3+,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的电子数为nA2+2nA3=8nA,D项正确。
11.(2015广东理综,11)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C.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答案:C解析:图中曲线上的点对应同一温度下的水溶液中的c(H+)和c(OH-),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常数发生改变,所以升温不可能引起c向b的变化,A项错误;b点对应的c(H+)=c(OH-),KW=c(H+)c(OH-)=1.010-14,B项错误;Fe3+水解显酸性,图中a点c(OH-) 22.(2015广东理综,2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试管内壁均有水珠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B向稀的苯酚水溶液滴加饱和溴水生成白色沉淀产物三溴苯酚不溶于水C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氧化性:Cl2>I2D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答案:BC解析:选项分析结论ANa2CO3受热不分解,试管内壁上的水珠可能是药品受潮错误B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难溶于水正确CCl2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氧化生成I2,淀粉遇I2变蓝色正确DH2O2将Fe2+氧化生成Fe3+,Fe3+遇KSCN显血红色,该过程中Fe2+只表现出还原性错误23.(2015广东理综,23)甲~庚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己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有强脱水性,甲和丁在同一周期,甲原子最外层与最内层具有相同电子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28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C.常温下,甲和乙的单质均能与水剧烈反应D.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答案:AD解析:有强脱水性的物质为浓硫酸,则己为S,由周期表的结构推知,丙为B,庚为F,丁为Si,戊为As,甲、丁位于同一周期,且甲的最外层与最内层的电子数相同,则甲为Mg,乙为Ca。 B的原子序数为5,戊的原子序数为33,两者原子序数相差28,A项正确;非金属性:F>S>As,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S>AsH3,B项错误;Mg在常温下与水不反应,C项错误;SiO2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D项正确30.(2015广东理综,30)(15分)有机锌试剂(R-ZnBr)与酰氯()偶联可用于制备药物Ⅱ:(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 2)关于化合物Ⅱ,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双选)A.可以发生水解反应B.可与新制Cu(OH)2共热生成红色沉淀C.可与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D.可与热的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液反应(3)化合物Ⅲ含3个碳原子,且可发生加聚反应,按照途径1合成路线的表示方式,完成途径2中由Ⅲ到Ⅴ的合成路线: (标明反应试剂,忽略反应条件)4)化合物Ⅴ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峰的组数为 ,以H替代化合物Ⅵ中的ZnBr,所得化合物的羧酸类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不考虑手性异构)5)化合物Ⅵ与Ⅶ反应可直接得到Ⅱ,则化合物Ⅶ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1)C12H9Br (2)AD(3)(4)4 4(5)解析:(1)由Ⅰ的键线式,根据“碳四价”理论补全H原子,不难得出Ⅰ的分子式。 2)化合物Ⅱ中含有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A项正确;Ⅱ中无醛基,不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B项错误;Ⅱ中无酚羟基,不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C项错误;Ⅱ中含有苯环,可以发生硝化反应,D项正确3)由Ⅵ的结构逆推出Ⅴ为,它含有酯基,应为羧酸与C2H5OH酯化而得,Ⅲ中含有三个碳原子,且能发生加聚反应,所以应含有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为:,它与HBr加成引入Br原子4)中每个碳原子上连有的H原子的化学环境均不相同,故核磁共振氢谱中共有4组峰Ⅵ中的ZnBr换为H后,分子式为C5H10O2,可改写成C4H9COOH,—C4H9共有4种同分异构体:C—C—C—C—、、、5)对比Ⅵ和Ⅱ的结构,结合途径1知Ⅶ的结构简式为31.(2015广东理综,31)(16分)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1)传统上该转化通过如下所示的催化循环实现其中,反应①为:2HCl(g)+CuO(s)H2O(g)+CuCl2(s) ΔH1反应②生成1 mol Cl2(g)的反应热为ΔH2,则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热用ΔH1和ΔH2表示)2)新型RuO2催化剂对上述HCl转化为Cl2的总反应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 ①实验测得在一定压强下,总反应的HC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αHCl~T曲线如图所示,则总反应的ΔH 0(填“>”“=”或“<”);A、B两点的平衡常数K(A)与K(B)中较大的是 ②在上述实验中若压缩体积使压强增大,画出相应αHCl~T曲线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理由: ③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αHCl的有 A.增大n(HCl) B.增大n(O2)C.使用更好的催化剂 D.移去H2O(3)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过程中n(Cl2)的数据如下:t/min02.04.06.08.0n(Cl2)/10-3 mol01.83.75.47.2计算2.0~6.0 min内以HCl的物质的量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以molmin-1为单位,写出计算过程)4)Cl2用途广泛,写出用Cl2制备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答案:(1)2HCl(g)+12O2(g)H2O(g)+Cl2(g)ΔH=ΔH1+ΔH2(2)① < K(A)② 增大压强,平衡右移,同一温度下的HCl的转化率均增大③BD(3)v(HCl)=2v(Cl2)=2(5.4-1.8)10-3mol(6.0-2.0)min=1.810-3 molmin-1(4)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解析:(1)由图示写出反应②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Cl(s)+12O2(g)CuO(s)+Cl2(g) ΔH2,依据盖斯定律,反应①+反应②可得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①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HCl的转化率减小,所以反应是放热的,即ΔH<0,A、B两点相比,B点温度高,则K(A)>K(B)②对于该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平衡右移,同一温度下的HCl的转化率均增大③A项,增大HCl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但是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知,某物质的浓度增大其转化率反而减小,错误;B项,增加O2,平衡正向移动,HCl的转化率变大,正确;C项,催化剂不影响平衡转化率,错误;D项,移走生成物,平衡正向移动,HCl的转化率变大,正确3)由题意知,2.0~6.0 min内,Cl2转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