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社会论研究报告.ppt
39页2020/8/3,当代自然辩证法导论,1,自然辩证法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Dialectics of Nature 科学技术社会论,2020/8/3,2,科学技术社会论,1.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2.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三、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3.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2020/8/3,3,一、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改变了社会历史进程,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造就了新的社会形态; 推动了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变革,支撑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形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促进了经济转型;产生了技术异化的现象,需要对异化的资本主义制度展开批判,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2020/8/3,5,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第一,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着整个人类物质生产的迅猛发展;第二,作为强大精神力量的科学技术,能够促进人类思想的解放,在产业革命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变革,对社会生产关系产生有力影响;第三,作为人类最终走向自由、解放的杠杆的科学技术,能够增进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2020/8/3,6,20世纪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以现代科学革命和新技术革命为标志 现代科学革命包括相对论革命、量子力学革命和分子生物学革命等 新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继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包括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海洋、空间、环境与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革命 各种新兴科学技术,如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等得到迅猛发展和广泛的社会应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生产力方面,生产技术从手工化、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 在生产关系方面,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调整: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寄生阶层、蓝领阶层、中产阶层等社会阶层及其关系呈现;科学技术的政治功能得到加强,专家治国、网络民主凸现出来 在生活方式方面,从渔猎经济时代的游动迁徙和农业经济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走向工业经济时代的商品经济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呈现出新的特征 在交往方式方面,交往手段的变革发生了巨大飞跃,特征之一就是交往手段的符号化转向数字化的趋势 在思维方式方面,从渔猎经济时代的直观思维方式,农业经济时代的形象思维方式,工业经济时代逻辑思维方式或分析性思维方式,走向整体性思维方式。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与社会形态的变革与文明的转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020/8/3,8,二、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把科学纳入生产力范畴, 首先是马克思在其经典文献经济学手稿(18561858)和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 年出版)提出来的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通过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手段的强化和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大实现的不仅如此,科学技术还可以促进整个生产力系统的优化和发展,从而导致社会生产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和演化,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历史进步而有其具体的历史体现 16世纪以前,技术常常来源于一些偶然的经验发现 16、17世纪,除航海业外,科学的研究成果几乎没有或很少转化为技术,真正的转化是从18世纪蒸汽机的应用开始的 但是,直到18世纪末,科学获益于工业的,远多于它当时所能给还工业的 从19世纪中叶开始,科学开始走在技术的前面,科学引导技术发展或导致新的技术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引起新的技术革命,成为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发生的最重要驱动力,引发一系列的经济转型经济转型: 一是原有产业部门得到改造,新的产业部门和朝阳产业开始出现,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加大,而第一产业和第二的比重减小,产业结构呈现升级和调整。
二是经济形式发生变化,新的经济形式,如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生物经济等开始出现,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社会的关注点,拼资源、拼人力、拼消耗的粗放式经济逐渐被低消耗、高产出、低污染的集约型经济代替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被提出并得到贯彻实施2020/8/3,11,三、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马克思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技术在社会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运用所产生的异化现象技术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既压榨、剥削、奴役工人,又压榨、剥削、奴役自然,成为人自由发展的桎梏 然而,马克思并没有因此把技术本身当做罪恶之源,而是把批判的锋芒指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异化的根源并不在于其自身或其物化,而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逻辑,它使得技术的使用成为资本家阶级攫取利润、霸权的工具 马克思对技术异化现象的批判是彻底而现实的,不是单纯就技术本身展开分析, 而是把对技术的人本主义批判和生态批判,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技术异化现象得以产生的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西方马克思主义发扬马克思的反资本主义精神,对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现代社会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在发挥正面社会作用的同时,使人变成商品的奴隶、消费的奴隶,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既是“富裕社会”,又是“病态社会”,造成了畸型的、“单向度”的人;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价值中立的,具有明确的政治意向性,作为新的控制形式,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工具理性成为惟一的社会标准,现代科学技术成为独裁的手段法兰克福学派如实地指出了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对科学技术的全面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但是,法兰克福学派将对科学技术异化的批判转变为对科学技术本身的批判和否定,掩盖了科学技术异化现象背后的社会根源,把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转换为文化问题,消解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批判,偏离了马克思,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走向了社会批判初衷的反面2020/8/3,14,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有一个历史过程,经济支持制度、法律保障体系等科学技术体制是根本,各种组织机构及其科研组织运行是保证,对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伦理规范是约束 在科学技术发展应用的新阶段,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呈现出新特点,必须进行科学技术体制改革,保证科学技术的良好运行2020/8/3,15,主要内容,一.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二. 科学技术的组织机构,三. 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2020/8/3,16,一、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马克思认为,科学认识总要采取一定的社会形式,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的;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劳动,是社会总劳动中的一项基本内容。
这表明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已经涉及到科学的社会建制问题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是指科学技术事业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和职业部类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应该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系统和物质支撑四大要素,有其基本内涵,是科学、技术活动的建构环境、存在形式和发展条件 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形成有一个过程科学的社会建制是从科学家创建科学学会而组成一个特殊的小社会开始逐渐形成壮大的;技术的社会建制与工程师社会角色的确立有关这是科学技术活动的制度化过程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技术体制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科学、技术的体制化以科学、技术的职业化为核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和丰富着其内涵科学、技术的体制在制度层面包括科学技术投入体制、科学技术结构比例、科学技术法律调整、科研管理体制等方面第一,科学技术活动的经济支持制度 “研究与发展”成为科学、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关键环节,必须建立有关科研经费的制度:科研经费的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科学基金和企业资助;科研经费的分配,主要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之间的比例;科研经费的支出/执行部门,主要有研究与开发机构、企业、高校和其他。
第二,科学技术活动的法律保障体制 科学因其知识的公有性而注重科学发现的优先权,文献索引和科学奖励制度是对优先权的承认技术因其知识的专有性而注重技术发明的专利权,专利法和专利制度是技术创新成果的权益及其有序扩散和转化的保障第三,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与增加的体制 建立科学技术共同体交流与合作的各种学会,创办期刊、杂志、会报,发布研究报告,通过同行评议、专家评审、发表论文、评奖,促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增长完善科学技术中介服务体系,高风险的研发投入(风险投资)更需要通过社会化中介机构来推进第四,科学技术人员培养的制度 政府建立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教育制度,如设立综合技术学院、工业学院、农业学院、医学院等 第五,科学技术活动的行政领导体制 这是国家为了指导、支持与组织科学技术活动,建立起来的相关组织机构,通过战略制定、政策导向、法规约束、研发投入等,规划、统筹科学技术发展及应用2020/8/3,22,二、科学技术的组织机构,科学技术与其他各种事业密切相关,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以保证科学技术活动的顺利进行 科学、技术组织机构随着历史的演化而变化,具有各自的特点,实行着相应的功能,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组织保证。
在科学技术社会史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组织有: 各种组织机构,如科学学会,技术学会,科研院所,研究中心,科学技术研究联合体,科学家和技术专家被组织到这些机构中从事科学技术活动; 各种科学技术工程出版物,为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学术交流与讨论提供平台; 大学与专科院校,为科学技术界提供源源不竭的智力资源; 科学技术活动渗透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中,国家专门设置关于科学技术的、各层次的决策、管理与咨询机构 在各种科学技术组织中,科研组织是核心但避免学术组织的行政化对科研的不利影响,是当代科研组织发展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2020/8/3,24,三、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马克思认为,技术活动有其道德合理性,自由应该建立在非异化的技术基础之上,未来技术的社会发展目标应该是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2020/8/3,25,三、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科学技术伦理思想和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科学技术伦理思想,论证了科学技术与道德之间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关系,提出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技术道德根本原则,论述了科学技术道德的主要规范献身科学、科学技术创新、实事求是、团结协作、谦逊勤奋。
这些为我们明确科学技术应用的社会宗旨,建构科学共同体、技术共同体伦理规范,理解新兴科学技术中的伦理冲击及其应对策略,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科学共同体、技术共同体主要是从事智力劳动的职业,具有特殊的社会责任、社会角色、价值观念,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下开展他们的工作的 科学和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价值取向 默顿提出科学的精神气质的四个方面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1999年7月1日布达佩斯世界科学大会通过并颁布的“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宣言”声明:科学促知识,知识促进步;科学促和平;科学促发展;科学扎根于社会和科学服务于社会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公布的工程师伦理准则(指南或规范)明确指出,工程技术活动要遵守四个基本的伦理原则:一切为了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尊重环境,友善地对待环境和其他生命;诚实公平;维护和增强职业的荣誉、正直和尊严等等科学研究事业与人类其他活动一样,均建立在诚信和道德的基础上 但是,在现阶段,默顿的科学的精神气质受到挑战,科学家、工程师有失范行为,需要制定相关科研诚信指南和工程师伦理准则,加以规范科学共同体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进行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应该遵循社会伦理、生命伦理、动物伦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