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幽默笔法探微.docx
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幽默笔法探微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个很有意味的事情,开头第一段就提到“百草园里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毕竟是为什么呢?看来其实似有冲突之处,但接下来从的描述:“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长吟的鸣蝉,……”我们就可以知道,原来这里除了野草还有这么多好玩的东西,好玩的事情当然,假设是按照我们现在的思维仍是很难理解这其中的好玩之处,但只要一联想到自己小时候老是跑到田间去玩,田里没有什么可玩的,但我们却能挖地瓜、摘果子、过家家、做草帽……便同样觉得趣味无限,由此可见在这里不该用成人的眼光来对付,而应以小孩的视角来赏识,以一颗童心来领会,才能理解所谓的“乐园” 仅有百草园的风景是很难让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的,关键还在于这里发生过的故事,于是开头写关于“美女蛇”的故事,从头到尾都弥漫幽默的笔调 按照恢复法来说,这应是一个很迷信的故事,但却谬理谬推,一向往下“编”首先读书人看到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并没有望见脸以下的片面,这要是一般人早就吓死了,简直是活见鬼,但读书人却很欣喜;接下来老和尚说他脸上有些妖气,确定遇见“美女蛇”了,这也是经不起推敲的——脸上真有妖气可能遇到好多种妖怪,可能是狐狸精,可能是白鼠精,也可能是兔子精,但老和尚却断定地说读书人遇到的是“美女蛇”;接下来老和尚说“美女蛇”能唤人名,倘一允许,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读者一看便知道这是极其迷信的说法,但老和尚却讲得绘声绘色;接下来写老和尚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读书人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在这后面有句补语:“当然睡不着的”,这里是对读书人的调侃,便流露出浓重的幽默感——妖精就要来找他了,换成谁都睡不着,只有像读书人一样畏缩得“抖作一团”才是正常回响,故事结果的结局同样很荒诞——盒子里的飞蜈蚣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治死了。
這样说来犹如蜈蚣是蛇的天敌,其实不然,蛇也可能找准机遇将毒素注入蜈蚣体内并将其吞入体内,事实上,蜈蚣是蛇的天敌只是存在于传闻中为了检验蜈蚣是蛇的天敌这一传闻真实性,武夷山蛇园的工作人员作了测验结果两条蜈蚣纷纷中毒身亡,所以充其量只能说明蜈蚣热爱攻击蛇类 故事本身就已经够荒诞了,结果长妈妈还得出一个更加荒诞的结论:所以倘有目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成允许他即使她所讲的故事是真的,目生的声音也不确定是美女蛇喊的,可能只是未谋过面的人叫喊这样荒诞的故事和道理也只有文化水平不高的长妈妈讲得出来,按理说像鲁迅这样的学识分子是如何也不成能相信的,但接下来所述却出人意料,鲁迅非但没有置之不理,反而对此深信不疑:“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惦记,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往往这样想”,把自己写得傻里傻气,将荒诞的故事推向更荒诞,幽默感便越强同时也看出了鲁迅对长妈妈这样的小人物更多的不是嘲讽与批判,而是可怜与宽厚 假设说当时有可能年纪小不懂“美女蛇”的真假,那他长大后总该领略,但却这样写道:“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
叫我名字的目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很鲜明这是在自嘲,在西方幽默学中,这叫自我调侃,属于幽默的最上乘,在此鲁迅的幽默达成了高潮,百草园也因有这样的故事而留在了记忆的最深处 接下来讲冬天在雪地里捕鸟的回忆,其实类似的体验不少读者都有体验过,但的重点明显是在结果——当鲁迅问闰土父亲为什么他抓得不梦想时,得到的回复是: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一般人写文章都是全力避开自己的缺点,尽量把自己刻画得近乎完备,而鲁迅却通过雪地捕鸟的故事把自己急躁的脾气自嘲了一番,按照上面我们所提到“自嘲是幽默最高境界”的说法,这里所表示的无非是鲁迅的冷幽默 而这个冷笑话其实并没有那么简朴,我们留神到在上文提到在他抓的鸟中有一种很笨的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这里无疑是与下文的“你太性急”彼此响应的,这里就表示了鲁迅深厚的幽默功底——自以为聪明的他去抓笨笨的“张飞鸟”,结果其鸟性子很急躁,养不过夜;而鲁迅同样性子很急,抓不到小鸟,其中的自嘲之意读者自可领会 结果读者讲的是他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故事,从开头到结果,同样弥漫了歪理歪推的“鲁式幽默”首先是被家人送去书塾的理由,猜是:“可能是由于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可能是由于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可能是由于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其实我们知道这都不是真正的理由,恰恰只是由于他的父母想让他采纳较好的教导,从送他到全城最严肃的书塾,但鲁迅借用儿童无厘头式的想法,用这些不着边际、几乎不成理由的理由推理出去书塾读书的理由(歪理歪推),表现出其幼时的童真与童稚,正如“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一句一样,若是大人谁会无聊地向那些小东西们道别呢?正是这种童真的傻气让读到这段话时读者忍俊不禁。
接下来写他的先生,同样写得幽默横生他开头便交代他的先生“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结果竟连历史上出名的、连年少的鲁迅都知道的“怪哉怪哉”故事都不知道,在这里鲜明看出其中的讥讽之意——原来先生并不是和东方朔一样渊博,而是和阿长一样不渊博同时心细的人也可以察觉其中鲁迅的自嘲之意——小时候的他以为“渊博的人就理应什么事情都懂”,鲁迅的文章中时不时弥漫这种以现在眼光来查看小时候的自己的描写 但在文中却这样写到:“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理应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由于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容许说他明明在上文明确指出理由在于先生的不渊博,而在这里却有意说成自己的不是,说先生是“渊博的宿儒”,决不成能不知道,而是自己“不务正业”,不潜心读书,全日问这些不关乎学习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明显可以看出这是反语,是没有道理、有冲突、不和谐的,但这种不和谐便是幽默,也是鲁迅最常用的笔法 先生的教法实在是太枯燥了,以至于同学们都丢下课本跑到园子里去玩耍,老先生并没有想崭新法子吸引同学们进来读书,只是大声叫他们回来,回来还不能一同回来,而要“一个一个回来”(莫名其妙的,这是什么道理?莫非是一起回来就会显得“逃课”的人好多而一个一个回来就不会有这种感觉?)喊回来之后先生也不责罚,“总不过瞪几眼”,随即训斥同学们“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接下来的“真是人声鼎沸”明显是夸诞用法,先生让同学们读的都是《论语》《幼学琼林·身体》《周易》里小学生根本看不理解的“天书”,而先生却让同学们读得“人声鼎沸”,这里鲜明可以看出其中反语之意。
老先生教书没有什么真才能,却完全地沉醉在自己的书声中,以至于念错了字词都浑然不觉 他所诵读的“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出自清人刘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引文中的声浪号表示声音起伏,持续不断“噫”、“嗬”指念书时加在句尾用来加强感情的声音,意思是:拿着铁如意,指挥比划,潇洒自如,用金杯喝酒,痛快淋漓,喝得好多而未醉不过引用句子和原文略有出入:“铁如意”原作“玉如意”;而“颠倒”原作“倾倒”而且从内容上看,诵读而入醉的不是什么所谓情致高雅的正宗诗文,倒是那种弥漫狂放情致的近代诗赋但鲁迅却写道:“我疑心這是极好的文章,由于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反语之意再次展现,很鲜明鲁迅意在表现老先生的迂腐,只不过是以一种生动的、俏皮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已 老先生读书读得入神,而学生们刚好可以趁这个时间走神,这也通过比较侧面写出老先生的迂腐,鲁迅在本文中结果一词表达幽默是“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劳绩却不少了”来书塾读书,书没读成,“不务正业”的画画却提高了不少,足见老先生读书走神次数之多。
有教参认为“百草园”片面是好玩的、幽默的,但“三味书屋”片面是枯燥的、无聊的,其实不然通过方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时而以童年视角来写,时而以成年视角来写,通过反差的幽默笔触写出“三味书屋”的趣味所在:“方正,质朴,博学”的人竟然连“怪哉怪哉”的故事都不知道,弥漫狂放情致的近代诗赋竟能被读得迷醉,上作文课却增进不少画画才干,其中无不弥漫着趣味 纵观全文便可感知,鲁迅是个名副其实的幽默大师,不管是“冷幽默”还是“热幽默”都可在他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笔下操作得游刃有余,也因此成了他散文的主要特色 王芳,山东省荣成市其次测验中学教师 猜你热爱 渊博蜈蚣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连环画报(2021年6期)2021-08-03天 敌意林·少年版(2022年23期)2022-01-15三味书屋之“三味”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2年12期)2022-06-15三味书屋之“三味”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22年12期)2022-06-15多元训练 实现读写转化——以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句为例福建根基教导研究(2022年7期)2022-05-28蜈蚣娃娃画报(2022年3期)2022-03-30教导需要有魅力的教师读与写·下旬刊(2022年9期)2022-10-14词语聚焦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2022年30期)2022-12-21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的素质读写算·教研版(2022年13期)2022-09-01喜悦银行读写算·高年级(2022年5期)2022-07-24—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