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学期第2周周考试卷=.doc
4页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学期第2周周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 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 ( )A. 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发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B. 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C. 邮局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D.两个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通过进行交谈2.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后,传播速度将变小B. 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属于声的利用C. 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在医院、学校附近机动车禁鸣喇叭属于噪声的利用 3. 新年联欢会上,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 ( )A. 音调 B响度 C. 音色 D.振幅4. 如图所示,用细线拴住塑料尺,抓住细线的另一端转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若加快转动速度,发出声音的音调变化情况是 ( )A. 变高 B. 变低 C. 不变 D.无法判断5. 苗鼓是湘西民间的传统艺术,有关苗鼓表演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通过控制击鼓轻重,来变化鼓声的响度B. 通过变化击鼓快慢,来变化鼓声的响度C. 通过变化击鼓节奏,来变化鼓声的频率D.通过变化击鼓姿势,来改变鼓声的频率6. 小燕家进行了以下几项装修,你认为哪一项不能减弱噪声 ( )A. 安装空调 B. 封闭阳台 C. 给卧室铺地毯 D.安装双层玻璃窗7. 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无论你怎样用力打铃,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 ( )A. 影响了车铃的正常振动 B.车铃就不会振动 C. 没有铃声传出 D.车铃周围就没有传声介质8. 如图所示,两个中学生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对该实验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土”通话,表明固体能够传声B.用金属丝代替细棉线听到的声音更大些,这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C. 听到声音就能分辨出是谁,是根据音色不同D.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对方就听不到由“土”传来的声音9. 声波在室内传播时,要被墙壁、天花板、地板等物体反射,每反射一次要被物体吸收一些能量,这样,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波在室内要经过多次反射和吸收,最后才消失.这种现象叫做混响,这段时间叫做混响时间.混响时间的长短是音乐厅、礼堂等建筑物的重要声学特性.北京“首都剧场”的混响时间是:坐满观众时为1.36 s,无观众时为3.3 s,关于混响,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源停止发声,混响也就停止 B.音乐厅的混响时间越长越好C. 教室里的学生越多,教室的混响时间就越长D.教室里的学生越多,教室的混响时间越短10. 电影院的屋顶和四周墙壁都制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煤状似的,这是为了 ( )A. 减弱声波的反射 B. 增强声波的反射 C. 增强声音的响度 D.仅仅是为了装饰11. 小明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这里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分析原因可能是 ( )A. 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B. 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C. 香火使钟振动的振幅加大,使声音响度变大D.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12. 火车停站时,常见有维护人员在检查车轮和支承弹簧,他们不时地用锤子敲击被检查部位,根据声音作出判断这是 ( )A. 敲击时同时观察是否松动 B. 听声音的响度,判断部件是否正常C. 听音调,判断部件是否正常 D.听音色,判断部件是否正常13. 科学研究发现:声在海水中的速度随海水的深度、温度、含盐量变化而变化.如图所示是声速随海水深度变化的函数图像,Ha、Hb分别为海面、海底坐标,当潜艇在海下用声波传递信息时,效果最好的是 ( )A. 在海底与海面之间 B. 在海下各处一样 C. 在海底 D.无法判断14. 超声波有2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二是沿直线传播.下列各例中利用超声波能量大的是 ( )A. 超声波加湿器使药液雾化后让病人吸入治疗咽喉炎症B.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食物及障碍物的位置C. 医院利用“B超”检查体内情况D.用超声波探测水库大坝是否有空隙裂纹15. 小明小组同学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时,提出一些猜想,认为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与琴弦的长度、张紧程度、粗细、材料有关.他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将细琴弦的两端挂上钩码,用两小木块A和B支起细琴弦.分次改变AB间距离,并拨动琴弦听音,发现AB间距越小,音调越高.实验说明 ( )A. 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与琴弦的粗细有关B.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与琴弦的张紧程度有关C. 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与琴弦的材料有关D.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与琴弦的长度有关16. 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次声波的是 ( )A. 用声呐技术测绘海底形状 B.预报海啸、台风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D.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7.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 的方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18. 小红同学多才多艺,不仅钢琴弹得好,小提琴拉得也很棒.当她用不同的力弹钢琴时,钢琴发出声音的 不同,她弹钢琴、拉小提琴时,你是依据 的不同来分辨琴声的.有一次她用收音机听钢琴曲时,索性拆开了收音机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她发现在放钢琴曲时收音机扬声器纸盆上的小纸团“翩翩起舞”,这就明 ,她又猜想如果把此实验拿到月球上面去做,在月球上 (填“能”或“不能”)听到钢琴声.19.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里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 、 .(写出两点)20.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句话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说的是 现象.21. 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管内空气柱 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2. 人耳分辨出前后两次声音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 S,如果你站在高墙边拍手,要听到拍手声被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与墙之间的距离至少应该是 m.(空气中声速340 m/s).23. 编钟是我国民间传统乐器,一套编钟可多达几十件,能演奏古今乐曲,音域宽、音色美.“仿真编钟”是乐乐同学的想法和做法:她在家里用7个相同的玻璃杯装上不等量的水,增减水调试后,得到了“l、2、3……”七个不同音,那么,装水 (填“多”或“少”)的杯子类似于较 (填“大”或“小”)的编钟,它们的音调较 (填“高”或“低”).24.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小明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上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发现钢尺被压得越弯,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桌面被拍打得越响.根据这些实验证据他得出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收集证据时的错误之处是 。
25. 某处固定着一个用来测定声音响度的仪器,先后测得两个发声体传来的声音的分贝数分别为62和45.由此,能否判定第一个发声体振幅一定比第二个发声体的振幅大?答 (填“能”或“不能”),说明你的理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