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版)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doc
10页完整版)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高三年级《史记》(选读)综合训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训练: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于是从沛公,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拜为御吏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①等俱封,为汾阴侯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郤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
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遗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注]萧、曹:指萧何、曹参 (节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 还走:转身跑B、大臣固争之,莫能得 固:固执C、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 即:假使 D、公不得已强行 强:勉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哀也B、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昌因谢病不朝见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3、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周昌:“周昌,木强人也.”意思是说周昌是一个像木石一样刚直、倔强的人,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周昌“刚直、倔强”的一项是①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②周昌廷争之强③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④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⑤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 ⑥周昌因谢病不朝见A、①②⑥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昌早年追随刘邦参加推翻强秦的斗争,屡立战功,官职也因此一再升迁其为人刚强敢于直言,包括皇帝、大臣在内,人人都敬畏他B、司马迁通过描写刘邦骑在周昌的脖子上和周昌挺直脖子骂皇帝的动作,既刻画出刘邦的丑态,又非常突出地表现了周昌耿直、倔强的性格.C、周昌的刚强、正直可谓人所共知,人人敬畏,但并没有给他带来好结果,反而受到排挤,就连原先感激他的吕后,也对他百般刁难和迫害D、用“期”“期”的口吃声来描写周昌反对另立太子,以表现也的憨直和因愤怒而口齿不清的特点,司马迁运用语言的深厚功力可见一斑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训练: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吾自身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君其试臣,何遽叱臣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5.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 明知:明明知道 B.令装治行 治行:准备出发 C.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 有日:有一天 D.燕秦不相欺无异故 异故:不同的缘故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1)君侯不快之甚也 (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1)今臣生十二岁于兹,君其试臣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1)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2)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D.(1)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2)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或作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吾自身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 (2)秦归燕太子 (3)甘罗者,甘茂孙也 (4)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 A.(1)(2)相同 (3)(4)相同 B.(1)(2)不同 (3)(4)相同 C.(1)(2)相同 (3)(4)不同 D.(1)(2)不同 (3)(4)不同8.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封甘罗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 (1)臣请行之 君其试臣 (2)始皇召见 使甘罗于赵 (3)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4)请因孺子行 令装治行 (5)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6)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A.(1)(3)(4) B.(2)(5)(6) C.(2)(3)(6) D.(2)(4)(5)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A.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
B.要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应,张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C.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为了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 D.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拆散了秦燕联盟,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甘罗帮赵国脱离了秦燕夹攻的危险,进一步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 10.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译: (2)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译: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训练: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俗自力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
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盍余、属庸将兵围楚之潜(水名);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盍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保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外困于楚,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介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史记·刺客列传》)11.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进:推荐 B.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 客:好客 C.公子光详为足疾 详:通“佯”,假装. D.既至王前,专诸擘鱼 擘:掰,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内空无骨鲠之臣 B.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C.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D.尽灭之,遂自立为王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敛赀财以送其行 C. 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D.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良乃入,具告沛公 1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阖闾事成原因的一组是 ①光真王嗣,当立 ②方今外困于楚,内空无骨鲠之臣 ③夹立待,皆持长铍 ④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⑤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平王死后,吴王僚趁火打劫,派兵围楚不料楚国出兵断其回路,导致国内空虚,给公子光夺位造成可乘之机. B.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