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训练-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文言文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
7页必修下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一 基础夯实 课文挖空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指郑国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贰,从属二主)也晋军(驻扎)函陵,秦军氾(fán)南 佚(yì)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辞曰:“臣之壮(壮年古时男子三十为“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语气助词,表示确定)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夜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自言冒昧的谦辞)以烦执事(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越国以鄙远(把远地当作边邑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远,指郑国),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外交使者)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共,同“供”,供给),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给予)晋君赐(恩惠)矣,许君焦、瑕,朝济(渡河)而夕设版(修筑防御工事。
版,指版筑的工事)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把……当作疆界)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若不阙(quē)(侵损、削减)秦,将焉(从哪里)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唯,表示希望、祈请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pánɡ)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没有)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之力不及此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同盟),不知(zhì)(同“智”);以乱易整(用混乱相攻取代和谐一致),不武(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武,指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表示祈使)”亦去之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 (晋惠公) 也曾答应送给您焦、瑕这两座城池(作为酬谢),(然而他)早上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 (这是) 您知道的呀。
2)等到它使郑国成为东边的边境, 就会又想扩张它(晋国)西边的疆界3)越过别国(的土地) 而把远地(的郑国的土地) 当作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二、重点梳理 强化记忆120个实词积累、识记(1)许例句释义①许君焦、瑕②则王许之乎(《齐桓晋文之事》)③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④问渠那得清如许(朱熹《观书有感》)⑤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⑥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隆中对》)⑦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答案 ①答应、允许 ②认可 ③表示约 ④这样 ⑤处所 ⑥相信 ⑦期望(2)鄙例句释义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②蜀之鄙有二僧(《为学一首示子侄》)③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④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⑤北蛮夷之鄙人(《荆轲刺秦王》)⑥鄙人、鄙见答案 ①把……当作边邑 ②边邑、边境、边疆 ③看不起、轻视 ④鄙陋、见识浅 ⑤粗鄙、未开化 ⑥用在名词前,用以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3)微例句释义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动刀甚微(《庖丁解牛》)③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老子〉四章》)④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⑤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⑥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⑦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五代史伶官传序》)⑧微服私访⑨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⑩天下分裂,而唐室固已微矣(《教战守策》)答案 ①没有 ②轻 ③细微、细小 ④含蓄、隐晦 ⑤隐蔽,不清晰 ⑥地位卑微 ⑦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⑧隐蔽身份,不显露 ⑨不,不是 ⑩衰败,衰弱通假字(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同“供”,供给)(2)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①名词作状语夜缒而出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朝济而夕设版焉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名词作状语,在东边)②名词作动词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驻军)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③名词的使动用法既东封郑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2)动词活用①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动词作名词,恩惠)②动词的使动用法若不阙秦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3)形容词活用邻之厚,君之薄也 (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4)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 (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古义:外交使者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指秦穆公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文化常识(1)《左传》:我国古代一部叙事详尽的________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________所作。
传”意为______,《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春秋三传”2)吾不能早用子子:①古代对________的尊称,单独使用时相当于“您”;可用在姓氏后,表示对人的尊称,如孔子、孟子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子”特指孔子②由于“子”是对男子的尊称,因此春秋时期男子取字经常在字前加“子”字,如子路(孔子的弟子仲由的字)、子产(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公孙侨的字)、子犯(晋文公的舅舅狐偃的字)③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五等爵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爵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课文中所称“晋侯”“秦伯”中的“侯”“伯”即爵位④地支的第一位十二地支可用来纪时、纪月,23点至次日1点被称为子时,冬至所在的月份被称为子月地支与天干配合还可以纪日、纪年3)是寡人之过也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__________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们就谦称自己是“寡人”。
在古代,一般人谦称自己时用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等,尊称对方时常用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等4)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________、大夫、________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5)“烛之武”的“之”:一般认为这是一个助词,是可以删掉的也就是说,烛之武也可称烛武春秋时期在人名中加“之”字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介之推、舟之侨、宫之奇等这是因为古人为文喜用助词,以使文章委婉曲折,避免单调,这一现象也自然延伸到了人的名字当中答案 (1)编年 左丘明 注释 春秋公羊传(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谷梁传) (2)男子 公 侯 伯 子 男 (3)谦称 鄙人 在下(其他谦辞也可) 阁下 足下(其他敬辞也可) (4)卿 士三 拓展训练 走进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崤之战(节选)《左传》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B.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C.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D.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答案 A解析 “秦师轻而无礼”是“必败”的依据,“轻而无礼”后面应断开,排除B、C两项又”是连词,一般用于句首,前面应断开,排除D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庚辰,古代干支纪日中的一天B.寡君,臣下对别国谦称本国国君C.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比“子”更亲切D.右,也称为车右,古代战斗中指挥车上负责驾车和保卫主帅的人答案 D解析 “古代战斗中指挥车上负责驾车和保卫主帅的人”错,车右只负责保卫主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杞子利用自己掌管郑国北门钥匙的时机让秦国偷袭郑国,秦穆公征求蹇叔的意见,希望得到蹇叔的支持,结果事与愿违。
秦穆公坚持己见,蹇叔哭送秦师B.秦国军队经过周朝国都北门,车上的武士都除去了盔甲,军容不整,并且三百辆兵车都超出乘坐人数的标准,王孙满看后认为秦军肯定会吃败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