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起事对清廷的震动.docx
11页三藩起事对清廷的震动 四川方面,清军也开始从兴安、汉中进行总攻从康熙十八年(1679年)秋天起,由圣大将军图海为统帅,清军四路并进,直杀入川最终,叛军将领王屏藩在走投无路之余自缢身死,而吴之茂等数名吴军大将被清军活捉四川大定一旦四川全入清军掌握,那么吴氏政权的灭亡指日可待,清兵可以直接从西南包抄云贵 夺取云贵,乃清朝平叛的最后一战,也是最关键一战 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月,康熙接受赵良栋建议,分三路大军,诸路齐进,直捣云南吴氏老巢 征讨云南的三路大军总兵力,满汉官兵合计40多万而云南讨伐,基本上属于全国总动员,可谓倾国出兵相比之下,吴氏政权集中在云贵地区的总兵力,只有10多万人经过连年征战,吴氏政权的兵源严重不足加之溃败之余,战斗力也不是很强 正当清军诸路即将大举出师时,突然,吴氏政权中当朝话事的国丈郭壮图派出大将胡国柱、马宝、王会、高启隆、夏国相等人,率兵突袭四川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在四川牵制清军,从而拖延清军进军云贵的过程 事起仓促,四川清军连失泸州、叙州、永宁、建昌、仁怀等地夔州、巫山、万县很快失守听闻四川形势如此,清廷大骇一旦四川叛军和贵阳吴军合军抵抗,事情就很难办了。
为此,康熙帝即刻命令四川官兵进征反叛,并从进攻云贵的大军中调出部分满汉军到四川平叛 康熙十九年(1680年)九月十二日,清军蔡毓荣部自沅州率先出师根据康熙帝的紧急谕令,章泰与蔡毓荣、董卫国、林兴珠等人马不停蹄,指挥满汉大军直取贵阳当时,由于马宝、胡国柱等大将还在四川作战,未及回援眼见清朝大军逼来,郭壮图大惊,只得拥吴世乘夜逃回昆明去至此,清军收复贵阳 攻取云南 不容敌人喘息,康熙又下严诏,催令大军即刻攻取云南没什么时间休整,满汉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昆明! 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章泰、赖塔、希福、马奇等人,也不敢考虑修整军队过年了,马上指挥军队起兵前进 云南,乃最后的老巢,吴军负隅顽抗,严防死守 在北盘江的江西坡(今贵州晴隆与普安之间),章泰部队遭到吴军一万余人拒战由于吴军阻险,临高射箭,一时间不少清军被射杀;待估摸着吴军箭矢用尽,清军再呐喊拍马冲击杀到半山腰,忽然遇到了吴军事先预备好的大象阵由于思想准备不充足,清军步兵被踩死不少,而马军由于战马受惊,跌落山间摔死的也不计其数 由于清军打头阵的汉将绿营精锐死的死,伤的伤,逃跑之际,连在后面督战的满洲正红旗兵都制止不住,也被吴军杀死、踩死许多。
狂逃两天两夜,清军方敢停下来喘息 得知惨败消息后,章泰依旧不敢怠慢反正手中汉兵多,一时也死不绝,很快他就命令手下总兵白进功等人分成三个梯队,再次猛攻江西坡双方激战半日,清军拼死力战,最终打败了吴军由此,章泰、蔡毓荣、桑额等清将所率的湖广大军,与赖塔所率广西大军,各自冲破吴军阻击,最终实现了战略会师 在康熙严旨催促下,两军自交水分路齐进二月十九日,清军行进到昆明郊区四十里外,在归化寺附近立营休整在城下休整两日之后,清军攻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郭壮图穷寇势急,只得派遣军将率领马步军万余人出城三十里迎战,同时,还带着吴军特有的“秘密武器”大象随军 但战争打到这个时候,吴军大象也不多了,只剩下五只而此时的清军,对于大象这种东西也有了“免疫力”看到这些肉坦克,也不像先前那么惊骇,就呐喊着迎战吴军 双方开打从早晨战至中午,清军气势愈盛结果,清军依恃着人数的优势,再次击败吴军,并追赶败退的吴军直到昆明城下阵斩吴军大将九员,生擒吴军将士600多人 即使兵临城下,郭壮图、吴世毫无降意吴军此时坚闭城门,依旧抱有幻想,希望人在四川的马宝、夏国相、胡国柱等人能够及时回兵救援昆明。
吴三桂经营昆明多年,城池深厚,铜墙铁壁,想攻陷这样的城防,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于是,出于持重考虑,赖塔与章泰仔细商议过后,决定先掘壕围城,把昆明困起来再说 同时,清军还展开攻心战,向城内射去无数檄文和康熙免杀昆明军民的旨意,不停派遣官员到城外以及周围地区招降吴军将士 很快,吴氏政权的大理府张国柱、姚安府刘汉章、临安总兵徐衷明、李玉彬、范应泰等人,三三两两,携带清军散布的诏书和檄文,到清军营内投降 得知四川的吴军马宝等人正在回军回援昆明,康熙严令赵良栋等人必须尽快阻击,绝对不能让马宝所率吴军回到云南他深恐这部吴军回滇后,会对劳累已久的清军展开反包围因此,康熙帝命令赵良栋等人务必就地全歼马宝所部,在途中消灭这些回援的吴军 结果,马宝、胡国柱二人跑得快,先行奔回云南而驻守永宁的吴将宋国辅势孤难支,只得向清军乞降至此,四川叛军基本被清军击败,难以再起 四川稳定之后,康熙帝下令,让赵良栋等部清军迅速赶往云南平叛 败逃回滇的马宝虽然能够返回,但并没有及时回援昆明,而是在楚雄驻军喘息休整 不久,章泰遣都统希福统兵进击,在乌木山把马宝全军杀得大败。
逃到姚安山中躲避几天后,眼见自己所收集的溃卒还不到百人,马宝知道大势已去,在说客招降下,不得不在七月五日到姚安府向清军将领希福缴印投降 既然马宝已降,昆明外援等于就绝望了即便如此,郭壮图和吴世依旧没有任何降意,死死坚守昆明城…… 清军围城半年多,还是不能破城 到了康熙二十年(1681年)九月,康熙帝得知昆明城久攻不下,气急败坏,又下诏旨死催包围昆明半年多,按理说城内粮食早就尽绝了,为什么城内军民还能死守呢?经过仔细盘查,清军将领发现,昆明城一面临昆明湖,所以清军封锁线围困不严对此,统帅部马上采取措施,切断城内的粮食来源 十月八日,章泰下令满汉各军进兵,直抵城下,把昆明城围困数重 但昆明坚城真是太牢固了,一兵当垛,百兵莫上……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这天,绝望之余,昆明城内的吴国柱、吴世吉等人集结手下士兵,密谋发动兵变,想生擒逮捕吴世和郭壮图后,开城献给清军 忽然听到殿外呐喊声声,才得知城内守军叛变消息至此,吴世彻底绝望,举刀自刎得知“皇帝”自杀,吴世的“皇后”郭氏也投环自缢郭壮图闻变之后,马上和他的儿子郭宗汾紧闭府门,然后相继自刎而死。
郭壮图和吴世都死了,城内叛变的吴军将领怕不好向清军交差,就抓住了吴三桂的“大学士”方光琛及其子侄等人,大开城门,出城向清军投降 得城之后,清军马上把吴世首级割下,传送京师,然后把吴三桂首席谋士方光琛和他子侄押到军前凌迟处死 当时,吴三桂已死去三年多,清廷很想找到他的尸首枭首戮尸来泄愤不过,在清军迫近昆明时,吴世和他岳父郭壮图已经把吴三桂尸骨改葬他处所以,清军在昆明附近刨了数座大坟,都没有找到吴三桂尸身 最终,清军在昆明安福园石桥下挖出一个骨灰匣,报称是吴三桂骨灰为了请功,清军统帅部就把这匣骨灰和吴世首级一并送到京师邀功…… 昆明被攻陷,吴世自杀,标志着云南吴氏政权彻底覆亡而后,根株广蔓的吴氏大家族,基本被清廷诛戮无遗!清廷的下一步,就是从容斟酌处理吴三桂同盟者、昔日部属以及起事三藩主要骨干及其家属 清算三藩“首恶” 灭绝吴氏满门之后,康熙帝意犹未尽为了拔除根株,清廷开始进行常人意料之中的政治大清算 首当其冲,第一个要清算的,肯定非福建起兵的耿精忠莫属! 当时耿精忠人在福州,万一有个闪失让他跑了,确实也不是件好事但如果忽然就在福州把他杀了,他的昔日靖南王部属说不定忽然生变。
想来想去,康熙帝就让康亲王杰书劝说耿精忠自动请求入京觐见这样一来,他的部属就不会生疑 看到康亲王都开导自己回京和皇上唠唠嗑恢复一下感情,耿精忠不能拒绝啊于是,在康熙十九年三月,他自动上疏请求入京 接到疏奏后,康熙帝马上批准为了避免耿精忠生疑,清廷还下旨任命耿精忠的部将马九玉为福州将军,管辖其原有的靖南王部队 耿精忠刚入京,其弟耿昭忠、耿聚忠就联合上疏,请求朝廷对哥哥的叛逆不道予以严惩大伪大乱之世,为免灭族,兄弟之间也是情断萧墙 此时,康熙帝再无顾忌,马上批准耿昭忠兄弟的请求,下令收逮耿精忠,还把先前耿精忠侍卫和部属的揭发材料都拿出来,交给法司审讯 耿精忠对此肯定不服他极力分辩,自陈归正后绝无叛志事已至此,谁还会真听他的辩解呢?于是,耿精忠叛逆罪成不久后,入关前就为虎作伥的三世耿氏王爷,就此灰飞烟灭 在处理耿精忠及其部属的同时,清廷对于平南王尚之信的行动也在进行中康熙十九年三月,尚之信护卫张永祥、张士选等人赴京揭发尚之信降后谋叛于是,清廷派出刑部侍郎宜昌阿等人,以巡视海疆为名到达广东,进行秘密查验 当时,尚之信不在广州,而是率领部队在广西协同清军平叛,正忙得满头大汗,为清廷效尽犬马之劳。
不仅操劳,还要真心表现,他每日焦心劳瘁,上疏献策,还带病为清廷收复了武宣(广西武宣)等战略要地 待尚之信得胜回到广州,迎候他的刑部侍郎宜昌阿说有圣旨给他尚之信还挺高兴,以为是康熙帝嘉奖自己呢,马上下马跪地听读 结果,诏旨读出,原来是皇帝要擒拿自己入京审讯! 五雷轰顶,毫无思想准备的尚之信愣在当地,蒙了稍后,他缓过神来,心中倒不是特别害怕,总觉得自己当初不是真反,认定自己入京解释清楚之后,朝廷肯定会赦免自己 尚之信被收逮后,参与首告的其部下都统王国栋得志便猖狂,马上率人查封平南王王府库藏,且恣取资财,肆行无忌 听到尚之信弟弟尚之节叹息诉苦,尚之信手下的长史李天植等人对此大恨,想也不多想,就率领数人冲到王国栋马前,把王国栋脑袋砍落马下…… 说实话,李天植杀人这件事,尚之信事先一无所知监禁中,得知王国栋被杀,尚之信叹息不已,认定李天植简直就是给自己帮了倒忙 果然,清廷以此事为借口,开始了对尚之信的正式审讯 康熙十九年七月,也没有让人把尚之信逮入京城勘问,康熙帝就批准了对尚之信及其家属部下判决,至此,尚可喜老头子奋斗一辈子挣来的平南王家业,也顿时化为乌有。
三藩之人,当初还有一个让康熙特别头痛、特别痛恨的人,那就是西北起兵的王辅臣了不过,这个人的结局,还不算太坏 根据清官方记载,王辅臣之死乃 “病故”,显然他不是被清廷“正法”的 把三藩的“首恶”们全部处理掉,康熙帝还是欲罢不能 攻陷昆明之后,从康熙二十年年底到次年五月间,康熙帝逐批处决了吴三桂那些已经投诚并且“戴罪”立过功的将领们血腥屠杀和镇压之后,对于数万吴三桂旧属兵士,死罪饶过,活罪不免经过严格审核后,这些人都被流放到关外、塞外苦寒之地充任“站丁”,另籍编列,其后代子孙,永远都不能读书入仕到了清末,这些人的后代传了十多代,依旧充当站丁、宫门更夫等世袭的下贱职业…… 康乾盛世? 由康熙想剥夺吴三桂等人的利益而起,三藩起事,如此一场惊天动地的政治、军事大动乱,持续长达八年之久为此,康熙帝对吴三桂恨之入骨,清朝史家也一直以“逆贼”称呼吴三桂,并且把这场大事变定性为犯上作乱“叛乱”时至今日,我们不少历史书中依旧沿袭清代名词,把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起事称为“三藩之乱” 恩怨尽时方论定如果我们今人还是以清朝人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刻意去贬低失败者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及其追随者,显然失于简单和武断。
吴三桂起兵叛清,开始绝非主观故意,他和他的部将以及其他二藩将帅,为清朝血拼已久,封王裂土,实至名归但康熙继位之后,从封建极权主义角度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