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 主题1 古代史的中外关联视角课件.ppt
25页主题1 古代史的中外关联视角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视角1 古代中外综合对比视角2 古代中外经济文明对比(中国以宋代为例)视角3 古代中外思想文明对比针对训练古代中外综合对比 视角1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的比较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的比较 古代中国古代雅典政权结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帝制、皇权至上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参政)、陪审法庭(司法、监察)人民地位及权利专制统治下的臣民,无参政权符合一定条件者享有公民资格,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成员来自公民群体生产方式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形成了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农业落后,粮食缺乏,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文化特色宣扬“忠君”思想,重视封建道德的教育、颂扬个人对国家的奉献精神强调个人主义,主张个人的享受和“人”的价值尊严,反对专制后世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雅典民主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建设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古代中外经济文明对比(中国以宋代为例) 视角21.表现表现(1)宋代:商业的时间、空间均不再受限制(城市中坊市限制被打破);“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纸币的出现与大量使用;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海外贸易发达等。
2)西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贸易范围不断扩展;商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出现;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等2.特点特点 古代中国古代西方发展水平仍然没有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没有进一步推动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的产生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市场范围由于专制制度的阻碍,工商业的发展仍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对外贸易仍以官方贸易为主,官营手工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比较狭小已形成区域性贸易市场,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推动了经济结构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出现股份制、银行等经营现象影响没有推动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迈进迫使西欧封建制度瓦解和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贸易中心的转移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古代中外思想文明对比 视角3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孔子苏格拉底相同点(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2)都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不同点目的为奴隶制度服务,恢复周礼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制不同点主张(1)思想核心——“仁”(2)主张为政以德,体现了民本思想(3)主张“克己复礼”(4)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总之,孔子思想强调的是“社会”的人(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2)“美德即知识”(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总之,苏格拉底更强调“个体”的人不同点影响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产生不同的原因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工商业和民主政治的发展针对训练四1.(2017·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苏格拉底在和人交谈时,总会提出一连串问题让对方回答,鼓励对方依靠自己的努力逐步找到正确答案。
孔子经常会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他也很乐于接受学生的提问,并通过回答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表明二者在教学方法上都注重A.平等相待 B.启发引导C.辩证思考 D.逻辑推理答案解析√√解解析析 材料中显示苏格拉底和孔子都用一种提问题的方法来促使学生思考,这种方法是启发诱导,故B项正确1234562.(2017·湖南株洲一模)在中国古代,韩非子曾对法的一般特点有精辟概括:法固(法不朝令夕改)、法显(让百姓知法)、法一(法不阿贵),中华法系与罗马法在这方面异曲同工但纵观世界古代史,后者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其他法系难以比及的,这就是A.在私有制经济中最完备B.贯彻公正平等的基本原则C.反对维护君主专制制度D.维护绝对正义与公平精神答案解析√√123456解解析析 根据史实可知,中华法系主要是公法,主要为强化君主统治服务;罗马法主要是民法,主要调整财产关系,因而两者相比较,罗马法维护财产私有的内容是中华法系所不具备的,故A项正确3.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建立了官僚政治 B.打击了贵族政治C.不利于中央集权 D.改变了社会性质答案解析√√解析 解析 嬴政建立了官僚政治,克利斯提尼建立了民主政治,故A项错误;二者都打击了贵族政治,故B项正确;嬴政的措施有利于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克利斯提尼的改革并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故D项错误。
1234564.(2017·山东淄博高三摸底)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清代乾隆年间的袁枚在《子不语》中有一篇“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的故事,与“绿鹅”故事十分相似两则故事都A.体现了思想解放潮流 B.提倡男女平等思想C.否定压抑人性的观念 D.冲破了传统观念束缚答案解析√√123456解解析析 郑和下西洋主要宣扬国威,与当地人民发展友好往来,哥伦布的远洋航行是以侵略为目的,给美洲人民带去了灾难和奴役,两者航海的不同目的导致了不同结果,故A项正确5.(2017·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郑和下西洋在东南亚有着极大的声誉,关于郑和的祠堂、庙宇等当地纪念物,至今犹存而美洲目前尚没有发现当地人为哥伦布修建的具有类似意义的纪念物这反映出A.两者航海的不同目的导致了不同结果B.郑和下西洋意义远大于美洲的发现C.东南亚人民的文明程度高于美洲地区D.美洲人没有认识到欧洲文明的先进答案解析√√1234566.(2017·广东茂名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材料料一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韩非子》123456材材料料二二 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这个法通过自然的命令鼓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令制止人们为非作歹……用人为法(人定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元老也好,人民也好,都不能解除我们服从这一律法的责任它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下另一条它更不会今天立下一条规矩,明天另立一条——西塞罗(古罗马法学家)(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韩非子与西塞罗的法律思想有何不同?并分析两者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123456答案(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两者法律思想的实践效果及启示答答案案 效果: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强化了统治,完成了大一统,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奠定了基础。
但因其严刑峻法,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使其短暂而亡西塞罗的法律思想指导了罗马法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罗马法的高度成熟,维护了罗马的统治;成为近现代制定法律的基本原则启示: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法律制定应体现公平和正义;在强调法治同时应强化道德建设,德治和法治是要互相补充;法律建设要和社会水平相符,要符合国情答案123456本课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