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专题六第19课淮阴侯列传讲义.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xihul****an123
  • 文档编号:237177426
  • 上传时间:2022-0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2M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神鬼莫测的“兵仙”——韩信韩信(?—前196年),古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人西汉开国功臣,先后被封为齐王、楚王、上大将军,后被贬为淮阴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他的评价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参与整理兵家著作,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均已失传千古悲剧第一人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破汉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本文记载了韩信一生的几个事迹片断,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与累累战功。

      他功高于世却落得个被夷灭宗族的可悲下场,对此,作者寄寓了深深的同情和无限的感慨             通假字1.乃晨炊蓐食         同“褥”,译为“床”2.不能死,出我袴下 同“胯”,译为“两腿间”3.于是信孰视之 同“熟”,译为“仔细”4.俯出袴下,蒲伏 同“匍匐”,译为“爬”5.虏魏王,禽夏说 同“擒”,译为“擒拿”6.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同“麾”7.亦已罢极 同“疲”,译为“疲惫”8.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同“蔽”,译为“隐蔽”9.背水陈 同“阵”,译为“摆好阵形”10.诸将皆莫信,详应曰 同“佯”,译为“假装”11.信乃解其缚,东乡坐 同“向”,译为“面向”12.右倍山陵 同“背”,译为“背后”13.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则鞅鞅 同“怏怏”,译为“不满意”14.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同“否”15.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同“叛”,译为“背叛”16.上怒曰:“亨之 同“烹”,译为“烹煮”17.秦失其鹿 同“禄”,译为“政权”18.能千里而袭我 同“乃”,译为“竟然”古今异义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古义:百姓     今义:粗布衣服2.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 今义:注意,小心3.吾哀王孙而进食古义:年轻人 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4.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义:举止行动自然 今义:镇定,不慌张5.若虽长大,好带刀剑古义:长得高大 今义:体貌高大壮伟6.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随从 今义:左面和右面7.又不能治生商贾古义:做生意,做买卖 今义:商人8.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古义:英雄豪杰今义:才能出众,容貌俊秀又有精神9.然乃行营高敞地古义:谋求今义:出征时的军营。

      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 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用为动词①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饭:给……吃②议欲下赵 下:攻下③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舍:宿营④深沟高垒 沟:挖沟 垒:筑垒(2)名词作状语①欲东下井陉击赵 东:向东②师事之 师:像对待老师一样③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 夜:在夜里④英俊乌集 乌:像乌鸦一样⑤众辱之曰 众:当众2.动词活用(1)动词使动用法①水上军开入之 入:使……进入②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辟:使……退避(2)动词意动用法①亭长妻患之    患:以……为患,把……当做祸患②吾哀王孙而进食 哀:认为……可怜3.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恐吾至阻险而还 阻险:_险阻之地(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羞与绛、灌等列 羞:以……为羞,认为……是羞耻的文言句式1.判断句 ①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者,……也”表判断)②成安君,儒者也……也”表判断)③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乃……也”表判断)2.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 ①何为为我禽正常语序:为何为我禽)②后有大者,何以加之 (正常语序:以何加之)③大丈夫不能自食。

      正常语序:大丈夫不能食自)(2)状语后置句信钓于城下正常语序:信于城下钓)(3)定语后置句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正常语序:淮阴屠中有侮信之少年) 3.被动句①否,必为二子所禽矣为……所……”表被动)②知其不用用”含被动意味)③何为为我禽 ( “为……”表被动)④乃为儿女子所诈为……所……”表被动)⑤不得推择为吏推择”含被动意味)⑥信方斩斩”含被动意味)             1.文本第一至三段主要介绍了哪三个故事?反映了韩信早年怎样的性格?司马迁从韩信的早年生活中挑选了这三个故事来写的意图是什么?明确:故事性格作者意图怒绝亭长屈辱之中的自尊  ①运用典型事件塑造人物形象②性格决定命运:韩信的忍辱负重,开阔胸襟,乐观自信正是他后来纵横天下,所向披靡,立下盖世之功的前提;他的知恩图报也是酿成其悲剧的重要原因漂母饭信知恩图报,自信和抱负胯下受辱坚忍,忍辱负重2.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1)对比成安君和广武君进行对比,广武君较机智,但计策没被采用;成安君和韩信进行对比 (2)衬托如“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反衬其料事如神;以赵军望见他的背水阵大笑,反衬出他的智谋;活捉广武君以后,对广武君的态度,衬托其胸襟气度;打完仗后对诸将的解释,反衬他高人一等的用兵机智。

      3.如何理解“太史公曰”中“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这句话?明确:表面上批评韩信,其实是用尽曲笔,惋叹之意深蕴其中司马迁将愤激之意深蕴在这段反语之中他对英雄壮士戎马一生却冤屈而终,尽洒热泪,同情痛心,惋惜悲愤,而对“刘邦们”,则竭尽反语,讥讽,揭露,鞭挞,意在未言之中4.结合当时的情况,分析韩信为什么会被杀害明确:(1)韩信功高震主,刘邦意识到韩信可能危及自己的政权2)韩信狂妄傲慢,树敌太多,单枪匹马,不是刘邦原有集团内的人物3)韩信恃才放旷,君主对他早有猜忌,而他自己做事也不谨慎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杀韩信是吕后和萧何等人干的,刘邦并不知情,当他知道后“且喜且怜之”,心情很复杂,也很真实5.有人说韩信是被吕后等设计陷害死的;也有人认为他造反证据确凿,咎由自取;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对此你怎么看?请认真研读课文,收集有关资料,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三种说法各有道理,关键是联系文本,言之成理一般多赞成“陷害说”主要依据是:韩信临刑前的遗言“悔不用蒯通之计”,蒯通的话:“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不用”“自夷”,反过来说明韩信不可能谋反另外,与陈豨密谋叛逆,以及在京城的内应,也显得很小儿科,一代大英雄竟如此小儿科,不大可信,所以有人说这是吕后等人的诬告。

      密谋造反与事实不合 至于哪种观点,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韩信作为我们英雄时代的英雄人物,他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叱咤风云,甚至他的犹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记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多多益善《史记》里有一段记载,有一天刘邦与韩信闲聊,刘问:“如我能将几何?”韩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又问:“于君何如?”韩曰:“臣多多而益善耳刘又问:“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韩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韩信的回答实在妙得很,既维护了刘邦的面子,又说出了人各有所长的道理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以运用到与“知己知彼”“正确认识自己”“看待别人的长处”“表达的技巧”等内容相关的作文中韩信一生相当精彩,在天下大乱之时尚能逆势而为,能忍辱负重,能坚持理想,最后终于成就大业但当天下已定,却不能洞悉时势变化,更不能始终珍惜艰辛创业所带来的可贵友谊,一时的寡断与自私,将自己的前途当场断送对于有能力的英雄好汉来说,再恶劣的环境都不足以击垮他,反而是时势造英雄,英雄创时势的绝佳机会但必须谨记:太平之日才是英雄最危险的时局,太平盛世是“政治人物”活跃的舞台,英雄们该审时度势,找回自己的价值,谨守进退之道,明白“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如果当时韩信洞悉事情已经发生转折,坚守“英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情操,就不会身死人手,至少可与刘邦分庭抗礼,历史恐怕已经改写。

      后来居上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出自《史记·汲郑列传》一、“九族”《三字经》中对九族的说法是:“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从汉代起,“九族”有经学上的今文和古文两种解说,各有其社会、政治背景,分别从不同方面满足统治者的需要说法一: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说法二:中国古代“抄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于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族”,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伍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二、“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具体一点来说,太常掌管宗庙祭祀与礼仪;光禄勋掌管宫廷的守卫和护从;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根的生长》分层作业(含答案).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每课时《追求自由平等》(导学案)汇编(含两个导学案).docx 冀少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细胞的生命活动》教学设计.doc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14.4 近似数 导学案.doc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芽的发育》教学设计.doc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14.4 近似数 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1《珍视自由》教学设计.docx 苏科版2024新教材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教学设计:四、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docx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根的生长》教学设计.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2《践行平等》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每课时《追求自由平等》教学设计汇编(含两个教学设计).docx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 实数 复习学案.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每课时《追求自由平等》(教学设计)汇编(含两个教学设计).docx 冀少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显微镜的使用》导学案(含答案).doc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实数》每课时 教案汇编(含七个教案.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学习项目三《3 为班级小乐队编配合奏曲》精品教案.doc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芽的发育》导学案(含答案).doc 河北大学版(2024)初中信息科技七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第6课 高效获取信息的方法》精品教案.doc 统编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素养进阶教学设计).docx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开花结果》教学设计.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