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光的色散教学案例.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28135018
  • 上传时间:2024-03-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光的色散》教学案例   如何实践新课标下的教学,许多教师感到无从下手,《光的色散》原是选学内容,教师对其中知识的背景资源掌握较少,组织开展探究学习更感困难重重现就我们如何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介绍如下,以抛砖引玉一、教学目标1、知道白光的组成,了解物体颜色的成因,体验色光和颜料混合的特点2、学会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新事物,养成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3、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4、感受科学思维、体验探究历程二、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光的色散及色光的混合,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积极思考的习惯2、难点:实验演示色光的混合三、实验器材1、演示用;三棱镜2个,白硬纸片1个,水,大烧瓶1个,红、黑、白纸片各1张,贴好色纸的陀螺1个,平行光源1个(备用)2、学生用;硬黑纸片1个,红、绿、蓝、黑、白的纸若干,玩具陀螺4个,剪刀一把、固体胶1个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让学生观察射人教室的太阳光的颜色(白色),如阴天,则用平行光源代替2)演示:让学生观察一个大烧瓶和一杯水的颜色(白色或无色),教师当众将水灌满大烧瓶,并将其放在阳光下照射,用白硬纸片承接从烧瓶中射出的光线(如图1)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看到的现象。

      纸片上有犹如彩虹的弧状彩带)     教师介绍彩虹传说,并说明为研究彩虹的成因,13世纪德国的西奥多里克首次发现图1的现象从而解释了彩虹是由大量圆形的水珠折射和反射形成的3)让学生对图1的实验现象提出疑问并猜测问题的原因学生的提问可能有:① 彩带为何为弧形?弧形的原因可能与烧瓶的形状有关老师给予肯定)② 色光从何而来?色光的来源可能是:(a)白光在水中所走的路程不同而形成不同颜色b)白光被水稀释而成不同颜色c)水或烧瓶受白光激发而产生色光d)白光内本含有彩色的光,烧瓶中的水后被水分解开而现形教师点明:13世纪德国西奥多里克也曾有如(a)的猜测;17世纪英国的笛卡儿曾有(b)        猜测,牛顿曾有(a)(d)的猜测我们同学中如有上述猜测的就有科学家的思维上述猜想那个对呢?还要继续探究白光的组成:(4)教师讲解:颜色问题是古老的课题,自从西奥多里克首次用图1的方法人工模仿彩虹后,对于图1中色光的由来众说不一400年后的1666年,23岁剑桥大学生牛顿用假期时间,在英国北部的农村老家用简便的仪器做了一个轰动世界的实验从此才揭开了色彩之谜5)教师简要说明牛顿实验方法如图2,介绍三棱镜,请学生完成图2的光路图,并猜测出射光的颜色。

      学生应用折射定律完成图2’,猜测出射光③ 为白色)(6)演示图2’,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观察结果演示时,光线⑧要先照在墙上,然后用白硬纸片由远及近地承接以使学生看清楚光带并确实感到彩带是从棱镜发出的)学生汇报:观察到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形成红、黄、绿、蓝、紫等颜色教师强调:精确的实验可以看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并将板画图2’,改成图2”7)师问:彩色的光带是如何产生的?学生讨论并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观点说明当时牛顿对实验中彩带来源有两种猜测:①七色彩带可能是白光经三棱镜后被分解;②七色彩带也可能是三棱镜在白光刺激下发生的为判别这两种猜测,最简便的方法是将七色光带重新汇合在一起看汇合后光的颜色如果是白色,说明白光由七色光组成;如果不是白色的,说明彩带是由棱镜产生8)请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图2”中的彩带重新汇合在一起并说明设计原理学生设计方案可能有:① 用平面镜反射;②用三棱镜折射;③ 用透镜、面镜会聚等教师重点引导同学判别已学的(方法是否可行方法①可依照反射定律作图给予否定,方法③可依折射过程中光路可逆原理说明前后两棱镜相邻面平行时适当调节后面棱镜的人射点,可使彩带在刚出射时会聚于一点。

      并将这一方案画成图3)(9)演示图3,观察出射光⑤ 的颜色并汇报结果⑤为白色)(10)师生总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并说明这就是1666年牛顿研究的结果物体的颜色:(11)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如图4,在桌面上用黑色硬纸板围成圆筒(尽量围密),将颜色分别为白、红、黄、绿等不同色小纸片放在筒中,用眼睛贴近纸筒观看小纸片的颜色,并汇报观察结果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无论何种颜色的纸片,在黑暗的筒内均是黑色的12)师(出示黑色的纸)再问:白光昕含的七色中并没有黑色,请问这张纸为何是黑色?黑夜里,再美的鲜花为何也是黑色的?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要引导不同观点间相互反驳,最后得出:黑色物体对七色光均吸收,物体上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感觉物体是黑色13)师:(出示白色与红色的纸片)问:同在阳光照射下,这是白色、那是红色,物体为何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同学讨论后猜测:自纸可以反射所有七色光,红纸只会反射红光师肯定同学的猜测,并要求课后自己设计一实验来观察验证            色光的混合:(14)师:白光由七色组成,但自然界间物体的颜色不只七色这是为什么呢?许多科学家研究了这一问题,得出如下结论:世界上色彩斑斓的颜色可用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混合而得到。

      演示:让学生观察红、黑色相间的陀螺,如(图5),然后使之快速旋转,看旋转中陀螺是何颜色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同学桌上有4个玩具陀螺3张红、绿、蓝色纸、小剪刀一把、固体胶1个一张写明实验要求的纸片 各组交流汇报实验观察结果15)总结:(板书或投影)白光的组成: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组成物体颜色:物体上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时,物体显黑色;物体上有什么色光进入人眼,物体就显什么颜色色光的混合: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可以混合成自然界间的绝大部分颜色16)作业布置:①用嘴满含一口水,背着太阳光,斜向上往空中用力喷出,观察水雾处产生的现象,并将其描绘出来②试用红、黄、蓝三种颜料调制出:橙色、绿色、紫色、棕色③设计一个实验,证实红色的物体只能反射红光,绿色的物体只能反射绿光实际做做看,并将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和推理依据写出④将你家的彩电打开,贴近屏幕边角仔细观察,看屏内有哪几色光点五、设计说明:中学物理讨论物体颜色的内容仅此一节,学好本节是学生了解五光十色世界,激发学习兴趣,树立科学世界观的重要基础从教材的编排看,本节内容为认知白光的组成,介绍彩虹的成因,体验色光和颜料的混合为了加强本课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加探究时间,教学中有意安排了物体颜色成因的讨论,将学生较熟悉的颜料混合作为课外作业。

      关于白光的组成,教材安排了分解和复合两个实验,让学生观察,从直观感受中认识了白光的组成,为了加深探究深度实际教学中我们将这一知识的认知过程设计如下:     这一认知过程虽比教材安排来得复杂,却是人类认识自然历程的真实再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应用折射定律这一旧知进行判断推测,有为白光变成眼前的彩带而茫然,有为揭开彩带从何而来而苦苦地思索,有为让彩带重新汇合而艰辛地寻找,更有因点滴成功带来的喜悦感受这些体验和感受,是简单的观察所无法获取的,也只有长期接受这种体验,学生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高尚的情操才能得以培养三维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关于物体颜色,考虑到直接让学生探究难度较大,特将此问题分化为①物体为何是黑色;② 物体为何会有红、蓝等不同颜色这两个问题通过对问题① 的探究,学生容易体会出眼睛在感受颜色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分析其它颜色的成因降低难度在普通教室中直接演示色光混合,效果不明显,为此,我们设计了用玩具陀螺体验色光混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中掌握知识,锻炼技能,提高兴趣教学过程中,我们适时介绍相关的科学史话,使学生走进科学,热爱科学,从中获取有益的启发关于作业布置,我们安排了许多动手操作的观察、实验内容,所用器材均是学生容易获取的,方法简便易行,教学中如贯彻落实得好,可以有效拓展探究学习的时空,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