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十二人的信》的读后感10篇.doc
15页《十二人的信》的读后感10篇《十二人的信》是一本由(日)井上厦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二人的信》读后感(一):有意思 一封信就是一个表演的舞台,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办公室里没有交流的男女两人,女的想通过结交笔友去某地旅行没想到与自己通信聊得甚欢的竟是坐在对面的男同事介入别人婚姻的女孩,因忍受不了对方的孩子的一句“魔女”而失手杀了小女孩,在与自己闺蜜的通信中,一一道出了原委故事都蛮有意思 《十二人的信》读后感(二):有关《十二人的信》 十二封信,十二个故事,也是一个故事,十二为一 复杂的婚外情,美好的初恋,执着的亲情,远离丈夫的妻子的妄想等等,你读一段故事,也了解一个你从未接触的世界,看似荒诞的事件,却露骨地说出了直白的道理婚外情不过是种消遣,爱情有可能是一种疯狂的个人偏执,现实中常常是有没有爱情的婚姻的,孩子的话不经意间一语成谶……总 《十二人的信》读后感(三):平凡人的平凡人生 井上厦说:深奥的要浅显地写,浅显的要深刻地写,深刻的要有趣地写,有趣的要严肃地写。
封面上的这段话是我借这本书的原因 从小说的标题就可以看出文中载了12个人的信,展现了他们不同的人生最后又用一个故事将他们串联起来 从信中窥人生,可以令读者产生无穷想象写信者时而真诚,时而伪装,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莫测难辨这是一种有趣的手法,将想象空间扩展到无限大 由于是译文,我总怀疑译者有扭曲之处,使原文呈现不十分完美本书语言平实(由于是书信),但不同人之间的语言风格相差不大没有特别怪异的故事,连杀人也不像《柯南》中那样的高智商犯罪因此,在令人惊奇方面,本书稍弱不过,作者意不在此,他应该只是想表现平凡人的平凡人生 《十二人的信》读后感(四):一本简单却又让人深思的书 这是我第一次借井上厦的书阅读,我在图书馆找书的时候便看到了这本有好看封面的书,于是我就把它借了回去,不得不说我觉得自己的眼神不错 井上厦也成为继永井荷风、贵志佑介、北野武、小泉八云后,我最喜欢的日本作家之一他的一封封书信汇集成一个故事,有些当中还隐藏着深刻的哲理,比如《蜜桃》一篇里面就有那么一个哲理——你觉得微不足道的事情,却不知有些人将它视为珍宝 其实这本书中也有一些小阴谋、小诡计,在看的时候想笑却又觉得烦。
比如《泥与雪》,为了让真佐子同意离婚而使下的计谋,是否真的可悲,却也不能这样片面判断毕竟真佐子自己也想要离开自己的丈夫,她自己有这个想法才会受骗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书,其新颖的格式也非常让人愿意读下去,所以在此推荐井上厦的书籍 《十二人的信》读后感(五):平行的交集 我是从日本推理小说的书架上取下它的,没想到给我带来了这样意外的阅读感受前四章觉得它是个短篇小说集,第五章开始人物有了衔接剧情开始延伸,看到了终章它便又是推理小说无疑 它是书信体小说,扉页上就已经提到过了,书信体的小说以前读过,但能通篇仅由信件组成,形式结构又灵活精致,不得不让我佩服作者的匠心独具,于平淡中雕琢人物性格,暴露人生密码,于纸墨里勾勒悲喜,演绎人生十二组书信,十二个故事,十二次惊喜亦或是惊异,十二次会心的笑也许是锥心的痛,还有暗藏在信件主人字里行间的十二个小心机,汇成笔记本上平行世界的相遇与结束,这些无不推动着我用五个小时的时间奔跑似的看完了它,合上书页,可以说它是我今年最完美的阅读体验 正如书中后记所说,它很难被归入哪类小说,因此很少列为作者的代表作以前从没接触过井上厦,他的小说也不多,一部《手锁心上》获得过直木奖,我想这会是我对井上迟来的第二次了解,会是第二个惊喜吗? 哦,对了,提醒那些喜欢先看结尾的童鞋,这一次就改掉这个习惯吧,不然,那可就太可惜了! 《十二人的信》读后感(六):读完《十二人的信》的一点感受 花了3小时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
读完后头脑里有一个想法,或者说心里的感受 就像—— 我在图书馆里看书,周围有一群人也在自习 我们互不认识,没有交集 要是说有一点交集的话, 就是我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学习 在图书馆学习非常安静, 看不到欢闹,看不到悲伤 但是不容否定, 看不到的不代表没有, 我们这群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 寒窗苦读考进来的, 曾经复读的,保送的??????等等 《十二人的信》就是这样 最后的结局就是所有人物的交集, 他们都互相不认识,被安排在了同一时间地点 然而,这些不同人物的背后都经历了什么呢? 那么十二人的信就是对他们不同人生故事的展开 信里有让人发笑的几篇,也有让人惊恐的几篇, 总体来说读起来十分轻松,故事比较吸引人 本来对书信体小说就十分喜爱, 加上这种单独成篇到故事整合为一的独特写法, 更让我觉得这本书的特别 现在想想,这本书还挺适合长途旅行的时候阅读的! 《十二人的信》读后感(七):信の秘密 可以说当一个故事只通过书信这种方式传达信息的时候,读者便会有一番阅读推理小说的风味,至少我有这样的体会。
毕竟在用书信这种文体去述说一件事时,并非叙事文那样详细、全面所以有些剧情看起来有点跳跃但对于剧情的大局掌控跟转折的部分,作者处理得非常好 通篇文章读下来我没没感到有丝毫的突兀,条理很清晰,逻辑也很符合常理利用书信的时间差制造适当的剧情跳跃,既可以给读者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又能给读者心里留下悬疑,吸引读者阅读下去 虽然跟传统的小说写法不一样,但表达的效果丝毫不逊于普通的小说,反而显得更加的特别当然这是取决于作者本身的写作功底之高深 不过其实了解日本文学作品的各位,想必也知道这样用纯书信的方式来述说故事的作品并不鲜见用这种文体还有一种好处就是能让文章更具备亲和力与感染力,阅读起来更显得真实 接下来我就来下分析里面的奇葩故事吧!(下文涉及剧透,读者慎看) 在看到《魔女》的前几封信的时候,我还以为这大概又是一个讲诉少女前去东京孤身奋斗、生活的励志故事呢 其实我是上当了,不过回头想想,这正是作者的用意也非常符合《魔女》这样一个主题 主人公幸子在书信里面对父母的言语表现很有礼貌不知内情的人肯定会觉得主人公真是有教养的女性 其实不然,作者是想通过前后的矛盾,用反衬的手法来凸显主人公的魔鬼心理。
随着剧情的进展,我才知道之前幸子在书信所表现的友好态度一切都是装出来的事实上她再厌恶自己的父母不过了会独自上东京工作、生活很大的原因也只是为了离开父母 一开始我确实没反应过来,对幸子的内心想法跟平时所表现不一致而感到纳闷后来联合起题目《魔女》一想,便想通了 原来这就是腹黑哪! 作者并没有很直白得描写主人公心肠有多坏,而是通过一些很细微的事情和人前人后两种不同的态度来衬托出主人公的坏 以及后面后面幸子怂恿弟弟离家出走虽然从幸子的书信中得知她的家庭关系并不和谐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那便是这一切都是通过幸子的口吻所讲出来的这都是幸子自己主观的想法和判断,并不能代表事实的真实性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这个的故事的二十封信都是幸子寄出去的而其他人所寄过来的书信,作者是没有作丝毫的记录和描写 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作者的用意之一 所谓的很多不好的事情并非主人公所描述的那般糟糕 因为本来的事实在主人公偏激的世界观下已经扭曲、变样了 这样是为了凸显主人公的“魔女”心理 幸子说父母平时都是褚宇一种经常吵架、闹冷战的状况,而到了晚上却还是能见到他们相拥而睡。
对于这些事情,幸子感到无比恶心,她觉得父母这样非常丑陋明明都不爱对方了,却照常为了性而做爱 我想说,这压根就不是父母的错可以说这是很正常、很好的事情 俗话言: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和 如此普通不过的一件事在幸子看来却是恶心、丑陋 这只能说幸子的心理扭曲得太严重了 有着这样错误想法的幸子最后被社长欺骗了感情也是合情合理的发展 幸子父亲的外遇跟社长在外面玩女人的情况是非常相似的那就是到了最后,都不想闹到家庭破裂 下面分析下文章里面的铺垫以及对于故事发展的掌控 如果读者细心阅读,应该可以不难发现文章里面有很多细微的事情其实是为之后的发展埋下了关键性的铺垫 幸子之所以会跟社长搞到一起我觉得这是注定会发生的,这跟双方的想法都有关系一开始去东京,幸子就想过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跟社长的儿子谈恋爱,然后成为少奶奶 这种天真、不切实际的想法我觉得也只会发生在幸子这个年龄段的女性身上吧 还有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社长对幸子非常好,除了平时对她的关心外还在发薪水的时候多给一万块这一类事情为下面幸子掉入了对方的感情陷阱作足了铺垫 不过最后幸子在社长家外面所目睹的事情的那段剧情不得不说有点太狗血了。
我觉得这篇故事唯一的不足就是这个结尾了如果能处理得更好就完美了 作者通过这寄出去的20封信描写了一个女生因厌恶家庭而出去外面一个人生活、工作从而被有钱、有家庭的社长欺骗了感情最后更不幸的是还因杀害了小孩而坐牢了 在作者描写主人公扭曲的腹黑心理的同时是想揭露当下社会上各个家庭的问题所在孩子与父母的不合;夫妻之前的关系冷淡、不和谐;丈夫有外遇;孩子离家出走等家庭社会问题 不过说实在的,即使说幸子是魔女,她也还是有善良、会懂得报答别人的一个人比如说十分疼爱自己的弟弟以及对老师跟父母的报答等 只能说幸子在某些方面偏激的想法害了自己 《十二人的信》读后感(八):序:井上厦的品格(李长声) 日本文学有三个流派 文艺评论家平野谦在1970年出版的《昭和文学备忘录》中论说:昭和初期(元年为1926年)文学界最大特征是三派鼎力,即无产者文学、新感觉派文学、惨遭这两种新兴文学夹击后成功地收复失地的私小说这大概是封建的生活感情、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社会主义的生活志向能多层存在的日本特异的社会构造在文学上的反映 2010年4月9日井上厦病故,文艺评论家、小说家丸谷才一致悼词,认为这个模式照样适用于当下的日本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相当于新感觉派,代表作家是村上春树,爱写身边事的大江健三郎属于私小说,而继承无产者文学的最好的作家非井上厦莫属 丸谷才一的说法,应该最不成问题的是前卫而清新的村上春树,把大江健三郎归入私小说,倘若只知道田山花袋嗅女弟子盖过的棉被、岛崎藤村使侄女怀孕之类的小说,就不免莫名其妙,至于无产者文学,这个词听来很有点过时,何况由生前担任日本笔会会长、日本文艺家协会理事、日本剧作家协会理事、十几种文学奖评审的井上厦一脉相承,更像是玩笑 日本文学史上,从1921年杂志《播种人》创刊,到1933年无产者文学的旗手小林多喜二被警察拷打至死,共产党员们纷纷声明转向,第二年无产者作家同盟解散,无产者文学兴衰十三年除了熟读日本古典的中野重治之外,无产者文学虽然内容是进步的,但若从日语文学的角度,则难以说好很多作品类似私小说,当然不是写和酒馆女招待的恋爱,而是写逃避警察的地下斗争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是无产者文学的代表作,被多国翻译,在日本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