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端午节人物故事「」.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菲***
  • 文档编号:311210980
  • 上传时间:2022-06-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4.3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端午节人物故事「」端午节人物故事 《后汉书·曹娥传》记载,曹娥,虞皂湖乡曹家堡人父曹盱,为巫祝,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东汉汉安二年(143)五月五日,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为水所淹,不得其尸娥年十四,投瓜于江,存其父尸曰:父在此,瓜当沉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自投于江而死,三日后抱父尸出 译文:“曹娥之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当时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哭寻父亲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她也投了江,三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 后人为纪念她,改舜江为曹娥江元嘉元年(151),***县官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命弟子***淳作诔辞,刻石立碑,以彰孝烈后蔡邕访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为一谜面,谜底为绝妙好辞) 在**的东部地区,当地居民把端午节看作是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淳作诔辞颂扬 端午节人物故事 介子推曾经作为晋国公子重耳的臣子追随重耳四处流亡。

      重耳断粮数日,再不吃东西就会死人这时候介子推竟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做成了肉汤送给重耳吃重耳吃饱喝足之后,询问缘由,发现了介子推的伤,很是感动重耳表示,以后自己得到国君之位,一定要重赏介子推,报答活命之恩 可是,等到重耳回到晋国,夺得国君之位后,遍封群臣,唯独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心中怨恨,于是写了一首《龙蛇之歌》来表达自己的哀怨然后,介子推带着母亲离开了朝堂,回到了故乡有人把介子推的歌谣告诉晋文公,晋文公遗憾不已,连忙派人去寻找介子推打听到介子推住在山中,就到山中寻找可介子推就是不肯露面晋文公也是阎王脾气,竟然下令放火烧山,认为介子推为了活命,必然出山没想到介子推竟然抱着一棵树,活活烧死了 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为了表示对介子推的纪念,表达自己的悔恨,晋文公下令,以后五月初五那一天,都不许生火做饭——大家提前几天做好了粽子之类的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后来,其他国家了解到介子推的故事,也很是感动,推广开来中原大地,长江流域,都在五月初五纪念介子推 端午节人物故事 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民间传说中,端午节在门口插菖蒲艾草的习俗与他也有着莫大的渊源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

      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兵临***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答复:“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端午节人物故事 在**,还有端午节来源于勾践操练水军之说。

      而龙舟竞渡活动,被认为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的历史 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投降,在吴国过了3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卧薪尝胆,重用范蠡、文种,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操练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前473年迫使夫差自尽,终于一举消灭吴国后人为昭彰勾践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初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端午节人物故事 伍子胥家族在楚国很有名先祖伍举是直言楚庄王有功劳的楚国名臣,其父伍奢是楚太子建的老师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亲伍奢、兄伍尚及全家100多人被楚平王所杀,而避难逃奔吴国后结识吴公子光,并帮助公子光夺得王位,是为吴王阖闾为使吴国能内可守御,外可应敌,他建议吴王阖闾“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革”,并受命亲自选择吴国都城城址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最后选定城址,合理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也就是今天的***城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概,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

      他忠心耿耿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到达了鼎盛之势吴王阉闾去世后,他继续辅佐夫差即位,帮助吴国打败越国伍子胥分析吴越两国由于自然条件的因素,二者只能存其一,所以他主张一定要灭掉越国但是吴王夫差自矜功伐,听信伯噽谗言,允许越国保全下来并将伍子胥赐死五月初五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投入大江伍子胥死后三年,吴国被越所灭,夫差掩面自杀,吴国百姓更加怀念国之柱石伍子胥千百年来江浙一带相传伍子胥死后忠魂不灭化为涛神,端午节即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人物故事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第 7 页 共 7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